复合材料的异形牵引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13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复合材料的异形牵引杆,它包括第一直杆体,第一直杆体的头部一端安装有用于连接牵引轴的牵引缓冲模块;第一直杆体和牵引缓冲模块之间设置有头部支撑轮模块;第一直杆体的尾部一端通过第三卡箍与弧形杆体固定相连;弧形杆体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卡箍固定有第二直杆体;第四卡箍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行走轮模块;第二直杆体的尾部通过第五卡箍固定安装有用于和飞机起落架相连的牵引挂钩模块。此异形牵引杆能够很好的适应带有雷达罩的测控飞机的牵引使用,有效避免了雷达罩对牵引杆的干扰,保证了正常的牵引作业;而且,此牵引杆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在保证其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轻了重量。轻了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材料的异形牵引杆


[0001]本技术涉及飞机牵引杆领域,具体涉及复合材料的异形牵引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飞机牵引杆采用整根平直的杆体结构,在采用此种牵引杆对测控飞机进行牵引时其无法适应,主要是因为测控飞机的机头底部设置有飞机雷达,飞机雷达的外部套装有雷达罩,雷达罩会凸出一部分,而且用于连接牵引杆的前起落架距离地面的高度有限,采用现有的平直牵引杆,在具体使用时会受到雷达罩的干涉而无法使用。
[0003]此外,现有的缸体结构主要采用金属杆材料制成,其比较笨重,在对其进行收纳或者转场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复合材料的异形牵引杆,此异形牵引杆能够很好的适应带有雷达罩的测控飞机的牵引使用,有效避免了雷达罩对牵引杆的干扰,保证了正常的牵引作业;而且,此牵引杆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在保证其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复合材料的异形牵引杆,它包括第一直杆体,第一直杆体的头部一端安装有用于连接牵引轴的牵引缓冲模块;第一直杆体和牵引缓冲模块之间设置有头部支撑轮模块;第一直杆体的尾部一端通过第三卡箍与弧形杆体固定相连;弧形杆体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卡箍固定有第二直杆体;第四卡箍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行走轮模块;第二直杆体的尾部通过第五卡箍固定安装有用于和飞机起落架相连的牵引挂钩模块。
[0006]所述牵引缓冲模块包括法兰座,法兰座通过第一卡箍和安全螺栓固定在第一直杆体的端头部位;第一直杆体的内部通过法兰座限位安装有缓冲垫,缓冲垫的内部用于套装牵引轴;第一卡箍的外部对称固定有第一提手。
[0007]所述头部支撑轮模块包括固定在牵引缓冲模块的第一卡箍底端的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座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末端固定有第一轮组,第一支撑杆的内壁上铰接有第一螺旋筒,第一螺旋筒的内部通过螺纹配合有双头螺杆手轮,双头螺杆手轮的另一端与第二螺旋筒的内部通过螺纹配合,第二螺旋筒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卡箍上,第二卡箍固定在第一直杆体的外部。
[0008]所述行走轮模块包括支架,支架通过耳座与接耳固定相连,接耳固定在第四卡箍的底端,支架的底端对称安装有万向轮。
[0009]所述牵引挂钩模块包括固定在第五卡箍外端面的双连接耳,双连接耳通过销轴与耳板铰接相连,耳板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一横杆,第一横杆的两端对称铰接有短杆,短杆另一端通过保险销套装有牵引销;短杆上固定有第二提手。
[0010]所述第一直杆体、弧形杆体和第二直杆体都采用碳纤维管制成。
[0011]所述弧形杆体采用弧形结构,在弧形杆体的两个端头内壁设置有加强内衬。
[0012]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此异形牵引杆能够很好的适应带有雷达罩的测控飞机的牵引使用,有效避免了雷达罩对牵引杆的干扰,保证了正常的牵引作业;而且,此牵引杆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在保证其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
[0014]2、通过牵引缓冲模块是吸收飞机牵引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载荷,使飞机在柔和状态下运行。
[0015]3、通过上述的头部支撑轮模块用于牵引杆地面的牵引与行走。
[0016]4、通过行走轮模块用于牵引杆地面的牵引与行走。而且通过上述的耳座保证了支架能够绕着耳座旋转收起。
[0017]5、通过牵引挂钩模块是牵引杆与飞机连接的装置。牵引挂钩模块主要采用钛合金。为方便牵引杆与飞机的对接,杆体组件设计为可折叠式,杆组件绕旋转轴可以旋转。
[0018]6、碳纤维管材的比模量是钢、铝、钛合金的2~3倍,采用碳纤维管材制作牵引杆杆体可大幅度减轻重量。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第一视角三维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第二视角三维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第三视角三维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侧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图4中A

A视图。
[0025]图中:牵引缓冲模块1、头部支撑轮模块2、第一直杆体3、第三卡箍4、弧形杆体5、行走轮模块6、第四卡箍7、第二直杆体8、牵引挂钩模块9、第五卡箍10;
[0026]第一提手101、法兰座102、缓冲垫103、安全螺栓104、第一卡箍105;
[0027]第一铰接座201、第一支撑杆202、第一轮组203、第一螺旋筒204、双头螺杆手轮205、第二螺旋筒206、第二卡箍207;
[0028]万向轮601、支架602、耳座603、接耳604;
[0029]双连接耳901、耳板902、第一横杆903、短杆904、第二提手905、牵引销906、保险销907。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1]请参阅图1

5,复合材料的异形牵引杆,它包括第一直杆体3,第一直杆体3的头部一端安装有用于连接牵引轴的牵引缓冲模块1;第一直杆体3和牵引缓冲模块1之间设置有头部支撑轮模块2;第一直杆体3的尾部一端通过第三卡箍4与弧形杆体5固定相连;弧形杆体5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卡箍7固定有第二直杆体8;第四卡箍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行走轮模块6;第二直杆体8的尾部通过第五卡箍10固定安装有用于和飞机起落架相连的牵引挂钩模块9。通过采用上述的异形牵引杆,其通过采用弧形杆体5的结构设计,能够很好的避开飞机雷
达罩,实现牵引车、牵引杆对飞机的牵引功能,进而增强了其适应性。
[0032]而且通过将牵引杆设计成多段组装式结构,使其能够方便的拆解和组装,进而便于其运输。
[0033]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缓冲模块1包括法兰座102,法兰座102通过第一卡箍105和安全螺栓104固定在第一直杆体3的端头部位;第一直杆体3的内部通过法兰座102限位安装有缓冲垫103,缓冲垫103的内部用于套装牵引轴;第一卡箍105的外部对称固定有第一提手101。通过牵引缓冲模块1是吸收飞机牵引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载荷,使飞机在柔和状态下运行。缓冲模块中采用硫化橡胶板作为缓冲垫,吸收向前或向后的冲击载荷,对起落架进行保护。而且通过采用安全螺栓104,在安全螺栓104处设有剪切槽,剪切槽直径根据受力状况计算确定,通过安全螺栓104是限制牵引过程中使用不妥或意外情况出现的超载值,此时安全螺栓104被剪断,确保飞机的牵引安全。
[0034]进一步的,所述头部支撑轮模块2包括固定在牵引缓冲模块1的第一卡箍105底端的第一铰接座201,第一铰接座201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202,第一支撑杆202的末端固定有第一轮组203,第一支撑杆202的内壁上铰接有第一螺旋筒204,第一螺旋筒204的内部通过螺纹配合有双头螺杆手轮205,双头螺杆手轮205的另一端与第二螺旋筒206的内部通过螺纹配合,第二螺旋筒2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材料的异形牵引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直杆体(3),第一直杆体(3)的头部一端安装有用于连接牵引轴的牵引缓冲模块(1);第一直杆体(3)和牵引缓冲模块(1)之间设置有头部支撑轮模块(2);第一直杆体(3)的尾部一端通过第三卡箍(4)与弧形杆体(5)固定相连;弧形杆体(5)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卡箍(7)固定有第二直杆体(8);第四卡箍(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行走轮模块(6);第二直杆体(8)的尾部通过第五卡箍(10)固定安装有用于和飞机起落架相连的牵引挂钩模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材料的异形牵引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缓冲模块(1)包括法兰座(102),法兰座(102)通过第一卡箍(105)和安全螺栓(104)固定在第一直杆体(3)的端头部位;第一直杆体(3)的内部通过法兰座(102)限位安装有缓冲垫(103),缓冲垫(103)的内部用于套装牵引轴;第一卡箍(105)的外部对称固定有第一提手(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材料的异形牵引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轮模块(2)包括固定在牵引缓冲模块(1)的第一卡箍(105)底端的第一铰接座(201),第一铰接座(201)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202),第一支撑杆(202)的末端固定有第一轮组(203),第一支撑杆(202)的内壁上铰接有第一螺旋筒(204),第一螺旋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荣唐万寿黄宇冯旭王万祥
申请(专利权)人:凌云宜昌航空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