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摩托车架自动校正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183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式摩托车架自动校正设备,包括工作台,以及设在工作台上的车架基准定位总成,前立管校正总成和尾部校正总成,所述车架基准定位总成设在前立管校正总成和尾部校正总成之间,所述前立管校正总成包括设在工作台上的前立管校正基架,以及设在前立管校正基架上的整体偏校正机构和扭偏校正机构,扭偏校正机构与整体偏校正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尾部校正总成包括设在工作台上的尾部校正基架,以及设在尾部校正基架上的尾部上下校正机构和尾部前后校正机构,尾部上下校正机构设在尾部校正基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减小占用空间、结构简化后能适用多种不同车型的摩托车架的校正,而且校正精度比以往高,以及校正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摩托车架自动校正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校正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摩托车架自动校正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摩托车车架为焊接件,且车架的前立管和尾部在焊接后容易变形,为了确保车架能够符合安全性要求,即前立管具有较高的扭偏精度要求,扭偏精度控制在
±
0.3mm以内,整体偏要求控制在
±
0.5mm以内,车架尾部整体高低精度要求控制在
±
1.0mm以内,尾部左右高低差要求控制在
±
0.5mm以内,因此,需要对焊接后的车架进行校正。
[0003]传统的摩托车架的校正机构中,是通过采用油缸作为校正动力,利用静态机械式线性量规测量,这种校正方式不仅相应的灵敏度低、动作具有一定的迟缓性,而且校正后不能形成连续闭环反馈,容易出现校正不到位的情况,使得校正精度查,且依然存有一定的误差。
[0004]为了克服传统摩托车架校正机构的缺点,已有技术中的摩托车架校正装置是一种立式摩托车架校正装置,虽然能克服传统技术中摩托车架校正的缺陷,但是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扭矩受限,而且不能适用多种不同车型的摩托车架校正,使得通用型差,以及摩托车架在校正时呈立式状态,校正效率还不甚满意,也不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减小占用空间、结构简化后能适用多种不同车型的摩托车架的校正,而且校正精度比以往高,以及校正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的卧式摩托车架自动校正设备。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摩托车架自动校正设备,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工作台,以及设在工作台上用来对车架进行基准定位的车架基准定位总成,用来对前立管进行整体和扭偏整形的前立管校正总成和用来对尾部进行整体和高低偏整形的尾部校正总成,所述车架基准定位总成设在前立管校正总成和尾部校正总成之间,
[0007]所述前立管校正总成包括前立管校正基架、前立管预定位机构、前立管整体偏校正机构、前立管扭偏校正机构和前立管检测机构,所述前立管校正基架和前立管预定位机构均设在工作台上,所述前立管整体偏校正机构和前立管检测机构均设在前立管校正基架上,所述前立管扭偏校正机构与前立管整体偏校正机构转动连接,且前立管预定位机构设在前立管扭偏校正机构的外侧,所述前立管检测机构的检测部位位于前立管扭偏校正机构的上方,
[0008]所述尾部校正总成包括尾部校正基架、尾部上下校正机构、尾部前后校正机构和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所述尾部校正基架设在工作台上,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和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均设在尾部校正基架上,且尾部前后校正机构与尾部上下校正机构装配连接,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位于尾部前后校正机构的上方。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立管整体偏校正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滚珠丝杆、第一连接座和立板,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在前立管校正基架的顶部,且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与第一滚珠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第一滚珠丝杆的另一端与前立管校正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一滚珠丝杆固定连接,所述立板与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且立板的两端通过导轨与前立管校正基架滑动配合,
[0010]所述前立管扭偏校正机构包括扭偏校正板、第一伺服电缸、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座和校正棒,所述扭偏校正板通过轴承与立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缸安装在立板上,且第一伺服电缸的动力输出部与扭偏校正板转动连接,所述扭偏校正板上设有两个分开布置的第一气缸座,且每个第一气缸座上设有用来定位夹持前立管的前立管定位轴套,其中一个第一气缸座的内侧面设有前立管基准定位板,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第一气缸座上,所述第一气缸的顶杆上设有校正棒,且两个第一气缸上的校正棒同轴,所述校正棒位于前立管定位轴套内,驱动第一气缸时,所述第一气缸的顶杆带动校正棒穿出前立管定位轴套并插入抵接在前立管定位轴套的前立管内部,
[0011]所述前立管预定位机构包括前立管预定位气缸、前立管预定位气缸座和第一导向机构,所述前立管预定位气缸座安装在工作台上并位于两个第一气缸座之间下方,所述前立管预定位气缸设在前立管预定位气缸座上,所述第一导向机构与前立管预定位气缸座滑动配合,且前立管预定位气缸的顶杆与第一导向机构固定连接,
[0012]所述前立管检测机构包括激光在线形状测量仪和第一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臂设在前立管校正基架上,且激光在线形状测量仪固定在第一安装臂上,并位于两个第一气缸座之间上方。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气缸座的顶部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具有腰圆形调节孔,所述第一气缸座的内部设有轴套座和多个调整块,且轴套座通过调节板的腰圆形调节孔内的紧固件与第一气缸座可拆卸连接,所述调整块与轴套座抵接,所述前立管定位轴套设在轴套座上,所述第一气缸座的外侧壁上设有安装板,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安装板上。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立管扭偏校正机构上还设有手动检测前立管校正仪,所述手动检测前立管校正仪包括前立管校正底座、立柱、滑动调节块和前立管校正检测板,所述前立管校正底座设在前立管扭偏校正机构上,且立柱与前立管校正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前立管校正检测板与滑动调节块固定连接,且滑动调节块套装在立柱上并通过紧固螺钉紧定为一体。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伺服电缸通过托举架安装在立板上,且第一伺服电缸的动力输出部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通过转轴与扭偏校正板转动连接。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架基准定位总成包括基准定位基架、气液增压缸、上定位压头、下定位销轴、下定位气缸、定位块、下定位基座、车架支撑气缸和基准预定位气缸,所述气液增压缸安装在基准定位基架的顶部,所述定位块固定在基准定位基架的中部,所述气液增压缸的顶杆与上定位压头固定连接,且上定位压头上设有上基准定位轴,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下定位气缸和下定位基座,所述下定位气缸的顶杆上设有下定位销轴,且下定位销轴能穿过下定位基座与上基准定位轴同轴,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基准预定位气缸,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的支撑座上且位于下定位基座的外侧设有车架支撑气缸,所述支撑座上设有
第二导向机构且车架支撑气缸的顶杆与第二导向机构固定连接。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滚珠丝杆和尾部上下校正基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安装在尾部校正基架的顶部,且第二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减速机与第二滚珠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尾部上下校正基座设在尾部校正基架的内部,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另一端与尾部上下校正基座传动连接,且尾部上下校正基座的两端分别通过导轨与尾部校正基架滑动配合,所述尾部校正基架与工作台转动连接,并通过紧固件将尾部校正基架与工作台连为一体,
[0018]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缸、前后校正机械臂、前后校正机械爪手、前后校正支架和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所述前后校正支架安装在尾部上下校正基座上,所述前后校正支架上设有两个且呈上下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摩托车架自动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以及设在工作台(1)上用来对车架进行基准定位的车架基准定位总成(4),用来对前立管进行整体和扭偏整形的前立管校正总成(2)和用来对尾部进行整体和高低偏整形的尾部校正总成(3),所述车架基准定位总成(4)设在前立管校正总成(2)和尾部校正总成(3)之间,所述前立管校正总成(2)包括前立管校正基架(21)、前立管预定位机构(22)、前立管整体偏校正机构(23)、前立管扭偏校正机构(24)和前立管检测机构(25),所述前立管校正基架(21)和前立管预定位机构(22)均设在工作台(1)上,所述前立管整体偏校正机构(23)和前立管检测机构(25)均设在前立管校正基架(21)上,所述前立管扭偏校正机构(24)与前立管整体偏校正机构(23)转动连接,且前立管预定位机构(22)设在前立管扭偏校正机构(24)的外侧,所述前立管检测机构(25)的检测部位位于前立管扭偏校正机构(24)的上方,所述尾部校正总成(3)包括尾部校正基架(31)、尾部上下校正机构(32)、尾部前后校正机构(33)和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34),所述尾部校正基架(31)设在工作台(1)上,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32)和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34)均设在尾部校正基架(31)上,且尾部前后校正机构(33)与尾部上下校正机构(32)装配连接,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34)位于尾部前后校正机构(33)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摩托车架自动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管整体偏校正机构(23)包括第一伺服电机(230)、第一滚珠丝杆(231)、第一连接座(232)和立板(23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30)安装在前立管校正基架(21)的顶部,且第一伺服电机(230)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与第一滚珠丝杆(231)的一端传动连接,第一滚珠丝杆(231)的另一端与前立管校正基架(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232)与第一滚珠丝杆(231)固定连接,所述立板(233)与第一连接座(232)固定连接,且立板(233)的两端通过导轨与前立管校正基架(21)滑动配合,所述前立管扭偏校正机构(24)包括扭偏校正板(240)、第一伺服电缸(241)、第一气缸(242)、第一气缸座(243)和校正棒(244),所述扭偏校正板(240)通过轴承与立板(23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缸(241)安装在立板(233)上,且第一伺服电缸(241)的动力输出部与扭偏校正板(240)转动连接,所述扭偏校正板(240)上设有两个分开布置的第一气缸座(243),且每个第一气缸座(243)上设有用来定位夹持前立管的前立管定位轴套(245),其中一个第一气缸座(243)的内侧面设有前立管基准定位板(2412),所述第一气缸(242)固定在第一气缸座(243)上,所述第一气缸(242)的顶杆上设有校正棒(244),且两个第一气缸(242)上的校正棒(244)同轴,所述校正棒(244)位于前立管定位轴套(245)内,驱动第一气缸(242)时,所述第一气缸(242)的顶杆带动校正棒(244)穿出前立管定位轴套(245)并插入抵接在前立管定位轴套(245)的前立管内部,所述前立管预定位机构(22)包括前立管预定位气缸(220)、前立管预定位气缸座(221)和第一导向机构(223),所述前立管预定位气缸座(221)安装在工作台(1)上并位于两个第一气缸座(243)之间下方,所述前立管预定位气缸(220)设在前立管预定位气缸座(221)上,所述第一导向机构(223)与前立管预定位气缸座(221)滑动配合,且前立管预定位气缸(220)的顶杆与第一导向机构(223)固定连接,所述前立管检测机构(25)包括激光在线形状测量仪(250)和第一安装臂(251),所述第一安装臂(251)设在前立管校正基架(21)上,且激光在线形状测量仪(250)固定在第一安装
臂(251)上,并位于两个第一气缸座(243)之间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摩托车架自动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座(243)的顶部设有调节板(2411),所述调节板(2411)上具有腰圆形调节孔,所述第一气缸座(243)的内部设有轴套座(246)和多个调整块(247),且轴套座(246)通过调节板(2411)的腰圆形调节孔内的紧固件与第一气缸座(243)可拆卸连接,所述调整块(247)与轴套座(246)抵接,所述前立管定位轴套(245)设在轴套座(246)上,所述第一气缸座(243)的外侧壁上设有安装板(248),所述第一气缸(242)固定在安装板(248)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摩托车架自动校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管扭偏校正机构(24)上还设有手动检测前立管校正仪(26),所述手动检测前立管校正仪(26)包括前立管校正底座(260)、立柱(261)、滑动调节块(262)和前立管校正检测板(263),所述前立管校正底座(260)设在前立管扭偏校正机构(24)上,且立柱(261)与前立管校正底座(260)可拆卸连接,所述前立管校正检测板(263)与滑动调节块(262)固定连接,且滑动调节块(262)套装在立柱(261)上并通过紧固螺钉紧定为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摩托车架自动校正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辉刘仕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豪爵铃木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