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060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包括头套,所述头套的内部连接有限位架,且所述限位架的内侧活动安装有按摩机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通过设置按摩机构用户患者头部的按摩,且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中部连接的伸缩杆和按摩球进行伸缩,使按摩球对患者头部进行包裹,并与头部进行吻合连接,便于对患者头部进行全面的按摩,避免部分穴位按摩不到,且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的两端连接有连接轴和齿环,并通过电动推杆和齿板的伸缩带动齿环和连接轴转动,从而使按摩机构在限位架的限位范围内进行摆动,使按摩机构由患者头顶按摩至脖颈处,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完整的按摩护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
,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科偏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头痛性质为钝痛、胀痛、压迫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现如今治疗神经内科偏头疼的多数方法为药物治疗,存在治疗时间长、效果不显著、对人体有副作用的不良影响,所以急需一种物理治疗方法来治疗神经内科偏头疼。
[0003]在神经内科中脑部神经和颈部神经的护理过程中采用药物和按摩治疗最为常见,需要对脑部神经和颈部神经进行进行按摩护理,现有的头部按摩装置不能随着患者进行行走移动,便携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包括头套,所述头套的内部连接有限位架,且所述限位架的内侧活动安装有按摩机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所述第二转动架的中部开设有伸缩孔,所述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的中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的两端均连接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贯穿头套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的上端啮合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的一侧套接有滑轨,且所述齿板的上端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和滑轨均固定在头套的外侧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均为半圆圆弧状,且所述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的中部等间距的安装有若干个伸缩杆。
[0007]可选的,所述齿板的长度值为齿环周长值的三分之二。
[0008]可选的,所述伸缩杆的底端连接有按摩球,所述按摩球为圆珠状硅胶球。
[0009]可选的,所述限位架为C字状圆柱形支架,所述限位架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限位架均与头套的内壁保持一定间距进行安装,且所述限位架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在头套的两侧边缘位置。
[0010]可选的,所述头套为全包式头盔,且所述头套的上端安装有通气孔,所述头套的下端前侧连接有连接绳。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通过设置按摩机构用户患者头部的按摩,且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中部连接的伸缩杆和按摩球进行伸缩,使按摩球对患者头部进行包
裹,并与头部进行吻合连接,便于对患者头部进行全面的按摩,避免部分穴位按摩不到,且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的两端连接有连接轴和齿环,并通过电动推杆和齿板的伸缩带动齿环和连接轴转动,从而使按摩机构在限位架的限位范围内进行摆动,使按摩机构由患者头顶按摩至脖颈处,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完整的按摩护理。
[0013]2、该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通过设置头套和限位架用于按摩机构的固定,便于将按摩机构活动安装在头套的内部,且随着头套进行患者佩戴使用,便于患者与装置之间的佩戴稳定性,且头套的使用便于患者在进行按摩治疗时进行自由行走,增加装置的使用便捷和便携性,便于装置进行佩戴和护理治疗。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的顶部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的按摩机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的连接轴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一种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的A处示意图。
[0019]图中:1、头套;2、通气孔;3、连接绳;4、限位架;5、按摩机构;51、第一转动架;52、第二转动架;53、伸缩孔;54、伸缩杆;55、按摩球;56、连接轴;57、齿环;58、齿板;59、电动推杆;510、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包括头套1,头套1的内部连接有限位架4,且限位架4的内侧活动安装有按摩机构5,按摩机构5包括第一转动架51和第二转动架52,第二转动架52的中部开设有伸缩孔53,第一转动架51和第二转动架52的中部连接有伸缩杆54,第一转动架51和第二转动架52的两端均连接连接轴56,连接轴56贯穿头套1连接有齿环57,齿环57的上端啮合连接有齿板58,齿板58的一侧套接有滑轨510,且齿板58的上端连接有电动推杆59,电动推杆59和滑轨510均固定在头套1的外侧。
[0022]第一转动架51和第二转动架52均为半圆圆弧状,且第一转动架51和第二转动架52的中部等间距的安装有若干个伸缩杆54,将第一转动架51和第二转动架52连接在头套1的内部,并在第一转动架51和第二转动架52上进行伸缩杆54和按摩球55的安装,便于通过第二转动架52对伸缩杆54进行支撑和导向,便于按摩球55使用过程中伸缩杆54保持直立,且第一转动架51和第二转动架52与头套1保持同圆心,并与头套1的内壁保持一定间距,便于按摩机构5在头套1的内部顺滑的进行转动。
[0023]齿板58的长度值为齿环57周长值的三分之二,齿板58推动齿环57进行转动,但齿环57转动仅三分之二圆周,便于控制齿环57的转动角度,控制齿环57带动第一转动架51和第二转动架52在头套1内部的转动距离。
[0024]伸缩杆54的底端连接有按摩球55,按摩球55为圆珠状硅胶球,通过按摩球55对患者头顶位置进行按摩,保证对患者头部神经进行按摩刺激,便于患者头顶的舒适和康复。
[0025]限位架4为C字状圆柱形支架,限位架4的数量为五个,五个限位架4均与头套1的内壁保持一定间距进行安装,且限位架4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在头套1的两侧边缘位置,限位架4安装在头套1的内部,并将按摩机构5进行夹持,并在限位架4的两端对按摩机构5进行限位,便于按摩机构5的移动。
[0026]头套1为全包式头盔,且头套1的上端安装有通气孔2,头套1的下端前侧连接有连接绳3,通过头套1对装置进行便捷佩戴,便于装置携带装置进行行走锻炼,使装置的使用更加便捷,且通气孔2的设置便于保证装置内部的通风,避免患者头部出汗潮湿不适。
[0027]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在头套1的内部安装按摩机构5,并将按摩机构5的两端通过连接轴56穿透头套1连接齿板58,电动推杆59一端与头套1进行固定安装,且进行电池的连接,通过电池对电动推杆59供电,将装置佩戴在患者头部后,通过头套1内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包括头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套(1)的内部连接有限位架(4),且所述限位架(4)的内侧活动安装有按摩机构(5),所述按摩机构(5)包括第一转动架(51)和第二转动架(52),所述第二转动架(52)的中部开设有伸缩孔(53),所述第一转动架(51)和第二转动架(52)的中部连接有伸缩杆(54),所述第一转动架(51)和第二转动架(52)的两端均连接连接轴(56),所述连接轴(56)贯穿头套(1)连接有齿环(57),所述齿环(57)的上端啮合连接有齿板(58),所述齿板(58)的一侧套接有滑轨(510),且所述齿板(58)的上端连接有电动推杆(59),所述电动推杆(59)和滑轨(510)均固定在头套(1)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中头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架(51)和第二转动架(52)均为半圆圆弧状,且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娟黄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