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空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031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空冷器,在热交换腔的上端设置变频电机和风腔,风腔上转动连接有从动环,从动环上设置有扇叶,从动环上设置有连接带,变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带与从动环相连接,变频电机工作,通过连接带带动从动环转动,从动环转动加速由风腔内排出的空气流动,利于空气迅速循环,增加空冷效率,风腔内设置有转接轴,转接轴的端部且位于热交换腔内连接有涡轮扇叶,变频电机工作,在锥齿轮之间的传动作用下,转接轴转动,带动涡轮扇叶转动,使得外部空气由热交换腔的侧部进入,与热交换管束进行热交换,再由风腔排出,变频电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工作转速,调节操作便利,空冷器整体使用更加智能。空冷器整体使用更加智能。空冷器整体使用更加智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空冷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冷器
,具体领域为一种智能空冷器。

技术介绍

[0002]空冷器是空气冷却器的简称,是石油化工和油气加工生产中作为冷凝和冷却应用最多的一种换热设备。空冷器一般是由管束、管箱、风机和构架等主要部分组成;现有的空冷器由电机带动叶轮转动,产生的涡流不断将空气吸入冷空气与热管道接触后传递热量,热交换后,空气经出口排出,但由于空气排出部分缺少主动排出的动力,使得空冷器中气体部分循环较弱,为此提出一种智能空冷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空冷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空冷器,包括热交换腔,所述热交换腔为冷空气与热流体提供交换空间,所述热交换腔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管束,所述热交换管束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进管和出管相连接,热流体通过所述进管进入,在所述热交换管束内循环流动,从所述出管排出,所述热交换腔的上端设置有变频电机和风腔,风腔与热交换腔相连通,所述风腔上转动连接有从动环,所述从动环上设置有扇叶,所述从动环上设置有连接带,所述变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带与所述从动环相连接,所述变频电机工作,通过所述连接带带动所述从动环转动,所述从动环转动加速由风腔内排出的空气流动,利于空气迅速循环,增加空冷效率,所述风腔内设置有转接轴,所述从动环的环轴上设置第一锥齿轮,所述转接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配合使用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转接轴的端部且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内连接有涡轮扇叶,所述变频电机工作,在锥齿轮之间的传动作用下,所述转接轴转动,带动所述涡轮扇叶转动,使得外部空气由所述热交换腔的侧部进入,与热交换管束进行热交换,再由风腔排出,变频电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工作转速,调节操作便利,空冷器整体使用更加智能。
[0005]优选的,所述热交换腔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变频电机和所述风腔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支撑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的设置便于所述变频电机和所述风腔的固定安装。
[0006]优选的,所述热交换腔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热交换腔的两端开口分别设置有封闭盖,所述封闭盖上开设有通口,所述封闭盖的通口处设置有拦网,所述变频电机工作,在锥齿轮之间的传动作用下,所述转接轴转动,带动所述涡轮扇叶转动,使得外部空气由所述拦网进入,与热交换管束进行热交换,再由风腔排出,拦网防止空气中大颗粒灰尘进入热交换腔内。
[0007]优选的,所述热交换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由侧向板和平板组成,两个侧向板均与所述热交换腔的底部固定连接,平板一体成型连接于两个侧向板之间,
所述连接件便于空冷器整体的安装与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内设置有百叶窗,百叶窗的设置便于对出风风向的控制。
[0009]优选的,所述所述热交换腔的内侧壁上且位于所述涡轮扇叶的外部设置有涡轮壳,涡轮壳构成负压口,利于对空气的抽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热交换腔的上端设置变频电机和风腔,风腔与热交换腔相连通,风腔上转动连接有从动环,从动环上设置有扇叶,从动环上设置有连接带,变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带与从动环相连接,变频电机工作,通过连接带带动从动环转动,从动环转动加速由风腔内排出的空气流动,利于空气迅速循环,增加空冷效率,风腔内设置有转接轴,从动环的环轴上设置第一锥齿轮,转接轴上设置有与第一锥齿轮配合使用的第二锥齿轮,转接轴的端部且位于热交换腔内连接有涡轮扇叶,变频电机工作,在锥齿轮之间的传动作用下,转接轴转动,带动涡轮扇叶转动,使得外部空气由热交换腔的侧部进入,与热交换管束进行热交换,再由风腔排出,变频电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工作转速,调节操作便利,空冷器整体使用更加智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热交换腔内、风腔内剖视图。
[0013]图中:1

热交换腔、2

热交管束、3

进管、4

出管、5

变频电机、6

风腔、7

从动环、8

连接带、9

转接轴、10

第一锥齿轮、11

第二锥齿轮、12

涡轮扇叶、13

支撑框、14

支撑脚、15

封闭盖、16

拦网、17

连接件、18

连接框、19

百叶窗、20

涡轮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空冷器,包括热交换腔1,所述热交换腔1为冷空气与热流体提供交换空间,所述热交换腔1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管束2,所述热交换管束2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进管3和出管4相连接,热流体通过所述进管3进入,在所述热交换管束2内循环流动,从所述出管4排出,所述热交换腔1的上端设置有变频电机5和风腔6,风腔6与热交换腔1相连通,所述风腔6上转动连接有从动环7,所述从动环7上设置有扇叶,所述从动环7上设置有连接带8,所述变频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带8与所述从动环7相连接,所述变频电机5工作,通过所述连接带8带动所述从动环7转动,所述从动环7转动加速由风腔6内排出的空气流动,利于空气迅速循环,增加空冷效率,所述风腔6内设置有转接轴9,所述从动环7的环轴上设置第一锥齿轮10,所述转接轴9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0配合使用的第二锥齿轮11,所述转接轴9的端部且位于所述热交换腔1内连接有涡轮扇叶12,所述变频电机5工作,在锥齿轮之间的传动作用下,所述转接轴9转动,带动所述涡轮扇叶12转动,使得外部空气由所述热交换腔1的侧部进入,与热交换管束2进行热交
换,再由风腔6排出,变频电机5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工作转速,调节操作便利,空冷器整体使用更加智能。
[0016]具体而言,所述热交换腔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13,所述变频电机5和所述风腔6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4,所述支撑脚14与所述支撑框1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13的设置便于所述变频电机5和所述风腔6的固定安装。
[0017]具体而言,所述热交换腔1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热交换腔1的两端开口分别设置有封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空冷器,包括热交换腔(1),所述热交换腔(1)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管束(2),所述热交换管束(2)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进管(3)和出管(4)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腔(1)的上端设置有变频电机(5)和风腔(6),所述风腔(6)上转动连接有从动环(7),所述从动环(7)上设置有扇叶,所述从动环(7)上设置有连接带(8),所述变频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带(8)与所述从动环(7)相连接,所述风腔(6)内设置有转接轴(9),所述从动环(7)的环轴上设置第一锥齿轮(10),所述转接轴(9)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0)配合使用的第二锥齿轮(11),所述转接轴(9)的端部且位于所述热交换腔(1)内连接有涡轮扇叶(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腔(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13),所述变频电机(5)和所述风腔(6)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4),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宜家康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