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检测模块及其使用的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001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力检测模块及使用其的床垫,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难以准确检测压力值、数据分析处理难、成本高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柔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的顶面具有腰部承托区,所述腰部承托区的纵向中部区域设置压力传感单元,所述压力传感单元至少包括自上而下横向平行设置的第一腰部压力传感条和第二腰部压力传感条,各压力传感条用于检测人体躺卧于压力检测模块上时腰部的压力。其效果:在腰部承托区的两端区域设置有限数量的平行、间隔的腰部压力传感条,用于检测腰部的有效压力,并减少灰色地带,方便数据运算处理,降低加工成本、方便后续维修。方便后续维修。方便后续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检测模块及其使用的床垫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检测模块及其使用的床垫,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分区、平行设置腰部压力传感条的压力检测模块及其使用的床垫。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人体自身存在弧度,腰部区域时常得不到压力检测模块支撑,从而导致腰部区域的压力值不能准确检测。为了准确采集到腰部区域的压力值,采用点阵式的压力点排布进行采集,其存在很多灰色地带的压力点。例如人体腰部呈拱形,与压力检测模块的接触面较少,不容易被检测到压力值,采用点阵式排布的检测模块来检测压力值时,压力点的排布比较密集,能较为准确采取压力值,点阵排布的越密集检测的数据越准确,也存在诸多问题:1、存在更多的灰色地带,需分析处理大量的数据,对于数据处理分析的要求比较苛刻;2、需要应用到更多的压力传感条,成本比较昂贵;3、对加工的工艺要求要高,成产成本高,不利于市场应用;4、压力检测点损坏时不便维修,只能整张更换,更换成本远高于维修成本,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压力检测模块及其使用的床垫,在腰部承托区的两端区域设置有限数量的平行、间隔的腰部压力传感条,用于检测腰部的有效压力,并减少灰色地带,方便数据运算处理,降低加工成本、方便后续维修。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压力检测模块,包括柔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的顶面具有腰部承托区,所述腰部承托区的纵向中部区域设置压力传感单元,所述压力传感单元至少包括自上而下横向平行设置的第一腰部压力传感条和第二腰部压力传感条,各压力传感条用于检测人体躺卧于压力检测模块上时腰部的压力。
[0005]在腰部承托区设置至少两条平行设置的腰部压力传感条,避免纵向设置腰部压力传感条,大幅减少了腰部压力传感条的数量,降低加工成本,并提升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又大量减少了灰色地带的数据产生,使数据处理简单化,数据能更为真实反映压力。
[0006]作为优选,所述腰部承托区的纵向长度B的最小区间取值为196~314mm,所述第一腰部压力传感条和所述第二腰部压力传感条分别靠近的所述腰部承托区的两边沿的距离C为98~157mm。确定了腰部承托区范围和腰部压力传感条设置区域范围,将第一腰部压力传感条和所述第二腰部压力传感条设置靠近腰部承托区的两边沿的距离C的98~157mm的范围内,完整有效地采集腰部压力,有利于高效、准确的数据分析处理、并降低成本。
[0007]所述柔性层的顶面还具有肩部承托区和臀部承托区,纵向自上而下依次为所述肩部承托区、所述腰部承托区和臀部承托区,所述第一腰部压力传感条到所述肩部承托区的上沿的距离是49~79mm;或者,所述第二腰部压力传感条到所述臀部承托区的下沿的距离
是49~79mm;或者,所述第一腰部压力传感条到所述肩部承托区的上沿的距离是49~79mm、以及所述第二腰部压力传感条到所述臀部承托区的下沿的距离是49~79mm,这样的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形成压力检测模块。能有效采集腰部压力,减少灰色地带数据的产生,提高检测准确性。
[0008]为了进一步完整有效地采集压力数据,并防止腰部压力传感条因疏密设置不当而出现数据采集偏差的情况,所述第一腰部压力传感条和所述第二腰部压力传感条之间还设置1~14根平行的横向设置的第三腰部压力传感条。
[0009]为了能够使使用者在压力检测模块上横向翻身时,腰部不离开腰部压力传感条,所述第一腰部压力传感条21、所述第二腰部压力传感条22和所述第三腰部压力传感条23的长度均为20mm~30mm。使用者的腰部始终仍然能够压在腰部承托区,而不脱离腰部承托区,有利于各腰部压力传感条始终能够采集压力数据。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腰部压力传感条为4根或7根或9根,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腰部压力传感条、所述第二腰部压力传感条、所述第三腰部压力传感条之间的间距相同。方便使用者选择合适的压力检测模块使用。等间距设置,能防止相邻腰部压力传感条在压力作用下变形靠拢,进一步提高压力检测有效性,便于后期数据处理,还能通过控制相邻腰部压力传感条间的距离来收集较多的压力数据,满足不同身高、不同性别使用者的数据采集需求。
[0011]作为优选,相邻腰部压力传感条之间填充热熔胶带,相邻所述热熔胶带之间形成安装槽,各腰部压力传感条一一对应的固嵌在所述安装槽中。热熔胶带既能对各腰部压力传感条起到定位的作用,还能防止腰部压力传感条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力而发生偏移的情况,还有利于使压力检测模块顶面保持平整,减小异物感
[0012]所述腰部承托区的一侧设置一数据传输线,所述数据传输线与每根腰部压力传感条形成数据连接,所述数据传输线上设置数据集成转接口,所述转接口用于与外部设备形成连接。各腰部压力传感条通过转接口与外界进行数据传输。腰部压力传感条采集到的压力数据通过设置在排线上的转接口向外传递,方便与外部设备快速连接并传输数据。
[0013]所述柔性层及压力传感单元设置于一外套内,所述柔性层及压力传感单元可从所述外套中取出。外套具有一定厚度,套于柔性层及压力传感单元的外部时,能够提升柔性层及压力传感单元的使用舒适性,还能保护可柔性层及压力传感单元,有利于效消除压力传感单元产生的异物感,还能遮挡可柔性层和压力传感单元,提升视觉效果。
[0014]本文涉及的另一独立技术方案为:床垫,包括床芯,设置在床芯上的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模块为上述的压力检测模块,所述压力检测模块上的腰部压力检测模块设置在床芯的对应于腰部的合适位置,或设置在位于对应于肩部和臀部之间的位置。在床垫上设置压力检测模块,在床垫上设置压力检测模块(呈片状),方便采集使用者躺卧时作用于压力检测模块的压力数据,并通过为人机交互装置分析压力数据来获得后续使用功能,提升使用体验。
[0015]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设置有限数量的平行、间隔的腰部压力传感条,不易移位、靠拢、重叠,能够独立运行,数据运算处理方便,压力检测效率高、准确性高,还能降低加工成本、方便后续维修。2、腰部压力传感条分别设置在靠近肩承托区和臀部承托区的一定区域范围内,有利于有效检测分析压力。3、避免纵向设置腰部压力传感条,既减少了腰部压力传感条的数量,又减少了灰色地带的数据产生;4、通过减少腰部压力传感条的数量
来降低加工成本;5、设置外套,提升使用舒适性并保护可柔性层和压力传感单元。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实施例1压力检测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设置各承托区的柔性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实施例1压力检测模块与外部设备数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1]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力检测模块,包括柔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的顶面具有腰部承托区,所述腰部承托区的纵向中部区域设置压力传感单元,所述压力传感单元至少包括自上而下横向平行设置的第一腰部压力传感条和第二腰部压力传感条,各压力传感条用于检测人体躺卧于压力检测模块上时腰部的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承托区的纵向长度B的最小区间取值为196~314mm,所述第一腰部压力传感条和所述第二腰部压力传感条之间的间距C为98~157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的顶面还具有腰部承托区和臀部承托区,纵向自上而下依次为所述腰部承托区、所述腰部承托区和臀部承托区,所述第一腰部压力传感条到所述腰部承托区的下沿的距离是49~79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腰部压力传感条到所述臀部承托区的下沿的距离是49~79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腰部压力传感条和所述第二腰部压力传感条之间还设置1~14根平行的横向设置的第三腰部压力传感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星光贺玮单茂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喜临门软体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