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孔的出模机构及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000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孔的出模机构及生产设备,其中制孔的出模机构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及顶块,第二模具用于与第一模具连接,以形成容置空间。顶块可活动设置于容置空间内,顶块与第二模具之间具有第一产品通道,顶块上设有弹针机构。其中,顶块处于第一位置时,弹针机构的一端抵接在第一模具上,另一端伸入第一产品通道内并与第二模具抵接。顶块处于第二位置时,弹针机构向远离第一产品通道的方向移动,以使弹针机构退出第一产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顶块上设置弹针机构,方便在注塑零件上形成孔结构,同时结构简单。同时结构简单。同时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孔的出模机构及生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注塑
,尤其涉及一种制孔的出模机构及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零件通过模具注塑成型制造。通常注塑模具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在注射成型时上模与下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上模和下模分离后,利用顶针将型腔中的塑料制品顶出,即可完成注塑。通过注塑成型制造零件,不仅能快速批量化生产零件,还能有效保证每个零件尺寸的精确。
[0003]目前,对于一些含有侧孔的注塑零件,在注塑成型制造过程中,零件上的侧孔、侧凹及侧凸都是通过在模具中运用滑块(用于模具中解决产品无法正常出模的侧凸、侧凹的一种机构)机构来解决。但是这种模具涉及的组合零件多,模具在注塑成型制造过程中模具的各个部件运动复杂。同时这种模具的开发成本高,且后续批量生产时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或改善上述问题的制孔的出模机构及生产设备。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孔的出模机构,该制孔的出模机构包括:
[0006]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用于与所述第一模具连接,以形成容置空间;
[0007]顶块,所述顶块可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顶块与所述第二模具之间具有第一产品通道,所述顶块上设有弹针机构;
[0008]其中,所述顶块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弹针机构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模具上,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产品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二模具抵接;/>[0009]所述顶块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弹针机构向远离所述产品通道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弹针机构退出所述第一产品通道。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具上分别设有第一结构面和第二结构面,所述第二模具上分别设有第三结构面和第四结构面;
[0011]所述第一结构面用于与所述第三结构面接触连接;
[0012]所述第二结构面与所述第四结构面间隔对置设置,以形成第二产品通道,所述第二产品通道与所述第一产品通道连通。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具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模具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多个槽壁面及槽底面;
[0014]多个所述槽壁面分别与所述槽底面成钝角角度设置,以使所述容置槽的径向尺寸,沿所述槽底面向所述开口朝向逐渐变大。
[0015]优选地,所述顶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0016]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模具配合形成所述第一产品通道;
[0017]所述顶块上设有弹针容置腔,所述弹针容置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
设置,所述弹针机构可活动设置在所述弹针容置腔内。
[0018]优选地,从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第二表面方向,所述弹针容置腔至少具有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腔室的直径。
[0019]优选地,所述弹针机构包括弹针及弹性件;
[0020]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弹针都设置在所述弹针容置腔内;
[0021]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顶块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弹针抵接。
[0022]优选地,所述弹针具有至少第一段弹针体及第二段弹针体;
[0023]所述第一段弹针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段弹针体的直径,所述第一段弹针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段弹针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
[0024]所述弹性件套接在所述第一段弹针体与所述第二段弹针体之间。
[0025]优选地,所述弹针与所述第二表面成第一角度设置。
[0026]优选地,所述第一角度为90度。
[0027]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生产设备,该生产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及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的至少一个上述的制孔的出模机构。
[00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中设置顶块,同时顶块上设置有弹针机构,其能顺利解决生产具有侧孔或侧凸、侧凹的零件产品,方便在注塑零件上形成孔结构,在进一步简化模具结构的同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孔的出模机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孔的出模机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或名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3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孔的出模机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孔的出模机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孔的出模机构,该制孔的出模机构包括:第一模具1、第二模具2及顶块4,第二模具2用于与第一模具1连接,以形成容置空间3。该容置空间3包括设置顶块4的空间及零件成型的空间(即产品通道6,其中第一产品通道61为产品通道6的一部分)。顶块4可活动设置于容置空间3内,顶块4与第二模具2之间具有第一产品通道61,当模具在注塑制造时,注塑材料填充进产品通道6,从而完成零件的生产。顶块4上设有弹针机构5,该弹针机构5用于在第一产品通道61中形成零件上的侧孔或侧凹、侧凸。其中,顶块4处于第一位置时,弹针机构5的一端抵接在第一模具1上,另一端伸入第一产品通道61内并与第二模具2抵接。顶块4处于第二位置时,弹针机构5向远离第一产品通道 61的方向移动,以使弹针机构5退出第一产品通道6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中设置顶块4,同时顶块 4上设置有弹针机构5,其能顺利解决生产具有侧孔或侧凸、侧凹的零件产品,方便在注塑零件上形成孔结构,在进一步简化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孔的出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用于与所述第一模具连接,以形成容置空间;顶块,所述顶块可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顶块与所述第二模具之间具有第一产品通道,所述顶块上设有弹针机构;其中,所述顶块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弹针机构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模具上,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产品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二模具抵接;所述顶块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弹针机构向远离所述产品通道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弹针机构退出所述第一产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孔的出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上分别设有第一结构面和第二结构面,所述第二模具上分别设有第三结构面和第四结构面;所述第一结构面用于与所述第三结构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结构面与所述第四结构面间隔对置设置,以形成第二产品通道,所述第二产品通道与所述第一产品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孔的出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模具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多个槽壁面及槽底面;多个所述槽壁面分别与所述槽底面成钝角角度设置,以使所述容置槽的径向尺寸,沿所述槽底面向所述开口朝向逐渐变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孔的出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存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