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包括:机壳,其上设有位于其前侧且与换热风道连通的室内出风口、位于室内出风口上侧的第一新风出风口和位于室内出风口左侧或右侧的第二新风出风口;导风叶片,连接在第二新风出风口处;叶片驱动机构,与导风叶片连接且驱动导风叶片转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新风出风口;新风模块,包括:新风进风口,其与室外连通;新风外壳,其内形成有与所述新风进风口、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连通的新风风机腔;新风风机,设于所述新风风机腔内;设置第一新风出风口及第二新风出风口,提高新风出风可视性,提升新风的出风量;实现混风;设置导风叶片,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二新风出风口改变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情况。出风情况。出风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出风口大多数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顶部,新风出风的可视化较差且普遍存在同质化的问题,造成用户审美疲劳,小的新风量和不明显的新风出风形式无法让用户直观的感受到新风功能。
[0003]另外,在冬天天气较冷时以及夏天天气较热时,新风出风温度与空调出风温度相反,新风夏天吹热风以及冬天吹冷风时众多新风空调的痛点,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存在温差,当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大时,开启新风后会使得用户感受到两种不同温度的气流,具有较为明显的不适感,降低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0006]机壳,其内形成有换热风道,其上设有位于其前侧且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室内出风口、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上侧的第一新风出风口和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左侧或右侧的第二新风出风口;
[0007]导风叶片,具有至少一个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处;
[0008]叶片驱动机构,与所述导风叶片连接且驱动所述导风叶片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
[0009]新风模块,其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所述新风模块包括:
[0010]新风进风口,其与室外连通;
[0011]新风外壳,其内形成有与所述新风进风口、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连通的新风风机腔;
[0012]新风风机,设于所述新风风机腔内,所述新风风机驱动室外新风经新风进风口进入到新风风机腔内然后流至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处。
[0013]通过在室内出风口的上侧设置第一新风出风口以及在室内出风口的左侧或右侧设置第二新风出风口,使得新风出风口布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前侧,新风出风口位于明显的位置,使得用户能够看到,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出风可视性,且使得新风出风口的位置与现有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出风口的位置存在差异,能够提高新风出风口的新颖性与差异化;设置两新风出风口,能够提升新风的出风量;将新风出风口设置在室内出风口的周围,能够实现混风,能够降低新风与室内温度温差大导致的用户不舒适等问题,提高用户体验;在第二新风出风口处设置导风叶片,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二新风出风口改变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情况。
[001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导风叶片具有至少两个且包括导风叶片板体和连接在
所述导风叶片板体一端的叶片齿轮,所述叶片驱动机构包括:
[0015]连接齿轮,设于两相邻所述导风叶片之间且同时与两相邻所述导风叶片的所述叶片齿轮啮合;
[0016]第一齿轮,与其中一个所述叶片齿轮啮合;
[0017]叶片电机,其输出轴上套设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叶片电机工作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带动其中一个所述导风叶片转动,所述导风叶片转动通过所述连接齿轮带动其他导风叶片转动,能够驱动导风叶片的旋转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1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多个导风叶片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一齿轮与位于端部的所述导风叶片的所述叶片齿轮啮合,设计方便,便于实现。
[001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机壳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下方的叶片齿轮放置孔,所述叶片齿轮和所述连接齿轮放置在所述叶片齿轮放置孔内,方便叶片齿轮和连接齿轮的设置,能够避免叶片齿轮和连接齿轮与机壳的干涉。
[002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设于所述叶片齿轮放置孔内的齿轮盒,所述第一齿轮和连接齿轮位于所述齿轮盒内,所述齿轮盒上设有供所述叶片电机的输出轴插入所述齿轮盒内的电机孔,所述导风叶片板体与所述叶片齿轮之间设有连接柱,所述齿轮盒上设有供所述连接柱穿过的连接柱孔,设置齿轮盒能够对第一齿轮和连接齿轮进行防护。
[002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齿轮盒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扣合且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之间形成容纳第一齿轮和连接齿轮的盒腔,方便第一齿轮和连接齿轮的放置。
[002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和齿轮放置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避让所述连接柱的连接柱避让部,避免连接柱与隔板之间产生干涉。
[002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导风叶片远离其设置所述叶片齿轮的一端设有连接在所述导风叶片板体端部的旋转柱,所述机壳上设有避让旋转柱的旋转柱避让空间,所述旋转柱设置在所述旋转柱避让空间内且可在旋转柱避让空间内旋转,方便旋转柱的固定。
[002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机壳上还设有设置在所述齿轮放置孔远离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一侧且避让所述叶片电机的电机避让空间,所述叶片电机放置在所述叶片电机避让空间内,方便叶片电机的放置,避免叶片电机与机壳发生干涉。
[002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机壳包括:
[0026]底座,其前侧设有所述室内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且其内设有容纳腔;
[0027]底座外罩,罩设在所述底座的外侧且所述底座外罩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对且连通的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所述底座外罩上设有与所述室内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相对且连通的底座出风口,方便设置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0030]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0031]图3是图2中A
‑
A处的剖视图;
[0032]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4]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0035]图7是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爆炸图;
[0037]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0038]图10是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9]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图;
[0040]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去除第一导风板后的立体图;
[0041]图13是图12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2]图1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的剖视图;
[0043]图15是图14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4]图1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去除第一导风板后的另一立体图;
[0045]图17是图16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内形成有换热风道,其上设有位于其前侧且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室内出风口、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上侧的第一新风出风口和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左侧或右侧的第二新风出风口;导风叶片,具有至少一个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处;叶片驱动机构,与所述导风叶片连接且驱动所述导风叶片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新风模块,其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进风口,其与室外连通;新风外壳,其内形成有与所述新风进风口、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连通的新风风机腔;新风风机,设于所述新风风机腔内,所述新风风机驱动室外新风经新风进风口进入到新风风机腔内然后流至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具有至少两个且包括导风叶片板体和连接在所述导风叶片板体一端的叶片齿轮,所述叶片驱动机构包括:连接齿轮,设于两相邻所述导风叶片之间且同时与两相邻所述导风叶片的所述叶片齿轮啮合;第一齿轮,与其中一个所述叶片齿轮啮合;叶片电机,其输出轴上套设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叶片电机工作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带动其中一个所述导风叶片转动,所述导风叶片转动通过所述连接齿轮带动其他导风叶片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个导风叶片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一齿轮与位于端部的所述导风叶片的所述叶片齿轮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下方的叶片齿轮放置孔,所述叶片齿轮和所述连接齿轮放置在所述叶片齿轮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亮,李海鹏,崔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