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炎症性肠病的胆汁酸代谢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956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炎症性肠病的胆汁酸代谢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其包括以下菌株中的任意一种、两种或三种: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7的Clostridium sp.;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8的Eubacterium limosum;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9的Bacteroides ovatus。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菌能将初级胆汁酸转化成次级胆汁酸,改善D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治炎症性肠病的胆汁酸代谢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防治炎症性肠病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的菌及其应用,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防治炎症性肠病的胆汁酸代谢菌、包含所述菌的组合物及相关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慢性的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患者常常在小肠和大肠黏膜处有持续性的溃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CD)。IBD的可能病因包括: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等环境因素、吸烟和饮食等社会行为,此外,IBD风险增加与儿童早期接触抗生素有关。IBD的相对流行率因地理区域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其病理特征类似但也有明显区别。IBD复发高,病程长,难治愈,预后差,目前尚无可根治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0003]IB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通常发生于免疫系统对正常存在于肠道的菌群产生过激的免疫响应后,激起一连串的破坏和摧毁肠壁的炎症事件。肠道粘膜屏障将共生菌群与肠道上皮分隔,粘膜处的免疫细胞抑制共生菌群的积累及易位,一些IBD相关基因突变可导致粘膜屏障或免疫应答受损,引起肠道菌群及免疫平衡的失调。迄今,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IBD与菌群失调的关联,菌群变化对肠道炎症的影响机制包括:调节Treg细胞其它免疫细胞、调节促炎及抑炎因子、直接侵入肠道上皮细胞等。肠道作为最大的免疫器官,目前关于IBD的研究多聚焦短链脂肪酸,而胆汁酸则多认为与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相关,鲜少有研究去探讨IBD与胆汁酸的关系,因此,研究IBD过程中的炎症与胆汁酸及菌群的关联,将对IB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0004]目前已有的相似方案包括:Honda等通过特定培养基筛选到17种能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菌用于治疗IBD;Daniel van等通过生信分析商用菌株库,设计了GUT

103和GUT

108两个合成菌群用于治疗IBD。
[0005]以往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合成菌群的菌株是通过在培养基中加氯仿获得的能耐氯仿的菌株,缺乏理性设计。而基于生信分析所筛选的菌株,对所关注的肠道菌群代谢物也缺乏体外代谢检测验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防治炎症性肠病的菌。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筛选得到的菌的应用。
[0008]本案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基于人类微生物数组数据,针对IBD患者粪便缺乏次级胆汁酸的现象,通过基于生信分析和体外代谢检测相结合筛选到了能把结合型初级胆汁酸代谢成次级胆汁酸的菌特别是合成菌群,并进一步把所设计的菌灌胃用于DSS

诱导小鼠模型,验证了该菌对小鼠肠炎指标的改善情况,证明了本专利技术的菌为胆汁酸代谢菌,本专利技术的菌群为能改善IBD症状的合成菌群。
[0009]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三株能把结合型初级胆汁酸代谢成次级胆汁酸的菌株,
本专利技术中分别命名为Clostridium sp.DA266、Eubacterium limosum DA510、Bacteroides ovatus DA668。这三株菌株均已进行了保藏,其中:
[0010]菌株Clostridium sp.DA266,保藏日期:2022年08月18日;保藏单位: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单位地址:中国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510070;保藏编号:GDMCC No:62707;分类命名:Clostridium sp.。本专利技术的菌株Clostridium sp.DA266亦称为Clostridium sp.:GDMCC

62707。
[0011]菌株Eubacterium limosum DA510,保藏日期:2022年08月18日;保藏单位: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单位地址:中国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510070;保藏编号:GDMCC No:62708;分类命名:Eubacterium limosum。本专利技术的菌株Eubacterium limosum DA510亦称为Eubacterium limosum:GDMCC

62708。
[0012]菌株Bacteroides ovatus DA668,保藏日期:2022年08月18日;保藏单位: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单位地址:中国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510070;保藏编号:GDMCC No:62709;分类命名:Bacteroides ovatus。本专利技术的菌株Bacteroides ovatus DA668亦称为Bacteroides ovatus:GDMCC

62709。
[0013]本专利技术的研究表明,本专利技术的菌株Clostridium sp.DA266、Eubacterium limosum DA510、Bacteroides ovatus DA668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均具有将结合型初级胆汁酸代谢转化成次级胆汁酸的能力,能改善IBD症状。本专利技术的这三种菌均可称为胆汁酸代谢菌。
[0014]从而,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其包括以下菌株中的任意一种、两种或三种:
[0015]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7的Clostridium sp.;
[0016]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8的Eubacterium limosum;
[0017]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9的Bacteroides ovatus。
[0018]换而言之,本专利技术的菌,可以是单种菌的纯培养物,也可以是包括两种或三种以上菌的菌群。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菌包括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7的Clostridium sp.以及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8的Eubacterium limosum。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菌包括保藏编号为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8的Eubacterium limosum以及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9的Bacteroides ovatus。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菌包括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7的Clostridium sp.以及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9的Bacteroides ovatus。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菌包括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7的Clostridium sp.以及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8的Eubacterium limosum以及保藏编号为GDMCC N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其包括以下菌株中的任意一种、两种或三种: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7的Clostridium sp.;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8的Eubacterium limosum;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9的Bacteroides ovatu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其中,所述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7的Clostridium sp.具有完整bai基因簇;所述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08的Eubacterium limosum:GDMCC

62708菌株具有7

α/βHSDH酶;和/或所述Bacteroides ovatus:GDMCC

62709菌株具有BSH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菌,其为固态或液态菌制剂。4.一种组合物,其包括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菌;优选地,所述组合物为药物组合物或食品组合物。5.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菌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组合物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炎症性肠病为溃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