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波导器件及近眼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一辅助面、第一平行表面、第二平行表面以及输出耦合件。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以及第一辅助面设置于光波导器件的第一端,输出耦合件设置于光波导器件的第二端。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以及第一辅助面均与第一平行表面和第二平行表面成倾角设置,并且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不平行。辅助面用于连接第一平行表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被定向成基本垂直于主光线的光轴,图像光经第一斜面后,在第二斜面反射后,在第一平行表面和第二平行表面之间通过全反射传输至输出耦合件。此种结构可以减小像散和色差,并且可以通过仅调整第一斜面的倾角,实现投影模组的角度大范围内任意偏转。大范围内任意偏转。大范围内任意偏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波导器件及近眼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光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光波导器件及近眼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近年来,电子图像显示设备的小型化和性能的进步使的紧凑型和高性能近眼显示设备走向消费者成为了可能,如何使这样一个系统真正可穿戴对近眼显示设计提出了挑战。为此,紧凑且能支持大视场角的光波导结构则有着重要的意义。
[0003]传统的阵列光波导结构,不管是一维还是二维结构,主要由投影模组和光波导组成,其中投影模组的出瞳耦入光波导的结构非常重要,既要满足耦入后光线满足全反射条件,又要充满光波导不出现明显光线的间隙。所以投影模组中心轴和光波导之间的夹角一般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组很难满足上述条件。但是随着终端客户对AR眼镜人机工程学要求的提高,需要将此夹角控制合适的范围。但现有的耦入方案,光轴和波导的夹角范围比较固定,很难适应不同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波导器件及近眼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投影模组的角度大范围内任意偏转。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波导器件,包括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一辅助面、第一平行表面、第二平行表面以及输出耦合件;
[0006]所述第一平行表面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平行,且所述第一平行表面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的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0007]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以及所述第一辅助面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所述输出耦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端;
[0008]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以及所述第一辅助面均与所述第一平行表面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成倾角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不平行;
[0009]所述辅助面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平行表面和所述第二斜面;
[0010]所述第一斜面被定向成基本垂直于主光线的光轴,图像光经所述第一斜面后,在所述第二斜面反射后,在所述第一平行表面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之间通过全反射传输至所述输出耦合件。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集成于所述第二平行表面。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为棱镜的一个面,所述棱镜与所述第二平行表面通过空气分离。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为棱镜的一个面,所述棱镜的非所述第一斜面的其他一面与所述第二平行表面胶合,所述第二平行表面的胶合接触面上设置有全反射膜。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棱镜为直角三角棱镜,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斜面为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一直角面与所述第二平行表面胶合,或者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一直角面与所述第二平行表面通过空气分离。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耦合件为多个耦出反射面或者耦出光栅。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面上设置有吸光材料。
[0017]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近眼显示装置,包括投影模组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器件,所述投影模组提供所述图像光。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影模组包括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近眼显示装置包括虚拟现实显示装置或增强现实显示装置。
[00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波导器件及近眼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一辅助面、第一平行表面、第二平行表面以及输出耦合件。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以及所述第一辅助面设置于光波导器件的第一端,所述输出耦合件设置于光波导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以及所述第一辅助面均与所述第一平行表面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成倾角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不平行。所述辅助面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平行表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被定向成基本垂直于主光线的光轴,图像光经所述第一斜面后,在所述第二斜面反射后,在所述第一平行表面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之间通过全反射传输至所述输出耦合件。此种结构可以减小像散和色差,并且可以通过仅调整第一斜面的倾角,实现投影模组的角度大范围内任意偏转。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波导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波导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波导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主要元件附图标号说明
[0025]10、光波导器件;11、第一斜面;12、第二斜面;13、第一辅助面; 14、第一平行表面;15、第二平行表面;16、输出耦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
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波导器件10。光波导器件10包括第一斜面11、第二斜面12、第一辅助面13、第一平行表面14、第二平行表面15以及输出耦合件16。所述第一平行表面14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15平行,且所述第一平行表面14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15的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斜面11、所述第二斜面1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面13设置于光波导器件10的第一端。所述输出耦合件16设置于光波导器件1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斜面11、所述第二斜面1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面13均与所述第一平行表面14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15成倾角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斜面11和所述第二斜面12不平行。所述辅助面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平行表面14和所述第二斜面12。所述第一斜面11被定向成基本垂直于主光线的光轴。图像光经所述第一斜面11后,在所述第二斜面12反射后,在所述第一平行表面14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15之间通过全反射传输至所述输出耦合件16。
[0029]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平行表面14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1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理解为是光波导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波导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一辅助面、第一平行表面、第二平行表面以及输出耦合件;所述第一平行表面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平行,且所述第一平行表面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的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以及所述第一辅助面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所述输出耦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以及所述第一辅助面均与所述第一平行表面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成倾角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不平行;所述辅助面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平行表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被定向成基本垂直于主光线的光轴,图像光经所述第一斜面后,在所述第二斜面反射后,在所述第一平行表面和所述第二平行表面之间通过全反射传输至所述输出耦合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导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集成于所述第二平行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导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为棱镜的一个面,所述棱镜与所述第二平行表面通过空气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导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雍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