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保护产品的缓冲包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519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效保护产品的缓冲包装,包括外包装箱,外包装箱内设置有底座结构、内卡结构、侧支撑、四根支撑柱、顶盖结构;底座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包装箱内腔底部,内卡结构设置在底座结构的上表面并且其一侧与外包装箱内腔宽度方向的侧壁相贴接触;侧支撑设置在底座结构的上表面并且与所述内卡结构相对的另一侧,侧支撑的一侧面与外包装箱内腔宽度方向的侧壁相贴接触;顶盖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结构的上方并且其宽度方向的一侧与侧支撑相贴接触,其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与内卡结构相贴接触;底座结构、内卡结构、侧支撑、顶盖结构围设形成产品放置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内部结构紧凑,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缓冲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缓冲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缓冲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保护产品的缓冲包装


[0001]本技术涉及瓦楞纸包装
,尤其涉及一种有效保护产品的缓冲包装。

技术介绍

[0002]瓦楞包装用的瓦楞纸是由挂面纸和通过瓦楞棍加工而形成的波形的瓦楞纸粘合而成的板状物,一般分为单瓦楞纸板和双瓦楞纸板两类,按照瓦楞的尺寸分为:A、B、C、E、F五种类型。在包装领域,因瓦楞纸包装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并且可折叠运输,也具有良好的抗震缓冲功能,因此,越发成为市面上产品包装的主力。为了适应不同产品的形态及性能需要,在美观和环保的基础上,确保产品还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是行业内设计师不断努力的方向。
[0003]中国授权公告号CN205602437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09月28号,技术名称为一种烧烤炉的包装箱,包括外箱,前车架盒,后车架盒,集油盘盒和控制面板盒,前车架盒、烧烤炉的主体部分以及后车架盒在外箱内依次排布,控制面板盒位于烧烤炉的本体的控制旋钮的一侧,集油盘盒位于与烧烤炉的本体的控制旋钮相对的一侧,左台板盒和右台板盒位于烧烤炉的本体内。该技术存在的缺陷是:内部结构不够紧凑,抗震缓冲性能弱,因此亟待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保护产品的缓冲包装,内部结构紧凑,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缓冲功能。
[0005]一种有效保护产品的缓冲包装,包括外包装箱,所述外包装箱内设置有底座结构、内卡结构、侧支撑、四根支撑柱、顶盖结构;所述底座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包装箱内腔底部,所述内卡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结构的上表面并且其一侧与所述外包装箱内腔宽度方向的侧壁相贴接触;所述侧支撑设置在所述底座结构的上表面并且与所述内卡结构相对的另一侧,所述侧支撑的一侧面与所述外包装箱内腔宽度方向的侧壁相贴接触;所述顶盖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结构的上方并且其宽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侧支撑相贴接触,其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内卡结构相贴接触;所述底座结构、内卡结构、侧支撑、顶盖结构围设形成产品放置空间;四根所述支撑柱分别插设在所述产品放置空间的相对四侧并且其一侧与所述外包装箱内腔长度方向的内侧壁相贴接触,其另一侧与产品的外表面相贴接触;所述底座结构包括两第一U形缓冲部以及一体成型的底座,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折设形成第一缓冲部,所述第一U形缓冲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缓冲部的长度;两所述第一U形缓冲部分别紧贴两侧的所述第一缓冲部设置从而划分形成第一置物空间、第二置物空间和第三置物空间;所述顶盖结构的宽度小于所述外包装箱的内腔宽度;所述内卡结构的上表面和所述侧支撑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四置物空间;所述顶盖结构位于所述第四置物空间内。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U形缓冲部由五个折面沿其宽度方向依次折设形成;所述底座包括一体成型的底面和形成在所述底面相对两侧的侧折面,所述底面依次划分成第一折面、
第二折面、第三折面、第四折面、第五折面,所述第二折面和所述第四折面向上90
°
折设;所述第五折面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均裁设形成两上翻阻挡折面;两所述侧折面依次包括第六折面、第七折面、第八折面、第九折面、第十折面,所述第六折面、第七折面、第八折面、第九折面、第十折面依次向底面方向90
°
相互折设形成矩形第一缓冲部;所述第二折面和所述第四折面的自由端均裁设有插槽A,所述第一U形缓冲部的开口侧开设有与所述插槽A配合的插槽 B。
[0007]进一步,两侧所述第八折面、第九折面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三置物空间对应的位置均横跨开设有两插孔;所述第二折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插孔。
[0008]进一步,所述内卡结构包括第二U形缓冲部和一体成型的内卡;所述第二U形缓冲部由五个折面沿其宽度方向依次折设形成;所述内卡包括第十一折面、第十二折面、第十三折面、第十四折面、第十五折面、第十六折面、第十七折面、第十八折面、第十九折面;所述第十一折面、第十二折面、第十三折面、第十四折面相互依次90
°
折设形成第二缓冲部,所述第十六折面、第十七折面、第十八折面、第十九折面相互依次90
°
折设形成第三缓冲部;所述第二U形缓冲部开口的一侧开设有插槽A,所述第十四折面和所述第十六折面均开设有与所述插槽A配合的插槽B;所述第十六折面、第十七折面之间横跨裁设有让位孔;所述第二U形缓冲部与所述内卡连接并且所述第二U形缓冲部横跨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部和所述第三缓冲部之间。
[0009]进一步,所述第十三折面的一侧开设有让位插槽。
[0010]进一步,所述顶盖结构包括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均一体成型有侧翼,所述连接面沿其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均依次一体成型有第二十折面、第二十一折面、第二十二折面;两侧所述第二十折面、第二十一折面、第二十二折面相互依次向内折设形成第四缓冲部;两侧所述侧翼均90
°
同向折设后其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均与第四缓冲部相贴接触。
[0011]进一步,所述支撑柱由一体成型的十一个折面依次折设形成。
[0012]进一步,所述侧支撑由一体成型的十个折面依次折设形成。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外包装箱内设置底座结构、内卡结构、侧支撑、四根支撑柱、顶盖结构,通过底座结构、内卡结构、侧支撑、顶盖结构围设形成产品放置空间,使产品可稳定地放置在产品放置空间内而不会发生晃动,而与此同时,两第一U形缓冲部分别紧贴两侧的第一缓冲部设置从而划分形成第一置物空间、第二置物空间和第三置物空间,内卡结构的上表面和侧支撑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四置物空间,用以放置产品的支架,从而使得本结构内部结构紧凑,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缓冲功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分解立体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去掉外包装箱并且带产品)。
[0016]图3为底座结构的立体视图。
[0017]图4为底座结构的平面展开视图。
[0018]图5为底座结构的立体视图(带产品)。
[0019]图6为内卡结构的分解视图。
[0020]图7为内卡结构的平面展开视图。
[0021]图8为顶盖结构的平面展开视图。
[0022]图9为支撑柱的平面展开视图。
[0023]图10为侧支撑平面展开视图。
[0024]附图标记为:外包装箱10、底座结构11、内卡结构13、侧支撑14、四根支撑柱12、顶盖结构15、插槽B16、第六折面17、第七折面19、第八折面18、第九折面20、第十折面21、第一折面22、第二折面24、第三折面26、第四折面27、第五折面23、上翻阻挡折面25、底面28、第一缓冲部29、第二U形缓冲部30、内卡31、第二缓冲部32、第三缓冲部33、第十一折面34、第十二折面35、第十三折面36、第十四折面37、第十五折面43、第十六折面38、第十七折面42、第十八折面41、第十九折面40、让位孔39、连接面44、侧翼45、第二十折面46、第二十一折面47、第二十二折面48、第四缓冲部49、让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保护产品的缓冲包装,包括外包装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箱(10)内设置有底座结构(11)、内卡结构(13)、侧支撑(14)、四根支撑柱(12)、顶盖结构(15);所述底座结构(11)设置在所述外包装箱(10)内腔底部,所述内卡结构(13)设置在所述底座结构(11)的上表面并且其一侧与所述外包装箱(10)内腔宽度方向的侧壁相贴接触;所述侧支撑(14)设置在所述底座结构(11)的上表面并且与所述内卡结构(13)相对的另一侧,所述侧支撑(14)的一侧面与所述外包装箱(10)内腔宽度方向的侧壁相贴接触;所述顶盖结构(15)设置在所述底座结构(11)的上方并且其宽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侧支撑(14)相贴接触,其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内卡结构(13)相贴接触;所述底座结构(11)、内卡结构(13)、侧支撑(14)、顶盖结构(15)围设形成产品放置空间;四根所述支撑柱(12)分别插设在所述产品放置空间的相对四侧并且其一侧与所述外包装箱(10)内腔长度方向的内侧壁相贴接触,其另一侧与产品的外表面相贴接触;所述底座结构(11)包括两第一U形缓冲部(54)以及一体成型的底座,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折设形成第一缓冲部(29),所述第一U形缓冲部(5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缓冲部(29)的长度;两所述第一U形缓冲部(54)分别紧贴两侧的所述第一缓冲部(29)设置从而划分形成第一置物空间(58)、第二置物空间(52)和第三置物空间(55);所述顶盖结构(15)的宽度小于所述外包装箱(10)的内腔宽度;所述内卡结构(13)的上表面和所述侧支撑(14)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四置物空间;所述顶盖结构(15)位于所述第四置物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保护产品的缓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缓冲部(54)由五个折面沿其宽度方向依次折设形成;所述底座包括一体成型的底面(28)和形成在所述底面相对两侧的侧折面,所述底面(28)依次划分成第一折面(22)、第二折面(24)、第三折面(26)、第四折面(27)、第五折面(23),所述第二折面(24)和所述第四折面(27)向上90
°
折设;所述第五折面(23)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均裁设形成两上翻阻挡折面(25);两所述侧折面依次包括第六折面(17)、第七折面(19)、第八折面(18)、第九折面(20)、第十折面(21),所述第六折面(17)、第七折面(19)、第八折面(18)、第九折面(20)、第十折面(21)依次向底面(28)方向90
°
相互折设形成矩形第一缓冲部(29);所述第二折面(24)和所述第四折面(27)的自由端均裁设有插槽A(5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锋军郭锐先朱凌杰李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至美环保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