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清洁系统以及防护服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8385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6
空气清洁系统(1)具备产生电磁共振的线状电极(20)、测量电场的强度的电场探头(40)、和控制向线状电极(20)供应的电力的控制部(70)。控制部(70)操作向线状电极(20)供应的电力的频率、和对线状电极(20)供应电力的位置,进行控制以使表示电场的强度的信号的输出值成为最大。监视所生成的臭氧的量,以调制供应电力的振幅的方式进行操作,从而进行反馈控制以使臭氧的量始终成为固定,以使在氧分子的解离能以上且氮分子的解离能以下的能量被给予所流入的气体中包含的气体分子从而用于分解病毒的臭氧被生成但有害的氮氧化物未被生成。的臭氧被生成但有害的氮氧化物未被生成。的臭氧被生成但有害的氮氧化物未被生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气清洁系统以及防护服


[0001]本公开涉及空气清洁系统、以及使用了空气清洁系统的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在以往,提出了对于从引擎等内燃机构排气的排气气体,为了NO的氧化处理,利用大气压中的高电压等离子体的处理装置。
[0003]在为了使高电压等离子体产生而使用了在10MHz以下的较低的频带中常用的电压变换用的转换器的情况下,在100MHz以上的高频中,需要减小电感(电抗)。因此,有以下问题:必须减小线圈的匝数以及线圈的尺寸,作为电线来使用的线圈的直径也变细,所以不能投入较大的电力。
[0004]另一方面,在不进行上述电压变换,将特性阻抗保持得较低例如50Ω等的状态下,升高电压的情况下,例如,对于1000V的电压需要10kW(=10002·
50/2)的电力。具备投入这样的电力的电源装置实际上是困难的。
[0005]因此,在下述非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为了从引擎等内燃机构排气的排气气体中的NO的氧化,以数kHz的频率将峰电压为5000~10000V的高电压脉冲施加给电极,从而使得在电极间产生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反应器。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非专利文献
[0008]非专利文献1:“非平衡
プラズマと
化学反応
プロセスを
併用
した
窒素酸化物

完全除去技術(従来型
およびバリア

プラズマリアクターの
性能比較)”,即,“兼用非平衡等离子体和化学反应进程的氮氧化物的完全去除技术(以往型以及势垒型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性能比较)”,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66

646B、1501

1506(2000)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0]但是,作为等离子体反应器,在以往的空气清洁系统中,有以下问题:被施加的脉冲电压的信号由于阻抗的不匹配,电力没有被充分地供应给电极。进而,在数kHz的高电压脉冲中,与基于高电压脉冲的放电时间相比,高电压脉冲间的时间更长。此时,由于从气体电离的电子重新结合,在每次施加高电压脉冲时需要对电子的电离供应极大的能量,成为电力效率低的装置。因此,即使使等离子体产生,通过等离子体分解空气中的细菌以及病毒等的量与投入电力相比更低。
[0011]此外,在以往的空气清洁系统中,不仅是由于与脉冲的峰值对应的较强的电场引起的氧分子的解离还有氮分子的解离、以及由于氮分子的解离而产生的氮氧化物,难以减少该氮氧化物。此外,产生臭氧,但不产生氮氧化物在现有技术中也是困难的。
[0012]因此,本公开为了消除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与以往相比抑制投入电力且使得等离子体高效地产生,从而能够分解空气中的细菌以及病毒等的空气清洁系统、以及防护
服。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空气清洁系统是使用电压使等离子体产生的空气清洁系统,具备:第一电极,通过被供应电力而使电磁共振产生;第二电极,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电极分离的状态下包围所述第一电极;供电部,向所述第一电极供应电力;电场探头,测量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场的强度;以及控制部,控制向所述第一电极供应的电力,所述控制部操作向所述第一电极供应的电力的频率、和对所述第一电极供应电力的位置,进行控制以使表示所述电场探头所测量出的电场的强度的信号的输出值成为最大。
[0015]进而,在空气清洁系统中,被嵌入监视所生成的臭氧和氮氧化物的量的检测器,通过等离子体解离氧分子而臭氧被生成,但在该空气清洁系统中,将臭氧生成量以及氮氧化物生成量作为目标值,改变交流电力、频率以及供电点,以使不解离氮分子而氮氧化物的生成被抑制为最小限度的能量被投入至气体分子,从而能够控制对等离子体施加的电场。
[0016]此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服具备空气清洁系统、搭载所述空气清洁系统且覆盖人的身体表面的覆盖体,所述空气清洁系统使从外部吸入的空气清洁化,将清洁化后的空气供应至所述覆盖体内。
[0017]另外,这些包含性的或者具体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无人机、储存装置、一个或者多个推进器装置、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者计算机可读取的CD

ROM等记录介质来实现,也可以以这些任意的组合来实现。
[0018]专利技术效果
[0019]根据本公开,与以往相比抑制投入电力且使等离子体高效地产生,从而能够分解空气中的细菌以及病毒等。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清洁系统的示意图。
[0021]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被吸入至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清洁系统的空气的流动、和供电部向线状电极供应的供电点的变化等的示意图。
[0022]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清洁系统的共振器的长度的变化的示意图。
[0023]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空气清洁系统的等离子体产生区域中,病毒被分解的情形的示意图。
[0024]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被吸入至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空气清洁系统的空气的流动、和供电部向线状电极供应的供电点的变化等的示意图。
[0025]图6是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空气清洁系统,是表示具有附带流量计的流量控制阀等的空气清洁系统的框图。
[0026]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空气清洁系统的主体部的示意图。
[0027]图8是实施方式二的变形例一所涉及的空气清洁系统,是表示具有第二过滤器部、加热器部、第二检测器、第一过滤器部、第一检测器以及配管等的空气清洁系统的框图。
[0028]图9是实施方式二的变形例二所涉及的空气清洁系统,是表示具有第二过滤器部、加热器部、第二检测器、配管、第一过滤器部以及第一检测器,对配管设置第二检测器的空
气清洁系统的框图。
[0029]图10是实施方式二的变形例三所涉及的空气清洁系统,是表示具有第二过滤器部、加热器部以及第一检测器,使用了具有控制部等的主体部1a的空气清洁系统的框图。
[0030]图11是实施方式二的变形例四所涉及的空气清洁系统,是表示具有第二过滤器部、加热器部以及第一检测器的空气清洁系统的框图。
[0031]图12是实施方式二的变形例五所涉及的空气清洁系统,是表示具有第二过滤器部以及第一检测器的空气清洁系统的框图。
[0032]图13是实施方式二的变形例六所涉及的空气清洁系统,是表示具有第一检测器的空气清洁系统的框图。
[0033]图14是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防护服的主视图、和表示防护服的显示部的示意图。
[0034]图15是表示从侧方观看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防护服的情况的侧视图。
[0035]图16是表示被搭载于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防护服的空气清洁系统将病毒等与空气一起吸入的情形的主视图。
[0036]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气清洁系统,使用电压使等离子体产生,具备:第一电极,通过被供应电力而使电磁共振产生;第二电极,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电极分离的状态下包围所述第一电极;供电部,向所述第一电极供应电力;电场探头,测量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场的强度;以及控制部,控制向所述第一电极供应的电力,所述控制部操作向所述第一电极供应的电力的频率、和对所述第一电极供应电力的位置,进行控制以使表示所述电场探头所测量出的电场的强度的信号的输出值成为最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清洁系统,所述控制部从检测器取得测量出穿过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空气中包含的臭氧的含有量而得到的测量结果,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测量结果,操作所供应的电力,进行控制以使通过等离子体的产生而生成的臭氧的量始终为固定,且成为氮氧化物未实质地产生的氧分子和氮分子的解离能的中间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清洁系统,向所述第一电极供应的电力是交流电力,所述控制部操作所供应的交流电力的振幅,进行控制以使所生成的臭氧的量始终成为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清洁系统,向所述第一电极供应的交流电力的波形是载波被振幅调制后的波形,所述控制部操作振幅调制,进行控制以使所生成的臭氧的量成为固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清洁系统,向所述第一电极供应的交流电力的波形是载波被振幅调制后的波形,所述控制部以振幅调制间歇地在固定的值和零之间反复的方式进行操作,进行控制以使所生成的臭氧的量成为固定。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清洁系统,所述控制部操作所供应的电力,进行控制以使所生成的臭氧的浓度成为0.1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建次郎木村宪明
申请(专利权)人:积分几何科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