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茶油加工的榨圈组件,包括:榨圈、第一箍套和第二箍套,第一箍套的一端与第二箍套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箍套的另一端与第二箍套的另一端可快速拆卸连接且形成环状;所述第一箍套上沿环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弧形凹槽,相应地,第二箍套上也沿环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弧形凹槽,其中,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二弧形凹槽可围合成容纳榨圈的环槽。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用于茶油加工的榨圈组件,该榨圈组件在装填茶籽粉料时,预留出挤压空间,解决了传统需要调整分开榨圈至合适位置而造成时间的浪费,减少了榨油过程中装填茶籽粉料形成预压粉饼的时间,使得榨油操作变得简单。使得榨油操作变得简单。使得榨油操作变得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茶油加工的榨圈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茶油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茶油加工的榨圈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可用于加工茶油的比较传统的榨油机主要以老式卧式液压榨油机为主,其主要包括:液压油缸活塞系统、高低压泵系统、榨圈、受力支架及电动减速装置等,如专利号为CN204036893U的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自动卧式液压榨油机。其装料的大致操作流程是,第一步,如附图1中(a)所示,先将四个榨圈叠放好,将油纸铺放在四个榨圈的内腔中,人工将蒸熟的茶籽粉倒入油纸上,可以通过手工对榨圈内的粉料初步压实,直到最上的榨圈基本铺整平,包好油纸不让粉料撒出;第二步,如附图1中(b)所示,移走最上和最下的榨圈,同时将中间两榨圈分离隔开一段距离,再装入卧式液压榨油机上,如此一来,相邻两榨圈之间的距离、上榨圈到料饼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下榨圈到料饼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总种即为压榨的行程,总之,料饼被压榨完成之后时的厚度约为两榨圈的厚度之和。然而,现行操作过程中的移走最上、最下的榨圈。以及手动撬开中间两榨圈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增加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因此,为了提高茶油加工的效率,简化上料操作,对现行使用的榨油榨圈进行改进就显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茶油加工的榨圈组件,该榨圈组件在装填茶籽粉料时,预留出挤压空间,解决了传统需要调整分开榨圈至合适位置而造成的时间浪费,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榨油过程中装填茶籽粉料形成预压粉饼的时间。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茶油加工的榨圈组件,包括:榨圈、第一箍套和第二箍套,第一箍套的一端与第二箍套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箍套的另一端与第二箍套的另一端可快速拆卸连接且形成环状;所述第一箍套上沿环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弧形凹槽,相应地,第二箍套上也沿环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弧形凹槽,其中,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二弧形凹槽可围合成容纳榨圈的环槽。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环状轴线方向上相邻两第一弧形凹槽端面或相邻两第二弧形凹槽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榨圈的厚度。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环状轴线方向上第一弧形凹槽端面离第一箍套最近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榨圈厚度的一半;相应地,沿环状轴线方向上第二弧形凹槽端面离第二箍套最近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榨圈厚度的一半。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箍套的一端具有第一销孔,相应地,第二箍套的一端具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与第二销孔通过销轴枢转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U形叉,所述第一箍套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插孔,相应
地,第二箍套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插孔,当第一箍套与第二箍套围合成环状时,通过U形叉的两支杆分别插入第一插孔、第二插孔中锁紧。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适用于茶油加工的榨圈组件的有益效果是:该榨圈组件在装填茶籽粉料时,预留出挤压空间,解决了传统需要调整分开榨圈至合适位置而造成时间的浪费,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榨油过程中装填茶籽粉料形成预压粉饼的时间。
[0011]而且,本技术中的U形叉锁结构,使得两箍套锁紧时变得更加简单、轻松,给操作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0013]图1为现有技术中榨圈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a)为四个榨圈叠放装填茶籽粉料时的状态示意图;(b)为装填茶籽粉料完成后将两个榨圈调整分开至合适距离的状态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2中A
‑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2中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箍套;10、榨圈;11、第一弧形凹槽;12、第一插孔;2、第二箍套;20、销轴;21、第二弧形凹槽;22、第二插孔;3、U形叉。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申请针对传统卧式液压榨油机所使用的榨圈进行改进,图1为现有技术中榨圈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a)为四个榨圈叠放装填茶籽粉料时的状态示意图;(b)为装填茶籽粉料完成后将两个榨圈调整分开至合适距离的状态示意图;虚线部分代表装填粉料所使用的油纸,也可以使用编织袋、编织稻草等,只要能够在粉饼压榨时,粉料不会漏出即可。
[0020]请参阅图2
‑
图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
‑
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实施例一
[002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茶油加工的榨圈组件,包括:榨圈10、第一箍套1和第二箍套2;榨圈10由环形钢圈,厚度约10~20mm,第一箍套1和第二箍套2均为半圆形状;第一箍套1的一端与第二箍套2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箍套1的另一端与第二箍套2的另一端可快速拆卸连接且形成环状,其中,可快速拆卸连接可以采用
锁扣连接结构、插销连接结构等;所述第一箍套1上沿环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弧形凹槽11,相应地,第二箍套2上也沿环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弧形凹槽21,其中,第一弧形凹槽11与第二弧形凹槽21可围合成容纳榨圈10的环槽,沿环状轴线方向上相邻两第一弧形凹槽11端面之间或相邻两第二弧形凹槽21端面之间留有压榨距离,而且沿环状轴线方向上第一弧形凹槽11端面离第一箍套1最近端面之间或第二弧形凹槽21端面离第二箍套2最近端面之间也留有压榨距离。
[0023]具体使用过程中,打开第一箍套1、第二箍套2,将两个榨圈安放于第一弧形凹槽11或第二弧形凹槽21内,再合上第一箍套1与第二箍套2将榨圈卡紧,而且可快速拆卸连接处进行锁紧形成榨圈组件,将该组件叠放于平整面上,将油纸铺放于榨圈组件内的圆形空腔中,上端先不封口,人工将熟化的茶籽粉料装填于油纸上,一边装填一边可以通过敲击捣实,也可以通过设备预压,直到榨圈组件上端口面填满且基本平整时,将油纸封口,之后操作者打开可快速拆卸连接处,分开第一箍套1与第二箍套2,即可将内的两榨圈连同粉饼放至榨油机上,依次完成若干个这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茶油加工的榨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榨圈(10)、第一箍套(1)和第二箍套(2),第一箍套(1)的一端与第二箍套(2)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箍套(1)的另一端与第二箍套(2)的另一端可快速拆卸连接且形成环状;所述第一箍套(1)上沿环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弧形凹槽(11),相应地,第二箍套(2)上也沿环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弧形凹槽(21),其中,第一弧形凹槽(11)与第二弧形凹槽(21)可围合成容纳榨圈(10)的环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茶油加工的榨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环状轴线方向上相邻两第一弧形凹槽(11)端面或相邻两第二弧形凹槽(21)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榨圈(10)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茶油加工的榨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环状轴线方向上第一弧形凹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春鸣,
申请(专利权)人:会同金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