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梯井道防护结构,用于设置在电梯的井道本体内,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包括用于搭接在井道本体的门洞处的支撑组件和置于支撑组件上的缓冲组件,支撑组件能够与井道本体的侧壁连接,缓冲组件包括缓冲防护网和缓冲气囊,缓冲气囊置于支撑组件上,缓冲防护网罩设在缓冲气囊的上方,且缓冲防护网的周侧边部连接至支撑组件。本公开提供的电梯井道防护结构的支撑组件能够搭接在井道本体的门洞处并与电梯井道连接,当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的上方有人员跌落时,缓冲防护网起到缓冲承托效果的同时,缓冲气囊能够在缓冲防护网受压后被缓冲气囊拖住,从而吸收动能,分散了缓冲防护网的受力,大大降低了防护网破损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步提高安全性。步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道防护结构
[0001]本公开涉及井道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井道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中,电梯井的防护是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的重中之重。目前采用的防护措施有硬防护和软防护两种类型。
[0003]其中,软防护即指用大眼网挂设形成防护网,将防护网架设在电梯井道中,防护网结构能使网上的杂质从防护网上移出,减少了工作人员因杂质受二次伤害的可能性。然而,仅靠单层或几层的防护网实现缓冲防护,缓冲行程有限,并且结构简单,安全系数较低,一旦防护网破裂,防护能力则大大降低,甚至导致无法实现缓冲作用,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梯井道防护结构。
[000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梯井道防护结构,用于设置在电梯的井道本体内,所述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和缓冲组件;
[0006]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搭接在所述井道本体的门洞处,并且所述支撑组件能够与所述井道本体的侧壁连接,所述缓冲组件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
[0007]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防护网和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缓冲防护网罩设在所述缓冲气囊的上方,且所述缓冲防护网的周侧边部连接至所述支撑组件。
[0008]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件和支撑板,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井道本体的朝向所述门洞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支撑板的内侧搭接在所述固定件的顶部,所述支撑板的外侧用于搭接在所述门洞的边沿处,所述缓冲气囊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0009]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沿竖向延伸的若干第一支撑杆和沿竖向延伸的若干第二支撑杆,所有所述第一支撑杆在所述支撑板的内侧边沿处间隔排布,所有所述第二支撑杆在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边沿处间隔排布;
[0010]所述缓冲防护网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至所有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有所述第二支撑杆上。
[0011]可选的,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套接件和若干缓冲弹簧,所述套接件设置在所述缓冲防护网的内侧边上,并且所述套接件套设在所有所述第一支撑杆上;
[0012]每个所述缓冲弹簧套设在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抵接件,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抵接件和所述套接件。
[0013]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缓冲条,所述缓冲条沿所有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排布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缓冲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
[0014]可选的,所述缓冲条的顶面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弧形。
[0015]可选的,所述缓冲条为柔性材质。
[0016]可选的,所述固定件的顶部设置有间隔排布的若干插接孔,所述支撑板的内侧边部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孔匹配插接的若干对接插柱。
[0017]可选的,所述固定件为弯折板,所述弯折板的一侧弯折边部用于与所述井道本体的朝向所述门洞的一侧内壁连接,所述弯折板的另一侧弯折边部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支撑板的搭接平台。
[0018]可选的,所述缓冲气囊的顶面朝向所述门洞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缓冲防护网的铺设平面与所述缓冲气囊的顶面平行。
[0019]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0]本公开提供的电梯井道防护结构设置有支撑组件和缓冲组件,其中,支撑组件能够搭接在井道本体的门洞处并与电梯井道连接,缓冲组件能够置于支撑组件上,用于起到缓冲效果,缓冲组件包括有缓冲防护网和缓冲气囊,当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的上方有人员跌落时,缓冲防护网起到缓冲承托效果的同时,由于其底部还具有缓冲气囊,从而能够在缓冲防护网受压后被缓冲气囊拖住,通过缓冲气囊吸收动能,分散了缓冲防护网的受力,大大降低了防护网破损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井道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井道防护结构的正视图;
[0025]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井道防护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6]其中,1、井道本体;11、门洞;2、缓冲防护网;3、缓冲气囊;4、固定件;41、膨胀螺栓;42、插接孔;43、支撑加强筋;5、支撑板;51、对接插柱;6、第一支撑杆;61、抵接件;7、第二支撑杆;71、连接板;81、套接件;82、缓冲弹簧;9、缓冲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建筑施工中,电梯井的防护是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的重中之重。目前采用的防护措施有硬防护和软防护两种类型。
[0030]其中,软防护即指用大眼网挂设形成防护网,将防护网架设在电梯井道中,防护网
结构能使网上的杂质从防护网上移出,减少了工作人员因杂质受二次伤害的可能性。然而,仅靠单层或几层的防护网实现缓冲防护,缓冲行程有限,并且结构简单,安全系数较低,一旦防护网破裂,防护能力则大大降低,甚至导致无法实现缓冲作用,造成危险。
[0031]针对上述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井道防护结构,通过改进用于提供缓冲作用的结构,来降低防护网破损的风险,提高防护效果。具体地,关于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的结构设置方式如下所述。
[0032]如图1
‑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井道防护结构,用于设置在电梯的井道本体1内。该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和缓冲组件,其中,支撑组件用于搭接在井道本体1的门洞11处,并且支撑组件能够与井道本体1的侧壁连接,缓冲组件置于支撑组件上,缓冲组件包括缓冲防护网2和缓冲气囊3,缓冲气囊3置于支撑组件上,缓冲防护网2罩设在缓冲气囊3的上方,且缓冲防护网2的周侧边部连接至支撑组件。
[0033]在施工电梯的井道本体1上,门洞11开设在井道本体1的一侧,支撑组件支撑在井道本体1的门洞11处,具体为支撑在门洞11的开口底边上。并且支撑组件能够与井道本体1的侧壁连接,也就是说,支撑组件支撑在门洞11的开口底边上的同时,能够与井道本体1进行连接,以保证支撑组件相对于井道本体1的固定,并且保证对缓冲组件的稳定支撑。
[0034]具体实现时,将支撑组件搭设在门洞11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道防护结构,用于设置在电梯的井道本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和缓冲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搭接在所述井道本体(1)的门洞(11)处,并且所述支撑组件能够与所述井道本体(1)的侧壁连接,所述缓冲组件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防护网(2)和缓冲气囊(3),所述缓冲气囊(3)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缓冲防护网(2)罩设在所述缓冲气囊(3)的上方,且所述缓冲防护网(2)的周侧边部连接至所述支撑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件(4)和支撑板(5),所述固定件(4)连接于所述井道本体(1)的朝向所述门洞(11)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支撑板(5)的内侧搭接在所述固定件(4)的顶部,所述支撑板(5)的外侧用于搭接在所述门洞(11)的边沿处,所述缓冲气囊(3)置于所述支撑板(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沿竖向延伸的若干第一支撑杆(6)和沿竖向延伸的若干第二支撑杆(7),所有所述第一支撑杆(6)在所述支撑板(5)的内侧边沿处间隔排布,所有所述第二支撑杆(7)在所述支撑板(5)的外侧边沿处间隔排布;所述缓冲防护网(2)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至所有所述第一支撑杆(6)和所有所述第二支撑杆(7)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道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套接件(81)和若干缓冲弹簧(82),所述套接件(81)设置在所述缓冲防护网(2)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立柱,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