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刷及清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42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洁刷及清洁机器人,其中清洁刷包括:本体、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所述本体呈圆柱状;多个所述第一叶片和多个所述第二叶片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外周面,且沿所述本体的周向交替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沿所述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叶片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叶片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凸起,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和多个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本体的轴向交替间隔分布。通过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使得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仅有部分外表面与地面接触,降低了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升了清扫效果。提升了清扫效果。提升了清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洁刷及清洁机器人


[0001]本申请涉及智能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清洁刷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智能家用电器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清洁机器人能够实现地面清洁,进而减轻用户的劳动负担而广受欢迎。
[0003]清洁机器人的底部安装有清洁刷,清洁机器人移动时,清洁刷转动与地面摩擦,进而清扫掉地面上的灰尘等垃圾。然而,目前的清洁机器人,清洁刷的设计直接影响清扫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刷及清洁机器人,提高清扫效率,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刷,包括:本体、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本体呈圆柱状;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固定于本体的外周面,且沿本体的周向交替间隔分布,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沿本体的轴向延伸;第一叶片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起,第二叶片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凸起,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沿本体的轴向交替间隔分布。
[0006]本申请中,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沿本体的周向交错设置,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在本体的轴向交错分布,清洁刷转动以清理地面时,尤其是清理地毯等软性地面时,在设置有第一凸起的第一叶片对地面进行清理时,在设置有第二凸起的第二叶片对地面进行补充清理。同理,在设置有第二凸起的第二叶片对地面进行清理时,在设置有第一凸起的第一叶片对地面进行补充清理,由此,防止垃圾残留,进而提升了清洁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0007]另外,在清扫地面时,通过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使得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有部分外表面与地面接触,能够形成一定的间隙。这样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在旋转的过程中,间隙能对毛发等细长类的垃圾产生导向作用,在吸力的作用下,能被引导至收纳件,从而提高清扫效率。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使得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部分外表面与地面接触,降低了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还能减少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磨损,进而延长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寿命。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叶片的外表面凸起的高度介于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相对所述第二叶片的外表面凸起的高度介于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具有远离所述本体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凸起的
中心与所述第一边缘之间的距离介于0.5毫米至2.5毫米之间。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缘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叶片其余区域的厚度。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缘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叶片其余区域的厚度差介于0.3毫米至3毫米之间。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叶片具有远离所述本体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凸起的中心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介于0.5毫米至2.5毫米之间。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相对所述本体的径向倾斜,所述第一叶片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为H1,所述第二叶片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为H2,所述H1大于所述H2,且H1与H2的差值介于2毫米至5毫米之间。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用于在清洁刷清扫地面时与地面接触,以使第一叶片与地面之间产生第一间隙。清洁刷旋转过程中,气流进入第一间隙后,流速迅速增加,气压迅速减小,与外界形成压力差,该压力差作用于第一弯折部,使得第一弯折部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此时第一凸起更好的与地面接触,可以提升清扫效果。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起用于在清洁刷清扫地面时与地面接触,以使第二叶片与地面之间产生第二间隙。清洁刷旋转过程中,气流进入第二间隙后,流速迅速增加,气压迅速减小,与外界形成压力差,该压力差作用于第二弯折部,使得第二弯折部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此时第二凸起更好的与地面接触,可以提升清扫效果。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凸起中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叶片沿本体的轴向的中部区域。具体的,第一叶片包括沿本体的轴向依次分布的第一侧区域、第一中部区域和第二侧区域,第一侧区域、第一中部区域和第二侧区域的沿本体的轴向的长度相等,换言之,第一侧区域、第一中部区域和第二侧区域各自长度均为第一叶片的长度的三分之一。第一侧区域、第一中部区域和第二侧区域的长度也可以不相等,例如,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的长度相等,第一中部区域的长度小于第一侧区域的长度。或者是,第一侧区域的长度大于第一中部区域的长度,第一中部区域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区域的长度。或者是,第一侧区域的长度小于第一中部区域的长度,第一中部区域的长度小于第二侧区域的长度。
[0018]多个第一凸起可以全部位于第一中部区域。由此,第一中部区域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少,可以降低清洁刷清洁机器人工作时候的噪音;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提升清扫效果,使得地面更加干净。或者是,部分第一凸起位于第一中部区域,另一部分第一凸起位于第一侧区域,又一部分第一凸起位于第二侧区域。由此,第一叶片与地面的接触点比较均匀,且接触面积适中,既能够降低噪音,还能够增加清扫效果。或者是,部分第一凸起位于第一中部区域,另一部分第一凸起位于第一侧区域。或者是,部分第一凸起位于第一中部区域,另一部分第一凸起位于第二侧区域。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凸起中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叶片沿本体的轴向的中部区域。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凸起沿本体的轴向均匀排布;多个第二凸起沿本体的轴向均匀排布。由此,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与地面的接触点比较均匀,能够增加清洁效果。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具有远离本体的第一边缘,第二叶片具有远离本体的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边缘与本体的外周面的之间距离。由此,清洁刷旋转时,第一叶片变形形成的第一弯折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叶片变形形成的
第二弯折部的长度,第一凸起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第二凸起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凸起确保地面被良好的清洁,第二凸起起到辅助清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噪音。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相对本体的径向倾斜,且倾斜角度相同;第一叶片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大于第二叶片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以使第一边缘与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边缘与本体的外周面的之间距离。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相对本体的径向倾斜,且第一叶片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二叶片的倾斜角度;第一叶片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等于第二叶片沿倾斜方向的高度尺寸,以使第一边缘与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边缘与本体的外周面的之间距离。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具有远离本体的第一边缘,第一边缘的厚度大于第一叶片其余区域的厚度。因越靠近第一边缘,与地面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越大,因此第一边缘的厚度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洁刷,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多个第一叶片和多个第二叶片;多个所述第一叶片和多个所述第二叶片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外周面,且沿所述本体的周向交替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沿所述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叶片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叶片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凸起,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和多个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本体的轴向交替间隔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叶片的外表面凸起的高度介于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或/及所述第二凸起相对所述第二叶片的外表面凸起的高度介于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具有远离所述本体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凸起的中心与所述第一边缘之间的距离介于0.5毫米至2.5毫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叶片其余区域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叶片其余区域的厚度差介于0.3毫米至3毫米之间。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波古永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胡杨智能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