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喷墨印刷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喷墨印刷机的印刷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纸张褶皱和未干的墨迹会影响印刷效果的问题。一种数字喷墨印刷机的印刷机构,包括支撑外壳,支撑外壳呈回字形机构且支撑外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字车驱动安装架,字车驱动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字车,字车与字车驱动安装架滑动连接且与字车驱动安装架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字车的底部可拆卸安装有喷墨头,喷墨头的外侧套设有导气管,导气管通过限位板和连杆的配合与喷墨头连接,导气管呈U形结构且U形结构的开口指向字车驱动安装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输送升温的气流输送管道和导热套,可起到整平纸以及加速烘干墨迹的作用,有利于实现更好的印刷效果。的印刷效果。的印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字喷墨印刷机的印刷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喷墨印刷机
,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喷墨印刷机的印刷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印刷机现代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计算机输出设备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可与多类型的印刷纸配合实现记录并显示计算机处理结果的功能,现有的印刷机按技术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喷墨式印刷机、热敏式印刷机、激光式印刷机以及静电式印刷机等类型,其中,喷墨式印刷机的印刷原理是利用数控技术将彩色液体油墨经喷嘴变成细小微粒喷到印刷纸上,从而形成规整的墨迹,数字喷墨印刷机是最新型的喷墨式印刷机,相较于传统的喷墨印刷机,喷墨位置更精确、且印刷速度更快,印刷机构的活动部件移动速度更快,然而,在提高印刷效果同时,数字喷墨印刷机由于印刷速度过快,还存在油墨自动干燥速度较慢和快速输送的纸张易产生褶皱或被折叠的问题,未干的油墨不仅会污染印刷机的内部结构,同时还可能会污染其他墨迹,,纸张的褶皱以及折叠均会导致油墨喷溅的位置不准确,导致印刷信息显示不清晰,针对以上问题,可提出一种新型喷墨式印刷机,通过改进结构,实现整平纸张并速干墨迹的效果,提升印刷机构与数字喷墨印刷机高速的印刷效果的匹配度,有利于改善喷墨式印刷机的印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字喷墨印刷机的印刷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纸张褶皱和未干的墨迹会影响印刷效果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数字喷墨印刷机的印刷机构,包括支撑外壳,支撑外壳呈回字形机构且支撑外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字车驱动安装架,字车驱动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字车,字车与字车驱动安装架滑动连接且与字车驱动安装架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字车的底部可拆卸安装有喷墨头,喷墨头的外侧套设有导气管导气管通过限位板和连杆的配合与喷墨头连接,导气管呈U形结构且U形结构的开口指向字车驱动安装架,喷墨头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排风罩,导气管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以及两个排风罩均与导气管固定连接且连通,字车驱动安装架远离字车的一侧设置有导热套,导热套的两端均安装有通风管,两个通风管均与支撑外壳固定连接且均与导热套的内腔连通,导热套的内腔内安装有电热管,一个通风管的顶部设置有风机,电热管以及风机均与字车驱动安装架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另一个通风管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风机和排气管均与底部的通风管固定连接且连通,排气管与进气管通过软管连通。
[0006]优选的,导热套呈圆筒形结构,两个通风管均与导热套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两个限位板对称分布在喷墨头的外侧且均位于导气管和喷墨头之间,限位板通过两个呈上下对称的连杆与导气管连接,喷墨头的外壳内开设有与限位板相配合的
卡槽且卡槽的顶部呈开口结构。
[0008]优选的,连杆与限位板固定连接,连杆通过套筒与导气管连接且套筒与导气管固定连接,连杆通过弹簧与对应的套筒弹性滑动连接且弹簧套设在连杆的外壁上。
[0009]优选的,进气管的外壁上套接有若干个连接套,连接套与支撑外壳通过滑块连接。
[0010]优选的,滑块呈圆柱形结构且均与对应的连接套转动连接,支撑外壳内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
[0011]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导热套可在向印刷纸上喷墨之前利用较高的温度快速熨平纸张,可确保印刷面平整,从排风罩处排出的高温气流可快速干燥被喷出的墨迹,可防止未干的墨迹污染印刷机部件或污染纸张以及印刷内容,以上改进综合改善了印刷机的印刷效果。
[0013]本技术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利用滑块连接进气管与支撑外壳可为进气管与导气管连接而成的整体提供支撑,则无需喷墨头负重,圆柱形的滑块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降低移动阻力,可提升进气管与导气管连接而成的整体随字车往复移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示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侧视剖示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
[0019]图4为导热套及其内部结构俯视剖示图;
[0020]图5为导热管、限位板以及喷墨头正视连接剖示图。
[0021]图中:1、支撑外壳;2、字车驱动安装架;3、字车;4、喷墨头;5、导气管;6、排风罩;7、进气管;8、导热套;9、通风管;10、风机;11、排气管;12、软管;13、连接套;14、滑块;15、限位板;16、连杆;17、电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参照图1
‑
5,一种数字喷墨印刷机的印刷机构,包括支撑外壳1,支撑外壳1呈回字形机构且支撑外壳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字车驱动安装架2,字车驱动安装架2的一侧设置有字车3,字车3与字车驱动安装架2滑动连接且与字车驱动安装架2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字车3的底部可拆卸安装有喷墨头4,喷墨头4的外侧套设有导气管5导气管5通过限位板15和连杆16的配合与喷墨头4连接,导气管5呈U形结构且U形结构的开口指向字车驱动安装架2,喷墨头4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排风罩6,导气管5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管7,进气
管7以及两个排风罩6均与导气管5固定连接且连通,字车驱动安装架2远离字车3的一侧设置有导热套8,导热套8的两端均安装有通风管9,两个通风管9均与支撑外壳1固定连接且均与导热套8的内腔连通,导热套8的内腔内安装有电热管17,一个通风管9的顶部设置有风机10,电热管17以及风机10均与字车驱动安装架2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另一个通风管9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11,风机10和排气管11均与底部的通风管9固定连接且连通,排气管11与进气管7通过软管12连通。
[0024]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0025]开启印刷机后,字车驱动安装架2的感应模块与控制模块被启动,首先开启电热管17以及风机10,喷墨印刷过程中,输入的纸张首先与导热套8接触,导热套8在电热管17的作用下被升温,与此同时,在风机10的作用下,依次穿过风机10、通风管9、导热套8、排气管11、进气管7以及导气管5后从排风罩6排出的气体在经过电热管17处时可被升温,则当被升温的气流与墨迹接触时即可迅速烘干墨迹。
[0026]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
[0027]此印刷机构利用电热管17将导热套8以及定向气流升温,则导热套8和定向气流可先后熨平纸张再烘干墨迹,消除了纸张褶皱和墨迹不易干对印刷效果的不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字喷墨印刷机的印刷机构,包括支撑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壳(1)呈回字形机构且支撑外壳(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字车驱动安装架(2),所述字车驱动安装架(2)的一侧设置有字车(3),所述字车(3)与字车驱动安装架(2)滑动连接且与字车驱动安装架(2)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字车(3)的底部可拆卸安装有喷墨头(4),所述喷墨头(4)的外侧套设有导气管(5)所述导气管(5)通过限位板(15)和连杆(16)的配合与喷墨头(4)连接,所述导气管(5)呈U形结构且U形结构的开口指向字车驱动安装架(2),所述喷墨头(4)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排风罩(6),所述导气管(5)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以及两个排风罩(6)均与导气管(5)固定连接且连通,所述字车驱动安装架(2)远离字车(3)的一侧设置有导热套(8),所述导热套(8)的两端均安装有通风管(9),两个所述通风管(9)均与支撑外壳(1)固定连接且均与导热套(8)的内腔连通,所述导热套(8)的内腔内安装有电热管(17),一个所述通风管(9)的顶部设置有风机(10),所述电热管(17)以及风机(10)均与字车驱动安装架(2)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通风管(9)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11),所述风机(10)和排气管(11)均与底部的通风管(9)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曙光,谈亮,张顺城,蒋超峰,王钧,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德恩标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