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武夷菌素的复配制剂及其在防治葡萄灰霉病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43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含有武夷菌素的复配制剂及其在防治葡萄灰霉病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复配制剂在如下任一中的应用:(a1)防治灰霉病;(a2)抑制灰霉病菌;所述复配制剂由武夷菌素溶液和嘧霉胺溶液按照体积配比为(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有武夷菌素的复配制剂及其在防治葡萄灰霉病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武夷菌素的复配制剂及其在防治葡萄灰霉病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葡萄病害是威胁葡萄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统计,危害葡萄的病害有40余种,如葡萄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等,其中灰霉病是影响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葡萄灰霉病由灰葡萄孢引起,是生产中常见病害, 更是产后贮藏过程中的毁灭性病害,每年因灰霉病造成的葡萄产后损失高达50.0%, 一般损失在20.0%

30.0%左右。因此关于葡萄灰霉病的防治迫在眉睫。为了有效控制该病并避免大量产量损失,化学杀菌剂处理仍是目前生产中的主要防治措施。生产上常用化学杀菌剂有嘧霉胺、异菌脲等,然而,由于葡萄灰霉病菌繁殖速度快,易发生遗传变异,适合度高,且大多数化学药剂的靶标位点具有特异性,所以随着杀菌剂的重复大量使用,灰葡萄孢逐渐对各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而且已经出现了多药抗性,使得化学杀菌剂的抑菌效果下降甚至失去防效。因此杀菌剂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
[0003]目前,生防菌剂也逐渐应用于病害防治过程中,武夷菌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农用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激发、诱导寄主植物形成防御反应,从而起到对病害良好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武夷菌素对草莓白粉病、葡萄灰霉病、霜霉病、白腐病等均有良好防效。因此,结合武夷菌素与化学杀菌剂各自的优点,将其进行有机的结合、合理的复配,通过探究武夷菌素与不同化学杀菌剂的协同作用,明确武夷菌素与化学杀菌剂的增效效果,才能有效的拮抗病原菌,为防治葡萄灰霉病提供一种新型生物杀菌剂与化学杀菌剂的复配药剂,为葡萄灰霉病的高效、绿色的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一种复配制剂在如下任一中的应用:(a1)防治灰霉病;(a2)抑制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0005]其中,所述复配制剂由武夷菌素溶液和嘧霉胺溶液按照体积配比为(7

27):3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武夷菌素溶液的浓度为武夷菌素单剂对灰霉病菌的有效中浓度(即EC
50
);所述嘧霉胺溶液的浓度为嘧霉胺单剂对灰霉病菌的有效中浓度(即EC
50
)。
[0006]所述灰霉病菌为灰霉病菌B05.10;所述灰霉病为由灰霉病菌B05.10引起的灰霉病。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复配制剂由所述武夷菌素溶液和所述嘧霉胺溶液按照体积配比为7:3或者9:1的比例混合而成。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案例中,所述武夷菌素溶液的浓度为51.213μg/mL(即武夷菌素单剂对灰霉病菌的EC
50
为51.213μg/mL)。所述嘧霉胺溶液的浓度为8.354μg/mL(即嘧霉胺单剂
对灰霉病菌的EC
50
为8.354μg/mL)。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案例中,所述武夷菌素溶液是含有浓度为51.213μg/mL的武夷菌素的发酵液。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一种防治灰霉病的方法。
[0011]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防治灰霉病的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对灰霉病的宿主植株施用前文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复配制剂。
[0012]其中,所述复配制剂可以直接施用于所述灰霉病的宿主植株的叶片和/或果实等部位。所述施用可为喷洒或涂抹。
[0013]所述灰霉病的宿主植株可为葡萄。
[0014]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如下任一应用:(A1)武夷菌素在减缓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性中的应用;(A2)武夷菌素在制备用于减缓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性的产品中的应用。
[0015]在所述应用中,将武夷菌素和嘧霉胺混合配制成复配制剂;在所述复配制剂中,武夷菌素和嘧霉胺的质量体积浓度相同;所述灰霉病菌为灰霉病菌B05.10。
[0016]在上述各方面中,所述灰霉病可为葡萄灰霉病。
[0017]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由武夷菌素和嘧霉胺组成的复配制剂,其中两组分表现出协同增效,对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率为79.81%,对葡萄离体叶片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2.97%,对葡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9.58%。本专利技术为防治葡萄灰霉病提供一种新型生物杀菌剂与化学杀菌剂的复配药剂,为葡萄灰霉病的高效、绿色的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武夷菌素对灰霉病菌B05.10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统计表。统计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之间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19]图2为武夷菌素不同浓度对灰霉病菌B05.10的平板抑制效果照片。
[0020]图3为不同化学杀菌剂对灰霉病菌(B05.10)的毒力回归方程统计表。
[0021]图4为不同化学杀菌剂对灰霉病菌B05.10的毒力回归曲线。
[0022]图5为不同化学杀菌剂对灰霉病菌B05.10的平板抑制效果照片。
[0023]图6为武夷菌素与三种化学杀菌剂复配对灰霉病菌B05.10的平板拮抗效果照片。
[0024]图7为武夷菌素与三种化学杀菌剂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的毒性比率(TR)统计表。
[0025]图8为武夷菌素与三种化学杀菌剂复配的增效结果统计表。
[0026]图9为武夷菌素与不同化学杀菌剂的复配作用评价统计表。
[0027]图10为复配组合对不同灰霉菌株的平板拮抗效果照片。
[0028]图11为复配组合对不同灰霉菌株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统计表。统计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之间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29]图12为复配组合对不同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统计表。
[0030]图13为复配组合(武夷菌素:嘧霉胺=7:3)对灰霉病菌(B05.10)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统计表。统计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之间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31]图14为复配组合对灰霉菌株B05.10的平板拮抗作用测定结果照片。
[0032]图15为复配组合对葡萄叶片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统计表。统计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之间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33]图16为复配组合对离体叶片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照片。
[0034]图17为复配组合(武夷菌素:嘧霉胺=7:3)对葡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统计表。统计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之间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35]图18为复配组合(武夷菌素:嘧霉胺=7:3)对葡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照片。
[0036]图19为嘧霉胺对不同灰霉菌株的抗性水平检测结果统计表。
[0037]图20为嘧霉胺对不同灰霉菌株的抗性水平检测照片。
[0038]图21为嘧霉胺对不同灰霉菌株的敏感性测定结果统计表。
[0039]图22为武夷菌素对嘧霉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复配制剂在如下任一中的应用:(a1)防治灰霉病;(a2)抑制灰霉病菌;所述复配制剂由武夷菌素溶液和嘧霉胺溶液按照体积配比为(7

27):3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武夷菌素溶液的浓度为武夷菌素单剂对灰霉病菌的有效中浓度;所述嘧霉胺溶液的浓度为嘧霉胺单剂对灰霉病菌的有效中浓度;所述灰霉病菌为灰霉病菌B05.10;所述灰霉病为由灰霉病菌B05.10引起的灰霉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制剂由所述武夷菌素溶液和所述嘧霉胺溶液按照体积配比为7:3或者9:1的比例混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武夷菌素溶液的浓度为51.213μg/mL;所述嘧霉胺溶液的浓度为8.354μg/mL。4.一种防治灰霉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灰霉病菌的宿主植株施用复配制剂;所述复配制剂由武夷菌素溶液和嘧霉胺溶液按照体积配比为(7

27):3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武夷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蓓孛李博雅张克诚施李鸣吕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