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栋薄膜温室滴灌系统的水管注药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527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栋薄膜温室滴灌系统的水管注药器,包括水池,所述水池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混合组件,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支撑板的背部设置有药箱,所述药箱与第一水泵的入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吸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温室滴灌技术领域;该用于连栋薄膜温室滴灌系统的水管注药器,通过第二水泵将水通过进入管通入混合筒内,第一水泵通过药水管将药液通入混合筒内部,对药液与水进行混合,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杆转动,从而对混合筒内部的水与药液进行搅拌从而加快药液的混合,第一水泵与第二水泵在运行时功率固定,使得混合的溶液浓度均匀。液浓度均匀。液浓度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连栋薄膜温室滴灌系统的水管注药器


[0001]本技术涉及温室滴灌
,具体是一种用于连栋薄膜温室滴灌系统的水管注药器。

技术介绍

[0002]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连栋温室顾名思义是将多个温室组合在一起,制造成内部空间较大的温室。
[0003]温室内部的滴灌系统,是将水与药物混合在一起进行滴灌,现有水与药物混合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事先进行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溶液通过水泵抽取,此时方式虽然混合比例控制较好,但是在实施时较为麻烦,二是在流动的水管中直接按一定速率注入药水,此种方式虽然节约时间,但是由于水压的原因,水的流速不稳定,导致混合溶液的浓度不稳定,影响滴灌效果。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栋薄膜温室滴灌系统的水管注药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栋薄膜温室滴灌系统的水管注药器,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连栋薄膜温室滴灌系统的水管注药器,包括水池,所述水池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水池的顶部设置有舒水压调节组件,所述水池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混合组件,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支撑板的背部设置有药箱,所述药箱与第一水泵的入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吸药管,所述第一水泵的出口固定安装有药水管;
[0007]所述水压调节组件包括进水管、第一固定环、吸收管、第二固定环以及第二水泵,所述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固定安装在水池顶部,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环内部,所述吸收管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环内部,所述吸收管与第二水泵的进水口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泵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顶部,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水池的内部,所述吸收管的进水端位于水池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混合筒,所述混合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混合出液管,所述混合筒的右侧端固定安装有进入管,所述进入管与第二水泵的出口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药水管的出水口与混合筒的内部连通,所述药水管与混合筒的连通处、进入管与混合筒的连通处均固定安装有单向阀。
[0011]优选的,所述混合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混合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
杆,所述搅拌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电机的电机轴上。
[0012]优选的,所述进入管与药水管与混合筒的连接处位于混合筒的左侧,所述混合出液管与混合筒的连接处位于混合筒靠近右侧的下方。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栋薄膜温室滴灌系统的水管注药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用于连栋薄膜温室滴灌系统的水管注药器,通过外界水压不稳定的水先通过进水管进入水池内部,在通过固定功率的第二水泵将水池内的水通过吸收管吸出,此时通过第二水泵流出的水的水压与流速均匀,实现对水压的匀速调节。
[0016]2、该用于连栋薄膜温室滴灌系统的水管注药器,通过第二水泵将水通过进入管通入混合筒内,第一水泵通过药水管将药液通入混合筒内部,对药液与水进行混合,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杆转动,从而对混合筒内部的水与药液进行搅拌从而加快药液的混合,第一水泵与第二水泵在运行时功率固定,使得混合的溶液浓度均匀。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立体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混合筒内部结构图。
[0020]图中1、水池;2、水压调节组件;21、进水管;22、第一固定环;23、吸收管;24、第二固定环;25、第二水泵;3、混合组件;31、混合筒;32、混合出液管;33、进入管;34、单向阀;35、电机;36、搅拌杆;4、支撑柱;5、顶盖;6、支撑板;7、支撑腿;8、第一水泵;9、药水管;10、吸药管;11、药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3]请参阅图1

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连栋薄膜温室滴灌系统的水管注药器,包括水池1,水池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5,水池1的顶部设置有舒水压调节组件2,水池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7,支撑板6的顶部设置有混合组件3,支撑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8,支撑板6的背部设置有药箱11,药箱11与第一水泵8的入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吸药管10,第一水泵8的出口固定安装有药水管9,药箱11内部的药液通过第一水泵8与吸药管10吸出,再由药水管9进行运输;
[0024]水压调节组件2包括进水管21、第一固定环22、吸收管23、第二固定环24以及第二水泵25,第一固定环22与第二固定环24固定安装在水池1顶部,进水管21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环22内部,吸收管23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环24内部,吸收管23与第二水泵25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水泵25固定安装在支撑板6的顶部,进水管21的出水端位于水池1的内部,吸收管23
的进水端位于水池1的内部,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外界水压不稳定的水先通过进水管21进入水池1内部,在通过固定功率的第二水泵25将水池1内的水通过吸收管23吸出,此时通过第二水泵25流出水的水压与流速均匀,便于下一步进行混合。
[0025]请参阅图1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混合组件3包括混合筒31,混合筒3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混合出液管32,混合筒31的右侧端固定安装有进入管33,进入管33与第二水泵25的出口连通,药水管9的出水口与混合筒31的内部连通,药水管9与混合筒31的连通处、进入管33与混合筒31的连通处均固定安装有单向阀34,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第二水泵25将水通过进入管33通入混合筒31内,第一水泵8通过药水管9将药液通入混合筒31内部,对药液与水进行混合,第一水泵8与第二水泵25在运行时功率固定,使得混合的溶液浓度均匀,单向阀34防止液体回流;
[0026]混合筒3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35,混合筒3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杆36,搅拌杆3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电机35的电机轴上,进入管33与药水管9与混合筒31的连接处位于混合筒31的左侧,混合出液管32与混合筒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栋薄膜温室滴灌系统的水管注药器,包括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5),所述水池(1)的顶部设置有舒水压调节组件(2),所述水池(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7),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设置有混合组件(3),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8),所述支撑板(6)的背部设置有药箱(11),所述药箱(11)与第一水泵(8)的入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吸药管(10),所述第一水泵(8)的出口固定安装有药水管(9);所述水压调节组件(2)包括进水管(21)、第一固定环(22)、吸收管(23)、第二固定环(24)以及第二水泵(25),所述第一固定环(22)与第二固定环(24)固定安装在水池(1)顶部,所述进水管(21)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环(22)内部,所述吸收管(23)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环(24)内部,所述吸收管(23)与第二水泵(25)的进水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栋薄膜温室滴灌系统的水管注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25)固定安装在支撑板(6)的顶部,所述进水管(21)的出水端位于水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花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润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