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全热网平衡优化的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5249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供热系统及热力节能领域,提出一种基于全热网平衡优化的供热系统。包括热源及其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工频泵、换热站及其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流量调节阀、变频泵、用户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控制变频泵的三级云平台、控制流量调节阀的二级云平台和汇总的总控制云平台;变频泵设置于每个用户入口处;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每个换热站入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热源、换热站到热用户三级调节,综合调节集中供热系统,有效解决了各换热站之间、不同楼栋之间、同一楼栋中各用户之间的水力失调问题,缓解了同一楼栋“上热下冷”、不同楼栋“近热远冷”、换热站热量分配失衡和热源产热不足或过剩的问题。热量分配失衡和热源产热不足或过剩的问题。热量分配失衡和热源产热不足或过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全热网平衡优化的供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热系统及热力节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全热网平衡优化的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冬季取暖的主要形式,集中供热系统一般分为热源、换热站、热网、热用户等。目前我国供热企业对于集中供热系统采用的控制调节手段有:热源侧的集中质调节、换热站处的二次网侧质调节和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等。但仅仅采用这几种控制方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同一楼栋“上热下冷”、不同楼栋“近热远冷”、换热站热量分配失衡和热源产热不足或热源产热过剩等问题。
[0003]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力失调问题,并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降低产热,节约能耗,提出一种基于全热网平衡优化的供热系统。本技术能够从实现三级调节来解决水力失调问题,降低供热能耗,兼具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热网平衡优化的供热系统,旨在解决集中供热系统中存在的水力失调问题,从全网热平衡的角度出发,利用三级云平台、二级云平台和汇总的总控制云平台实现对供热系统的三级联合调控。一种基于全热网平衡优化的供热系统包括,热源及其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工频泵、换热站及其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流量调节阀、变频泵、用户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控制变频泵的三级云平台、控制流量调节阀的二级云平台和汇总的总控制云平台;变频泵设置于每个用户入口处;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每个换热站入口处。本技术采用热源、换热站到热用户三级调节,综合调节集中供热系统,有效解决了各换热站之间、不同楼栋之间、同一楼栋中各用户之间的水力失调问题,缓解了同一楼栋“上热下冷”、不同楼栋“近热远冷”、换热站热量分配失衡和热源产热不足或过剩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不同于其他供热系统之处在于,系统设置了三级云平台、二级云平台和汇总的总控制云平台;汇总的总控制云平台无线连接热源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工频泵、换热站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用户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二级云平台与流量调节阀、换热站通过无线连接;每个楼栋设置一个三级云平台,与该楼栋内的用户入口处变频泵通过无线连接;总控制云平台、二级云平台、各个三级云平台之间通过无线连接;三级云平台无线连接并控制用户入口处的变频泵;二级云平台无线连接并控制各换热器入口处的流量调节阀;汇总的总控制云平台通过无线连接对二级和三级云平台下达指令。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全热网平衡优化的供热系统,包括热源1及其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工频泵2、换热站及其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流量调节阀、变频泵、用户室内
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控制变频泵的三级云平台、控制流量调节阀的二级云平台19和汇总的总控制云平台20;变频泵设置于每个用户入口处;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每个换热站入口处;
[0008]热源1出水端管路分支,一分支过流量调节阀a3、换热站a5,另一分支过流量调节阀b4、换热站b6,两分支汇合后过工频泵2通入至热源1的回水端;换热站a5和换热站b6内的介质经与热源1换热后,再过各楼栋内的变频泵后通入用户端;总控制云平台20与热源1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工频泵2、换热站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用户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通过无线连接;二级云平台19与流量调节阀、换热站通过无线连接;每个楼栋设置一个三级云平台,与该楼栋内的用户入口处变频泵通过无线连接;总控制云平台20、二级云平台19、各个三级云平台之间通过无线连接。
[0009]总控制云平台20负责接收热源1内部温度传感器与流量传感器返回数据、换热站内部温度传感器与流量传感器返回数据和用户室内温度传感器与流量传感器返回数据,并通过返回数据计算二级云平台、三级云平台下一步调控所需参数。
[0010]总控制云平台负责控制二级云平台和各个三级云平台;二级云平台通过调节各换热站入口处的流量调节阀开度控制各换热站的流量;每个楼栋均设置一个三级云平台,同时每个用户入口处均设置一个变频水泵,三级云平台通过控制各自楼栋用户入口处的变频水泵调节各用户供水流量。
[0011]工频泵2负责提供一次网最不利环路的压头,并由总控制云平台进行监控,保证运行安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现了全热网的综合调控,确保全热网全时段准确的自动化运行,对热负荷进行预测,完成供热系统的调节;采用从热源、换热站到热用户三级调节的方法,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质量

流量的综合调节,有效解决了各换热站之间、不同楼栋之间、同一楼栋中各用户之间的水力失调问题,缓解了同一楼栋“上热下冷”、不同楼栋“近热远冷”、换热站热量分配失衡和热源产热不足或过剩的问题;采用分布式变频技术有效降低热网阀门节流带来的能量损失;本技术极大的改善了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问题,在保证热用户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全热网平衡优化的供热系统的示意图。
[0014]图中:1

热源、2

工频泵、3

流量调节阀a、4

流量调节阀b、5

换热站a、6

换热站b、7

变频泵a、8

变频泵b、9

变频泵c、10

变频泵d、11

变频泵e、12

变频泵f、13

变频泵g、14变频泵h、15三级云平台a、16三级云平台b、17三级云平台c、18三级云平台d、19

二级云平台、20

总控制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图1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一种基于全热网平衡优化的供热系统,包括热源1及其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工频泵2、换热站及其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流量调节阀、变频泵、用户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控制变频泵的三级云平台、控制流量调节阀的二级云平台19和
汇总的总控制云平台20;变频泵设置于每个用户入口处;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每个换热站入口处;
[0017]热源1出水端管路分支,一分支过流量调节阀a3、换热站a5,另一分支过流量调节阀b4、换热站b6,两分支汇合后过工频泵2通入至热源1的回水端;换热站a5和换热站b6内的介质经与热源1换热后再过各楼栋内的变频泵通入用户端;总控制云平台20与热源1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工频泵2、换热站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用户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通过无线连接;二级云平台19与流量调节阀、换热站通过无线连接;每个楼栋设置一个三级云平台,与该楼栋内的用户入口处变频泵通过无线连接;总控制平台20、二级云平台19、各个三级云平台之间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全热网平衡优化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全热网平衡优化的供热系统包括热源(1)及其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工频泵(2)、换热站及其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流量调节阀、变频泵、用户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控制变频泵的三级云平台、控制流量调节阀的二级云平台(19)和汇总的总控制云平台(20);变频泵设置于每个用户入口处;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每个换热站入口处;热源(1)出水端管路分支,一分支过流量调节阀a(3)、换热站a(5),另一分支过流量调节阀b(4)、换热站b(6),两分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超薄盛吴小舟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