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18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平台,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载物板、背板和围板,围板连接于载物板和背板之间,围板上设有第一出口,背板上设有第二出口;壳体内还设有线槽,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均与线槽连通;主板,位于壳体内;连接线,连接线的第一端与主板连接,连接线的第二端经线槽由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伸出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放置加热平台的空间布局,调整连接线的走线方向,以适应多种安装场景的使用需求,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平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电磁炉包括电源线,电源线由电磁炉的侧面出线,出线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多用安装场景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加热平台。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加热平台,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载物板、背板和围板,围板连接于载物板和背板之间,围板上设有第一出口,背板上设有第二出口;壳体内还设有线槽,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均与线槽连通;主板,位于壳体内;连接线,连接线的第一端与主板连接,连接线的第二端经线槽由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伸出壳体。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加热平台包括壳体、主板和连接线。壳体包括载物板、背板和围板,围板位于载物板和背板之间,且围板与载物板和背板均连接。
[0007]围板上设有第一出口,背板上设有第二出口,且壳体内还设有线槽,线槽连通第一出口,且线槽还连通第二出口。也即,与主板连接的连接线可由第一出口伸出壳体,且连接线亦可由第二出口伸出壳体。
[0008]具体地,当加热平台的底部空间安装有其它电器时,可使与主板连接的连接线由围板上的第一出口伸出壳体,以实现连接线侧面走线。该设置能够降低加热平台对高度空间的占用率,能够节约高度空间。
[0009]具体地,当加热平台的底部空间没有安装电器。可使与主板连接的连接线往下垂,以通过背板上的第二出口伸出壳体,实现连接线底部走线。
[0010]也就是说,可根据放置加热平台的空间布局,调整连接线的走线方向,以适应多种安装场景的使用需求,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0011]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线的第二端经线槽由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伸出壳体,也即,连接线的一部分位于线槽内,线槽具有容置和限定连接线的走线路径的作用,可避免连接线与加热平台内的其他组成器件干涉的情况发生,为连接线由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伸出壳体提供了可靠的结构支撑。
[0012]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加热平台,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背板还设有连通孔,壳体的内表面形成线槽的第一部分,壳体的外表面形成线槽的第二部分,线槽的第一部分和线槽的第二部分通过连通孔连通。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线槽的结构,壳体的内表面形成线槽的第一部分,
壳体的外表面形成线槽的第二部分,且使背板还设有连通孔,线槽的第一部分与连通孔连接,且线槽的第二部分与连通孔连接。也即,线槽的第一部分和线槽的第二部分通过连通孔连通。
[0015]壳体内的连接线伸入线槽的第一部分,并经由连通孔伸入线槽的第二部分,而后由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伸出壳体。该设置合理利用了壳体的现有结构,能够满足连接线的第二端经线槽由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伸出壳体的使用需求。
[00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内还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筋板,两个筋板和背板之间合围出线槽的第一部分,背板的一部分朝向载物板凹陷以形成线槽的第二部分和第二出口,第二出口连接第一出口。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壳体的结构,壳体内还设有筋板,筋板和背板之间合围出线槽的第一部分。具体地,筋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筋板间隔布置,两个筋板和背板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线槽的第一部分,也即,两个筋板和背板之间合围出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为线槽的第一部分。该设置可增大线槽和连接线的接触面积,可丰富线槽和连接线的接触角度,以从多个方向及多个角度上限位连接线,能够有效限定连接线的走线路径。
[0018]另外,背板的一部分朝向载物板凹陷以形成线槽的第二部分和第二出口。也即,背板的一部分朝向载物板凹陷以形成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侧壁和底壁之间形成线槽的第二部分,凹槽结构的槽口背离载物板设置,且凹槽结构的槽口形成第二出口。这样,连接线能够直接由线槽的第二部分往下垂,以通过第二出口伸出壳体。该设置便于连接线经由第二出口伸出壳体,能够减小底部走线的难度,有利于提升装配效率。
[0019]同时,由于背板的一部分朝向载物板凹陷以形成线槽的第二部分,线槽的第二部分具有容置连接线的作用,连接线侧面走线时,连接线不会外露出壳体,也即还具有隐藏连接线的作用,可降低加热平台的其他部件与连接线接触的概率,能够起到保护连接线的作用。
[0020]可以理解的是,背板的一部分朝向载物板凹陷以形成线槽的第二部分,也即,背板的一部分弯折布置以形成线槽的第二部分,该设置在保证限定连接线的走线路径的同时,能够增强壳体的结构强度,可降低壳体发生形变的概率。
[00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热平台,还包括:盖板,与线槽可拆装连接,连接线的一部分位于线槽和盖板之间。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平台还包括盖板,盖板与线槽可拆装连接,也即,盖板与线槽相配合,以共同限位连接线的走线路径。该设置增大了限位连接线的面积,丰富了限位连接线的角度,可保证连接线走线的稳固性及可靠性。
[0023]具体地,装配连接线时,可将盖板由线槽处取下,将连接线装入线槽后,再将盖板与线槽扣合连接。
[0024]具体地,拆卸连接线时,可将盖板由线槽处取下,将连接线由线槽处取出。
[0025]该设置在保证盖板与线槽连接的可靠性的同时,便于盖板与线槽的清理维护,拆装工序简单,降低了加热平台的拆装难度,且有利于加热平台的清洁及后续的维修、维护。
[002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板设有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第一配合槽与线槽的第一部分可拆装连接,第二配合槽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连通孔插入线槽的第二部分。
[0027]在该技术方案中,盖板设有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其中,第一配合槽与线槽的第一部分可拆装连接,以使连接线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配合槽与线槽的第一部分之间。
[0028]第二配合槽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连通孔插入线槽的第二部分,以使连接线的一部分位于第二配合槽与线槽的第二部分之间。
[002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配合槽与线槽的第一部分之间形成管状结构,管状结构与连接线的形状适配。
[003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配合槽与线槽的第二部分之间形成管状结构,管状结构与连接线的形状适配。
[0031]由于第二配合槽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连通孔插入线槽的第二部分,也即,沿载物板和背板的方向,背板能够限制盖板的位移量,使得盖板不会相对于背板移位,盖板不会由背板处掉落,可保证连接线装配的稳固性及可靠性。
[003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配合槽仅与线槽的第二部分的一部分对应,也即,线槽的第二部分不会全部与第二配合槽对应。这样,可满足连接线能够由第二出口伸出壳体的使用需求。
[003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配合槽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载物板、背板和围板,所述围板连接于所述载物板和所述背板之间,所述围板上设有第一出口,所述背板上设有第二出口;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线槽,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均与所述线槽连通;主板,位于所述壳体内;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经所述线槽由所述第一出口或所述第二出口伸出所述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设有连通孔,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形成所述线槽的第一部分,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形成所述线槽的第二部分,所述线槽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线槽的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筋板,所述两个筋板和所述背板之间合围出所述线槽的第一部分,所述背板的一部分朝向所述载物板凹陷以形成所述线槽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与所述线槽可拆装连接,所述连接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线槽和所述盖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设有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与所述线槽的第一部分可拆装连接,所述第二配合槽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连通孔插入所述线槽的第二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槽包括:槽体;导向部,位于所述槽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海莫业辉江德勇曾露添高文祥孟宪昕熊文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