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林波专利>正文

一种船舶维修吸尘除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514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维修吸尘除锈装置,涉及除锈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打磨除锈装置主体,所述打磨除锈装置主体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组件,所述打磨除锈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和杂质过滤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鹅颈软管、处理箱、定位滑板、储杂套板、粗滤板、细滤板、密封盖板和强力吸气组件之间的配合,通过强力吸气组件的作用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将防护罩内部产生的打磨碎屑和扬尘经钢制漏板和鹅颈软管导出至处理箱的内部,通过粗滤板、细滤板的过滤作用,将打磨碎屑和粉尘等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气体则经排气管排出,打磨过程完成后,则可以打开密封盖板,拉动储杂套板即可对过滤残留的杂质进行处理。板即可对过滤残留的杂质进行处理。板即可对过滤残留的杂质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维修吸尘除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除锈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船舶维修吸尘除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现有的船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水的侵蚀,使得船舶外表面易生锈,因此在对船舶进行维修和保养过程中,常需要采用除锈装置来去除船舶外表面上附着的锈迹,再进行喷涂油漆,对船舶形成保护。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船舶维修吸尘除锈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打磨装置对锈迹进行打磨过程中,锈迹碎屑、灰尘等会四处飞溅,导致操作人员皮肤被打磨碎屑划伤的问题;
[0005]2、现有的船舶维修吸尘除锈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打磨产生的碎屑和灰尘较多,需要频繁进行清理,导致装置的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船舶维修吸尘除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船舶维修吸尘除锈装置,包括打磨除锈装置主体,所述打磨除锈装置主体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组件,所述打磨除锈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和杂质过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有限位滑杆,所述限位滑杆的外表面与打磨除锈装置主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打磨除锈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固定板、复位弹簧、软质抵接环和钢制漏板,所述杂质过滤机构包括有鹅颈软管,所述鹅颈软管设置于打磨除锈装置主体的底部,所述鹅颈软管的底部设置有处理箱、定位滑板、储杂套板、粗滤板、细滤板、密封盖板和强力吸气组件。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罩的内壁与限位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的内壁与打磨除锈装置主体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与防护罩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限位滑杆的外表面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于固定板的一侧、打磨除锈装置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软质抵接环的外表面与防护罩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钢制漏板的外表面与防护罩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鹅颈软管的一端外表面与防护罩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的上表面与鹅颈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滑板的外表面与处理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储杂套板的外表面与处理箱的内壁、定位滑板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粗滤板、细滤板的外表面均与储杂套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密封盖板的外表面与处理箱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强力吸气组件的输入端与处理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强力吸气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5]1、本技术提供一种船舶维修吸尘除锈装置,采用限位滑杆、防护罩、固定板、复位弹簧、软质抵接环和钢制漏板之间的配合,当需要对船舶的外表面进行打磨除锈时,首先移动装置,使得软质抵接环的外表面与船舶外表面抵接紧密,配合防护罩的作用,避免打磨产生的碎屑发生飞溅的问题,保护操作人员的皮肤不被碎屑划伤,再推动装置,由于软质抵接环和防护罩相对保持不动,打磨除锈装置主体沿着限位滑杆和防护罩移动,并配合固定板的作用,对复位弹簧产生挤压而使其发生弹性形变,保证防护罩的防护效果,打磨产生的碎屑可经钢制漏板漏出,当打磨除锈装置主体结束打磨后,防护罩和软质抵接环能在压缩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相对恢复至原位,保证下一次打磨过程的正常进行。
[0016]2、本技术提供一种船舶维修吸尘除锈装置,采用鹅颈软管、处理箱、定位滑板、储杂套板、粗滤板、细滤板、密封盖板和强力吸气组件之间的配合,当打磨除锈装置主体开始打磨除锈时,通过强力吸气组件的作用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将防护罩内部产生的打磨碎屑和扬尘经钢制漏板和鹅颈软管导出至处理箱的内部,通过粗滤板、细滤板的过滤作用,将打磨碎屑和粉尘等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气体则经排气管排出,打磨过程完成后,则可以打开密封盖板,拉动储杂套板即可对过滤残留的杂质进行处理,保证后续操作过程的正常进行,提高装置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防护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杂质过滤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中:1、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1、支撑组件;
[0022]2、防护机构;21、限位滑杆;22、防护罩;23、固定板;24、复位弹簧;25、软质抵接环;26、钢制漏板;
[0023]3、杂质过滤机构;31、鹅颈软管;32、处理箱;33、定位滑板;34、储杂套板;35、粗滤板;36、细滤板;37、密封盖板;38、强力吸气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维修吸尘除锈装置,包括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组件11,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的外侧
设置有防护机构2和杂质过滤机构3,防护机构2包括有限位滑杆21,限位滑杆21的外表面与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22、固定板23、复位弹簧24、软质抵接环25和钢制漏板26,杂质过滤机构3包括有鹅颈软管31,鹅颈软管31设置于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的底部,鹅颈软管31的底部设置有处理箱32、定位滑板33、储杂套板34、粗滤板35、细滤板36、密封盖板37和强力吸气组件38,防护罩22的内壁与限位滑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防护罩22的内壁与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固定板23的外表面与防护罩22的内壁固定连接,复位弹簧24套设于限位滑杆21的外表面上,复位弹簧24的两端分别于固定板23的一侧、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软质抵接环25的外表面与防护罩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钢制漏板26的外表面与防护罩22的内壁固定连接。
[0027]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船舶的外表面进行打磨除锈时,首先移动装置,使得软质抵接环25的外表面与船舶外表面抵接紧密,配合防护罩22的作用,避免打磨产生的碎屑发生飞溅的问题,保护操作人员的皮肤不被碎屑划伤,再推动装置,由于软质抵接环25和防护罩22相对保持不动,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沿着限位滑杆21和防护罩22移动,并配合固定板23的作用,对复位弹簧24产生挤压而使其发生弹性形变,打磨产生的碎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维修吸尘除锈装置,包括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所述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组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2)和杂质过滤机构(3),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有限位滑杆(21),所述限位滑杆(21)的外表面与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22)、固定板(23)、复位弹簧(24)、软质抵接环(25)和钢制漏板(26),所述杂质过滤机构(3)包括有鹅颈软管(31),所述鹅颈软管(31)设置于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的底部,所述鹅颈软管(31)的底部设置有处理箱(32)、定位滑板(33)、储杂套板(34)、粗滤板(35)、细滤板(36)、密封盖板(37)和强力吸气组件(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维修吸尘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22)的内壁与限位滑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22)的内壁与打磨除锈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23)的外表面与防护罩(22)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维修吸尘除锈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波王德章于浩李久鹏康金星赵有东周威王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王林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