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螺柱焊机焊接电流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4949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变螺柱焊机焊接电流控制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开关信号,所述开关信号上电性连接有MCU控制单元,所述MCU控制单元上电性连接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上电性连接有控制电源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上电性连接有可控整流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由光耦耦合器U1、若干二极管和若干三极管组成的电路,所述控制电源单元中的控制变压器AC9V线圈经过二极管D1、电容C1和电容C2形成半波整流和滤波补偿,所述可控整流单元中包括有整流桥、控制变压器AC63V线圈和电感L1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独立的引弧输出电路,控制结构更加简单,不破坏原有的逆变整体结构;独立的驱动,引弧,电源工作方式,保证故障率极低。保证故障率极低。保证故障率极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螺柱焊机焊接电流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螺柱焊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螺柱焊机焊接电流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螺柱焊是将螺柱一端与板件(或管件)表面接触,通电引弧,待接触面熔化后,给螺柱一定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螺柱焊由于具有快速、可靠、操作简单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可替代铆接、钻孔、手工电弧焊和钎焊等连接工艺。
[0003]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2609702Y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逆变式自动螺柱焊机,其虽然解决了原有螺柱焊机粗放式的控制方式,采用逆变电路加多CPU控制可实现焊接电流精确输出,使焊接整体稳定性、焊接成功率接近100%。另外,具有集群控制、多路输出和自动焊接功能,特别适合于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造船及家用电器等行业。但是上述的这种电路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市面上的螺柱焊机焊接超过16mm及以上直径,效果普遍都差不多,都能达到一般客户要求。可是随着型号(电流增大)增大,由于其大电流控制不稳定,对于小直径螺柱的焊接效果就凸现其缺点,如焊疤成型不饱满,偏弧严重等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无极电流控制,利用其独特的引弧电路,来确保螺柱焊机在焊接引弧时,使其焊接弧压更稳定,焊接平稳,焊疤成型完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螺柱焊机焊接电流控制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逆变螺柱焊机焊接电流控制系统,包括开关信号,所述开关信号上电性连接有MCU控制单元,所述MCU控制单元上电性连接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上电性连接有控制电源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上电性连接有可控整流单元,所述可控整流单元上电性连接有实施单元;
[0007]所述驱动单元由光耦耦合器U1、若干二极管和若干三极管组成的电路,所述控制电源单元中的控制变压器AC9V线圈经过二极管D1、电容C1和电容C2形成半波整流和滤波补偿,所述可控整流单元中包括有整流桥、控制变压器AC63V线圈和电感L1组成。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保证大机型焊机对小直径螺柱的兼容性,满足更广泛的客户要求;独立的引弧输出电路,控制结构更加简单,不破坏原有的逆变整体结构;独立的驱动,引弧,电源工作方式,保证故障率极低;且引弧是由MCU控制单元发出信号给光耦耦合器U1,四引脚和三引脚导通,四引脚电压被拉低,此时三极管Q2导通工作,驱动电压经过三极管Q2、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2、二极管D3到达可控硅整流模块,此时可控硅整流模块工作产生直流电压,并经过电感L1电抗作用于焊机的正负极,产生引弧电压;通过单片机控制技术,使其焊接时间精确控制,驱动输出引弧电压在短周期时间内足够平稳,相较于常规螺柱焊机直接逆变输出引弧更加精准稳定,特别适合小直径螺柱,薄板的焊接;经
过改进,引弧焊接分两部分完成,能够达到ms级平稳过渡,使其焊接更稳定。
[0009]优选的,所述MCU控制单元中包括有时间控制模块。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时间控制模块完成时间精确控制,驱动输出引弧电压在短周期时间内足够平稳,相较于常规螺柱焊机直接逆变输出引弧更加精准稳定,特别适合小直径螺柱,薄板的焊接,且引弧焊接分两部分完成,能够达到ms级平稳过渡;适用范围更广,节省使用者成本。
[0011]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中的半波整流和滤波补偿中的二极管D1一侧电性连接有避雷器F1,所述避雷器F1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变压器AC9V线圈的一端电性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雷器F1的设定,能够有效的保护电路的安全性,并且通过控制变压器AC9V线圈实现驱动供电。
[0013]优选的,所述二极管D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有并联连接的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容C2,所述二极管D1还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3和电阻R2与所述光耦耦合器U1的四引脚电性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二极管D1、电容C1和电容C2实现半波整流和滤波补偿,保持电路的稳定输出和运行,且电阻R3和电阻R2的设定保护电压的稳定性输出。
[0015]优选的,所述光耦耦合器U1的一引脚上通过电阻R1电性连接有5V接入端,所述光耦耦合器U1的二引脚上电性连接有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MCU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性接地,所述光耦耦合器U1的三引脚与所述可控整流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光耦耦合器U1的三引脚与所述整流桥的连接线路电性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5V输入端实现对系统进行信号供电,便于光耦耦合器U1进行传输信号运行,且实现对后续的整流桥进行控制调节。
[0017]优选的,所述光耦耦合器U1的三引脚与所述整流桥的连接线路上电性连接有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有二极管D3,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有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3和所述二极管D2分别与所述整流桥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3和所述二极管D2分别通过电阻R9和电阻R8与所述光耦耦合器U1的三引脚和所述整流桥的连接线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和电阻R2之间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1和所述电阻R3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上电性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电阻R6和电阻R7,所述电阻R6和所述电阻R7分别与所述电阻R5和所述电阻R4电性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的电子元器件的设置,便于实现将驱动电压传输给可控整流单元,实现对系统进行引弧和驱动控制。
[0019]优选的,所述控制变压器AC63V线圈与所述整流桥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桥的两端分别与焊机输出正端和焊机输出负端电性连接,所述焊机输出负端和所述整流桥之间电性连接有所述电感L1。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变压器AC63V线圈实现对系统进行焊接供电,且电感L1作用于焊机的正负极,产生引弧电压。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保证大机型焊机对小直径螺柱的兼容性,满足更广泛的客户要求;独
立的引弧输出电路,控制结构更加简单,不破坏原有的逆变整体结构;独立的驱动,引弧,电源工作方式,保证故障率极低;且引弧是由MCU控制单元发出信号给光耦耦合器U1,四引脚和三引脚导通,四引脚电压被拉低,此时三极管Q2导通工作,驱动电压经过三极管Q2、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2、二极管D3到达可控硅整流模块,此时可控硅整流模块工作产生直流电压,并经过电感L1电抗作用于焊机的正负极,产生引弧电压;通过单片机控制技术,使其焊接时间精确控制,驱动输出引弧电压在短周期时间内足够平稳,相较于常规螺柱焊机直接逆变输出引弧更加精准稳定,特别适合小直径螺柱,薄板的焊接;经过改进,引弧焊接分两部分完成,能够达到m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螺柱焊机焊接电流控制系统,包括开关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信号上电性连接有MCU控制单元,所述MCU控制单元上电性连接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上电性连接有控制电源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上电性连接有可控整流单元,所述可控整流单元上电性连接有实施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由光耦耦合器U1、若干二极管和若干三极管组成的电路,所述控制电源单元中的控制变压器AC9V线圈经过二极管D1、电容C1和电容C2形成半波整流和滤波补偿,所述可控整流单元中包括有整流桥、控制变压器AC63V线圈和电感L1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螺柱焊机焊接电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控制单元中包括有时间控制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螺柱焊机焊接电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中的半波整流和滤波补偿中的二极管D1一侧电性连接有避雷器F1,所述避雷器F1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变压器AC9V线圈的一端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变螺柱焊机焊接电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有并联连接的所述电容C1和所述电容C2,所述二极管D1还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3和电阻R2与所述光耦耦合器U1的四引脚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逆变螺柱焊机焊接电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耦合器U1的一引脚上通过电阻R1电性连接有5V接入端,所述光耦耦合器U1的二引脚上电性连接有三极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成蒙锡谦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专成螺柱焊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