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482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包括反应釜和加热件,其中反应釜具有反应腔以及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排气口、第一充气口以及第二充气口,所述第一充气口用于与保护气体输送装置连通,以用于将保护气体充入所述反应腔内,所述第二充气口用于与外部空气充入装置连通,以用于将外部空气充入所述反应腔内,所述反应釜还设置有进料口,含油污泥用于自所述进料口转移到所述反应腔内;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用于将置于所述反应腔内的含油污泥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可以处理含油污泥,以减少含油污泥造成的环境污染,且可以实现含油污泥中的能源回收。且可以实现含油污泥中的能源回收。且可以实现含油污泥中的能源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油污泥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含油污泥是储油罐区常见的固体废物产品,由储罐中的沉积和废水处理的副产品产生。由于含油污泥中可能含有多环芳烃、重金属,甚至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尽管含油污泥是一种危险的污染形式,但它也是一种潜在的可回收能源。通常,含油污泥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和重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计量间、转油站或井场维修队会使用小型焚烧炉对少量的含油污泥进行焚烧处理,焚烧达标后再进行后续掩埋等处理;然而,这种直接焚烧含油污泥,一是没有回收含油污泥中的原油、造成能源浪费,二是湿油泥的含水量比较高,影响焚烧效率,浪费时间以及焚烧能源,三是焚烧含有污泥过程中易产生污染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减少含油污泥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旨在处理含油污泥,以减少含油污泥造成的环境污染。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包括:
[0006]反应釜,具有反应腔以及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排气口、第一充气口以及第二充气口,所述第一充气口用于与保护气体输送装置连通,以用于将保护气体充入所述反应腔内,所述第二充气口用于与外部空气充入装置连通,以用于将外部空气充入所述反应腔内,所述反应釜还设置有进料口,含油污泥用于自所述进料口转移到所述反应腔内;
[0007]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用于将置于所述反应腔内的含油污泥加热。
[0008]可选地,所述反应釜包括相互连接的筒盖和筒体;
[0009]所述加热件为电磁加热线圈组,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组沿所述反应釜的轴向绕设于所述筒体的外周壁上。
[0010]可选地,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盖体,所述含油污泥处理设备还包括排气接头,所述排气接头安装于所述盖体且密封所述排气口,所述排气接头具有与所述排气口连通的第一排气通道。
[0011]可选地,所述盖体还设置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第二排气通道。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设置于所述排气接头且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连通。
[0013]可选地,所述反应釜还设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抽真空通道,所述抽真空通道用于供外部抽真空设备连接,以用于对所述反应腔抽真空;
[0014]所述抽真空通道设置于所述排气接头且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连通。
[0015]可选地,所述含油污泥处理设备还包括废气收集装置和富集分离容器,所述废气收集装置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所述富集分离容器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充气口设置于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盖体的一端;
[0017]所述反应釜还包括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安装于所述筒体且密封第一充气口设置,所述进气接头具有与所述第一充气口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二充气口设于所述进气接头且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
[0018]可选地,所述含油污泥处理设备还包括预热箱,所述预设箱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的顶部,且所述预设箱的第一出料口与所述进料口连通,以用于将初步干燥后的含油污泥排出至所述反应腔内。
[0019]可选地,所述反应釜包括支撑腿,所述筒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设置有出料阀。
[0020]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反应釜上开设一个与其内部的反应腔连通的排气口、第一充气口和第二充气口,外部保护气体通过该第一充气口进入到反应腔内,使反应腔保持在一个无氧环境,通过加热件对置于反应腔内的含油污泥加热,使其发生热解反应,生产可回收的可燃烧气体自排气口排出,如此,通过对排气口排出的气体进行收集即可实现可燃烧气体的回收。经过热解反应后,外部空气充入装置自第二充气口充入空气,同时控制加热件升温,即可使得热解后的含氧污泥充分燃烧得到可回收的金属,实现对含油污泥的分解及回收。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含油污泥处理设备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含油污泥处理设备一实施例中反应釜的剖视图;
[0024]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5]附图标号说明:
[00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含油污泥处理设备142第二排气通道100反应釜143抽真空通道101反应腔150进气接头102排气口151第一进气通道103第一充气口160密封垫104第二充气口170O型圈105进料口200加热件110筒体300保护气体输送装置120盖体400外部空气充入装置130支撑腿500预热箱140排气接头510第一出料口141第一排气通道600抽真空设备
610过滤网
ꢀꢀ
[0027]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针对现有技术中对接对含油污泥进行焚烧处理对环境污染大,且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0032]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10。
[003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含油污泥处理设备10包括反应釜100和加热件200,其中反应釜100具有反应腔101,以及与所述反应腔101连通的排气口102、第一充气口103以及第二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用于处理含油污泥,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具有反应腔以及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排气口、第一充气口以及第二充气口,所述第一充气口用于与保护气体输送装置连通,以用于将保护气体充入所述反应腔内,所述第二充气口用于与外部空气充入装置连通,以用于将外部空气充入所述反应腔内,所述反应釜还设置有进料口,含油污泥用于自所述进料口转移到所述反应腔内;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用于将置于所述反应腔内的含油污泥加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包括相互连接的盖体和筒体;所述加热件为电磁加热线圈组,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组沿所述反应釜的轴向绕设于所述筒体的外周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盖体,所述含油污泥处理设备还包括排气接头,所述排气接头安装于所述盖体且密封所述排气口,所述排气接头具有与所述排气口连通的第一排气通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设置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第二排气通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设置于所述排气接头且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连通。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标徐大用蒋会春沈赣苏秦宇习树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