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463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包括遮挡结构,遮挡结构包括水平放置的气囊袋,气囊袋中充满水,气囊袋包括入口和出口,入口和出口连接水箱,驱动装置驱动水在水箱和气囊袋之间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避免了顶层楼房温度过高的技术问题,通过遮挡结构与气囊袋的共同作用,避免了阳光对顶楼层的照射,保持了顶楼楼顶温度恒定,防高温效果显著。防高温效果显著。防高温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民居住环境的日益美好和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对建筑物房顶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绿色建筑被认为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绿色建筑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0003]然而,建筑的顶层往往保温隔热效果并不好,尤其是到了炎热的夏季,会造成室内温度的快速上升,相比于建筑物的下层楼房,顶层的楼房会更加炎热,如何避免顶层楼房温度过高的技术问题,成为本方案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解决了如何避免顶层楼房温度过高的技术问题,通过上遮挡结构和下遮挡结构的共同作用,避免了阳光对顶楼层的照射,且安装方便快捷,防高温效果显著。
[0005]一种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包括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包括水平放置的气囊袋,所述气囊袋中充满水,所述气囊袋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连接水箱,驱动装置驱动水在水箱和气囊袋之间循环。
[0006]所述气囊袋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气囊袋中水的温度,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温度自动驱动水在水箱和气囊袋之间循环。
[0007]当检测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则控制器驱动水进行循环,从而使得冷水进入气囊袋,保持气囊袋中水的温度保持恒定温度,从而保证屋顶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
[0008]当检测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控制器驱动水停止循环。
[0009]水箱设置在建筑物内部。
[0010]遮挡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下遮挡结构、与所述下遮挡结构连接的若干下支撑结构、与所述下支撑结构连接上支撑结构、平行设置在所述下遮挡结构上方的上遮挡结构,所述上遮挡结构与所述上支撑结构连接;还包括用于所述下遮挡结构、所述下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撑结构、所述上遮挡结构升降起吊的无人机装置;所述上遮挡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气囊袋、设置在所述气囊袋底端面的出水筒、分别设置在所述气囊袋四角位置的上固定环;所述上固定环套设在立柱一上,所述出水筒的底端朝向容纳槽设置。
[0011]所述下遮挡结构包括水平放置的气囊布、分别设置在所述气囊布四角位置的下固定环、设置在所述气囊布上端面的压柱和容纳槽;所述压柱具有四个,且分别靠近所述气囊布的四角位置布置。
[0012]所述下支撑结构包括底座、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中心的立柱二、套设在所述立柱二上的压环、水平设置在所述立柱二顶端的夹持块二,所述下固定环套设在所述立柱二上,所述压环设置在所述下固定环的上方。
[0013]所述立柱二的侧部竖直设置有长条槽,所述立柱二上且所述长条槽的两侧中水平穿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与转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压槽,并形成突出部,所述弧形压槽和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压柱的上端侧面接触。
[0014]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限位块、竖直穿过所述限位块的立柱一、一端与所述立柱一底端连接的压杆,所述压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转杆的侧部活动嵌入在所述限位槽中,所述立柱一的顶端设置有夹持块一,所述限位块设置在夹持块二的侧部;还包括呈交叉分布的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一和所述支撑杆二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相互卡合的卡槽一、卡槽二,所述支撑杆一和所述支撑杆二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嵌入柱一和嵌入柱二,所述嵌入柱一或所述嵌入柱二插入在所述压杆的侧部;所述气囊袋的上端面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弧形板与所述压柱可分离式的卡合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达成以下显著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避免了顶层楼房温度过高的技术问题,通过遮挡结构与气囊袋的共同作用,避免了阳光对顶楼层的照射,保持了顶楼楼顶温度恒定,防高温效果显著;(2)设置有气囊布,形成第一道隔热层,在气囊布的上端面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放置水,形成第二道隔热层,同时水的蒸发能够吸收周围的热量,再一次有助于降低楼顶层的温度;(3)设置有上支撑结构,一方面具有支撑上遮挡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压杆向转杆施加压力,进而将压力传递到压柱上,实现了气囊布两端更加稳固的定位;此外,压杆结合转杆、立柱二,实现了三角支撑的效果,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4)设置有气囊袋,形成第三道隔热层,此外,在气囊袋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筒,可以向气囊袋内灌水,水从出水筒的底端流出,进入到容纳槽内;同时,通完水后,可以向气囊袋中吹气,气体从出水筒中流出,并与容纳槽中的水接触,起到了蒸发的效果;(5)本方案中设置有压柱,一方面具有对气囊布进行限位的作用效果,另一方面,当用在带有屋脊的楼房顶层时,可以将气囊袋上方的弧形板,与压柱进行卡合连接,实现了双层防高温的效果;(6)设置有水循环系统,促进了水的循环流动,以及热量的散失过程,使得降温过程更加快捷。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防高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下支撑结构和下遮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上、下支撑结构和下遮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转杆和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的爆炸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上遮挡结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上遮挡结构和下遮挡结构的工作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中无人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防高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6]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附图标记为:1、底座;2、气囊布;21、下固定环;3、压柱;4、容纳槽;5、出水筒;6、压环;7、限位块;8、弧形板;9、气囊袋;91、上固定环;10、夹持块一;11、立柱一;12、夹持块二;13、立柱二;14、转杆;141、突出部;15、压杆;151、限位槽;16、支撑杆一;161、卡槽一;162、嵌入柱一;17、支撑杆二;171、卡槽二;172、嵌入柱二;22、支腿;23、定位板;24、伸缩气缸;25、无线高清摄像头;26、夹持气缸;27、管一;28、微型泵;281、水箱;29、管二;30、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9]实施例1参见图1

图7、图10,一种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包括遮挡结构,遮挡结构包括水平放置的气囊袋9,气囊袋9中充满水,气囊袋9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出口连接水箱281,驱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包括水平放置的气囊袋,所述气囊袋中充满水,所述气囊袋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连接水箱,驱动装置驱动水在水箱和气囊袋之间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袋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气囊袋中水的温度,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温度自动驱动水在水箱和气囊袋之间循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检测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则控制器驱动水进行循环,从而使得冷水进入气囊袋,保持气囊袋中水的温度保持恒定温度,从而保证屋顶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检测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则控制器驱动水停止循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水箱设置在建筑物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层建筑用循环式防高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下遮挡结构、与所述下遮挡结构连接的若干下支撑结构、与所述下支撑结构连接上支撑结构、平行设置在所述下遮挡结构上方的上遮挡结构,所述上遮挡结构与所述上支撑结构连接;还包括用于所述下遮挡结构、所述下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撑结构、所述上遮挡结构升降起吊的无人机装置;所述上遮挡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气囊袋、设置在所述气囊袋底端面的出水筒、分别设置在所述气囊袋四角位置的上固定环;所述上固定环套设在立柱一上,所述出水筒的底端朝向容纳槽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顶层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永建孙超董春海李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