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支腿及使用其的车辆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4032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定支腿及使用其的车辆测试装置。所述固定支腿包括主撑杆、底座、铰支座和斜撑杆;所述斜撑杆包括座体、调节手柄、固定杆、伸缩杆及驱动组件,所述伸缩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座体连接,所述固定杆远离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铰支座的上端铰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入端设于所述座体内,所述调节手柄可转动穿设有于所述座体并与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主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与所述铰支座的下端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主撑杆和铰支座之间增设斜撑杆,通过斜撑杆的伸缩,以实现主撑杆调节角度后的位置固定,满足用户多维度了解所测试产品的性能。满足用户多维度了解所测试产品的性能。满足用户多维度了解所测试产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支腿及使用其的车辆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小型底盘车辆静态冲击试验
,尤其涉及一种固定支腿及使用其的车辆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辆试制阶段,需要对其底盘进行冲击力试验,以验证其稳定性。现有的试验车辆包括驾驶室、设置在驾驶室后端的底盘、以及在驾驶室和底盘下端设置的车轮。现有方法是在底盘后方加设固定支腿,固定支腿包括固定结构的主撑杆,所述主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底盘和底座铰接。通过车轮和固定支腿支撑整个车辆,再对其进行冲击试验。
[0003]用户对产品测试要求越来越高,使试验工况环境越来越复杂,其中一点则为要求进行试验的地形种类需有多种。为了适应不同地形,固定支腿的主撑杆则需变化多种角度,但在某一角度位置上,主撑杆斜度太大,导致其支撑的稳定性变差,致使试验数据输出不准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单凭主撑杆支撑已不能满足试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辅助支撑的固定支腿及使用其的车辆测试装置,能适应多种地形。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定支腿包括主撑杆、铰接于所述主撑杆末端的底座、铰支座和斜撑杆;所述斜撑杆包括座体、调节手柄、固定杆、活动伸缩于所述固定杆外的伸缩杆、及用于驱动所述伸缩杆伸缩的驱动组件,所述伸缩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座体连接,所述固定杆远离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铰支座的上端铰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入端设于所述座体内,所述调节手柄可转动穿设有于所述座体并与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固定杆连接;
[0006]所述主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与所述铰支座的下端铰接。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驱动轴和螺套,所述第一锥齿轮套装于所述调节手柄上并位于所述座体内,所述第二锥齿轮在所述座体内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伸缩杆内,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圆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螺套螺纹连接,所述螺套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形成动力输入端,所述螺套形成动力输出端。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手柄与座体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驱动轴与座体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二轴承。
[0009]优选的,所述铰支座包括连接架、转轴和套筒,所述连接架呈L形,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连接架的底部,所述套筒活动套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斜撑杆与连接架的L形的竖向侧壁铰接,所述主撑杆与所述套筒铰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主撑杆通过万向球头与所述底座连接。
[00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测试装置,包括驾驶室、设于所述驾驶室后端的底盘、
在所述驾驶室和底盘的下端设置的车轮及上述的固定支腿,所述固定支腿远离所述驾驶室设置,且所述固定支腿的铰支座与底盘固定,所述固定支腿的底座与所述车轮的底部平齐。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支腿在底盘的宽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一、通过在主撑杆和铰支座之间增设斜撑杆,通过斜撑杆的伸缩,以实现主撑杆调节角度后的位置固定,满足用户多维度了解所测试产品的性能;
[0015]二、通过在主撑杆和底座之间设置万向球头,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地形。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固定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固定支腿中的斜撑杆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辆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1、铰支座;11、连接架;12、转轴;13、套筒;2、斜撑杆;3、主撑杆;4、万向球头;5、底座;21、座体;22、调节手柄;23、驱动组件;24、伸缩杆;25、固定杆;26、第一轴承;27、第二轴承;231、第一锥齿轮;232、第二锥齿轮;233、驱动轴;234、螺套;10、驾驶室;20、底盘;30、车轮;40、固定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支腿包括铰支座1、斜撑杆2、主撑杆3、底座5和万向球头4。
[0022]所述铰支座1包括连接架11、转轴12和套筒13。所述连接架11呈L形,所述转轴12连接于所述连接架11的底部,所述套筒13活动套接在所述转轴12上,所述斜撑杆2与连接架11的L形的竖向侧壁铰接,所述主撑杆3与所述套筒13铰接。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架11与底盘焊接固定。
[0023]所述套筒13可相对于转轴12旋转,其旋转中心线竖向设置。当不使用支腿时,可将主撑杆3通过套筒13沿转轴12旋转后置于底盘的下端,实现收纳。
[0024]所述主撑杆3为方管,其一端与铰支座1的套筒13铰接,另一端通过万向球头4与底座5铰接。在万向球头4的作业下,底座5能够更好的与测试地面贴合。
[0025]如图1、图2所示,所述斜撑杆2包括座体21、调节手柄22、伸缩杆24和固定杆25和驱动组件23。所述伸缩杆24套设于所述固定杆25上并通过驱动组件23的驱动作用下使伸缩杆24相对于所述固定杆25伸缩。
[0026]所述伸缩杆24远离固定杆25的一端与所述座体21的外壁固连。所述固定杆25远离伸缩杆24的一端与所述铰支座1的连接架11的上端铰接,该铰接为活动铰接,使用时用插销安装即可,不使用时则将插销拔出,方便将主撑杆3收纳于底盘的下端。
[0027]所述驱动组件23包括第一锥齿轮231、第二锥齿轮232、驱动轴233和螺套234。所述
调节手柄22的一端弯折位于座体21的外侧,另一端伸入座体21内,并在伸入底座21内的调节手柄22上套装所述第一锥齿轮231。所述调节手柄22与座体21的相对两个侧壁均通过第一轴承26可转动连接,用以通过旋转调节手柄22带动第一锥齿轮231旋转。
[0028]所述第二锥齿轮232在所述座体21内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31啮合。所述驱动轴233位于所述伸缩杆24内,所述驱动轴2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锥齿轮232的圆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螺套234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轴233与座体21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二轴承27。所述螺套234与所述固定杆25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锥齿轮231形成驱动组件23的动力输入端,所述螺套234形成驱动组件23的动力输出端。当第一锥齿轮231旋转,驱动第二锥齿轮232及其上的驱动轴233旋转,因螺套234与固定杆25焊接固定,在驱动轴233与螺套234的螺纹配合的作用下,将旋转转为轴向位移,使伸缩杆24轴向伸出或缩回,以对主撑杆3实现角度调节后的辅助支撑。
[0029]如图3所示,本技术还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支腿,包括主撑杆(3)和铰接于所述主撑杆(3)末端的底座(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铰支座(1)和斜撑杆(2);所述斜撑杆(2)包括座体(21)、调节手柄(22)、固定杆(25)、活动伸缩于所述固定杆(25)外的伸缩杆(24)、及用于驱动伸缩杆(24)伸缩的驱动组件(23),所述伸缩杆(24)远离固定杆(25)的一端与所述座体(21)连接,所述固定杆(25)远离伸缩杆(24)的一端与所述铰支座(1)的上端铰接;所述驱动组件(23)包括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入端设于所述座体(21)内,所述调节手柄(22)可转动穿设有于所述座体(21)并与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固定杆(25)连接;所述主撑杆(3)远离底座(5)的一端与所述铰支座(1)的下端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3)包括第一锥齿轮(231)、第二锥齿轮(232)、驱动轴(233)和螺套(234),所述第一锥齿轮(231)套装于所述调节手柄(22)上并位于所述座体(21)内,所述第二锥齿轮(232)在所述座体(21)内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31)啮合;所述驱动轴(233)位于所述伸缩杆(24)内,所述驱动轴(2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锥齿轮(232)的圆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螺套(234)螺纹连接,所述螺套(234)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乐刘辉颜剑刘任尹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航天诚远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