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均一性,改善串扰。导光板组件包括反射部和透射部,透射部包括第一子透射部和第二子透射部,沿垂直于导光板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子透射部与反射部不交叠,第二子透射部位于反射部靠近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一侧。一侧。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品质、省电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0003]由于液晶显示面板自身不发光,因此,液晶显示面板需要配合背光模组使用。目前的背光模组存在出光亮度不均匀以及出光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以及改善背光模组的出光串扰问题。
[0005]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组件,包括:反射部和透射部,透射部包括第一子透射部和第二子透射部,沿垂直于导光板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子透射部与反射部不交叠,第二子透射部位于反射部靠近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一侧。
[0006]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和上述的导光板组件,导光板组件位于背光源的出光侧。
[0007]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成像部件和上述的背光模组。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导光板组件中设置反射部和透射部,并将透射部设置为包括第一子透射部和第二子透射部,沿垂直于导光板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子透射部与反射部不交叠,第二子透射部位于反射部靠近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一侧。在将导光板组件与发光元件配合设置时,可以令发光元件发出的小角度光线经第一子透射部出射,以及,令发光元件发出的大角度光线被反射部所反射,并令反射光经第二子透射部出射,能够避免大角度光线射向其他发光元件所在的位置,从而可以避免不同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的相互串扰。而且,采用该设置方式,可以提高导光板组件中从反射部所在的区域出射的光线强度,可以平衡第一子透射部所在区域和第二子透射部所在区域的光线强度,有利于提高导光板组件中从不同区域出射的光强的均一性。除此之外,采用该设置方式,还可以提高对发光元件所出射的大角度光线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包括该导光板组件的背光模组的亮度,降低背光模组的功耗。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沿AA
’
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组件中的反射部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组件中的反射部的俯视示意图;
[001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光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应多个导光板单元设置的透射部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应单个导光板单元设置的透射部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组件中的透射部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射部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光板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12为光线经过包括微结构的凹陷结构的一种光路示意图;
[0022]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板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板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0024]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层叠示意图;
[0025]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0026]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8]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30]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31]应当理解,尽管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子透射部,但这些子透射部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各个子透射部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子透射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子透射部,类似地,第二子透射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子透射部。
[00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组件,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组件1的立体示意图,导光板组件1的入光侧101和出光侧102沿导光板组件1的厚度方向h1设置。图1中经过导光板组件1的箭头用于示意经过导光板组件1的光线的传播方向。
[0033]在将导光板组件1与背光源配合设置以形成背光模组时,可以将背光源靠近导光板组件1的入光侧101一侧设置。导光板组件1能够对背光源所出射的光线进行传导,使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导光板组件1的入光侧101入射,并经导光板组件1的出光侧102出射。
[0034]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图2为图1沿AA
’
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导光板组件1包括多个导光板单元10,多个导光板单元10在平行于导光板组件1的平面的方向阵列排布。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h21和第二方向h22交叉限定出导光板组件1所在平面。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导光板单元10包括发光元件设置区域A1。发光元件设置区域A1用于设置发光元件。
[0036]如图2所示,导光板单元10还包括反射部11和透射部12。反射部11用于对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透射部12用于透过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反射部11的反射率大于透射部12的反射率。透射部12的透射率大于反射部11的透射率。反射部11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透射部12用于对光线进行透射。
[0037]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部和透射部,所述透射部包括第一子透射部和第二子透射部,沿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子透射部与所述反射部不交叠,所述第二子透射部位于所述反射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包括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入光侧一侧的底面和靠近所述第二子透射部的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具有夹角α,0
°
<α<9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部具有朝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一侧凹陷的凹陷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的表面包括微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包括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端部;所述透射部包括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3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位于所述透射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反射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自所述透射部起向靠近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出光侧一侧的方向凸起。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包括扩散粒子。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和所述透射部一体成型。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和所述透射部通过胶体粘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和所述透射部一体成型。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包括白色材料。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部包括透明材料。15.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源和权利要求1
‑
14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组件,所述导光板组件位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侧。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彬彬,郭展祥,许育民,高肇兴,王万振,孙威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