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机皮带托辊,包括辊筒和橡胶套;所述辊筒包括筒体和支撑轴,所述筒体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筒体与所述支撑轴之间安装有轴承;所述橡胶套包括两第一橡胶管和若干第二橡胶管,两所述第一橡胶管分别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两端,若干所述第二橡胶管间隔固定在两所述第一橡胶管之间的所述筒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托辊易磨损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对托辊的磨损,延长托辊的使用寿命,提高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稳定性,降低带式输送机的维修和运行成本。降低带式输送机的维修和运行成本。降低带式输送机的维修和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送机皮带托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辊
,尤其涉及一种输送机皮带托辊。
技术介绍
[0002]带式输送机是当前运输物料的常用运输机械,托辊是带式输送机的关键组成元件,直接影响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稳定以及使用寿命。
[0003]现有带式输送机上的托辊在运行中直接与皮带接触,导致托辊磨损严重,并且皮带在回程时,粘附在皮带上的物料会加剧皮带与托辊之间磨损,加快了对托辊的损耗,缩短了托辊的使用寿命,对带式输送机的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输送机皮带托辊,可以有效地降低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对托辊的磨损,延长托辊的使用寿命,提高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稳定性,降低带式输送机的维修和运行成本。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送机皮带托辊,包括辊筒和橡胶套;
[0006]所述辊筒包括筒体和支撑轴,所述筒体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筒体与所述支撑轴之间安装有轴承;
[0007]所述橡胶套包括两第一橡胶管和若干第二橡胶管,两所述第一橡胶管分别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两端,若干所述第二橡胶管间隔固定在两所述第一橡胶管之间的所述筒体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橡胶管的壁厚和所述第二橡胶管的壁厚相同,所述第一橡胶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橡胶管的长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包括第一安装段和两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设置在两所述第二安装段之间,所述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段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段为扁圆轴。
[0011]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橡胶套位置的限位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为凸起块,所述凸起块固定在所述橡胶套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橡胶管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橡胶管的长度的1/10。
[0014]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套的厚度为所述筒体的筒径的1/4
‑
1/2。
[0015]进一步地,两所述第一橡胶管与所述筒体的两端面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0mm。
[0016]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与所述支撑轴之间安装的轴承采用双轴承结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机皮带托辊,包括辊筒和橡胶套;所述辊筒包括筒体和支撑轴,所述筒体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筒体与所述支撑轴之间安装有轴承;所述橡胶套包括两第一橡胶管和若干第二橡胶管,两所述第一橡胶管分别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两端,若干所述第二橡胶管间隔固定在两所述第一橡胶管之间的所述筒体上;
[0019]本专利技术在筒体上设计了橡胶套,利用橡胶套支撑皮带,避免皮带与筒体直接接触,降低了对筒体的磨损,延长了托辊的使用寿命,同时将第一橡胶管和第二橡胶管分别间隔设置,减少了橡胶套与皮带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了皮带上的物料与橡胶套之间的摩擦,减小了托辊的运行阻力,避免了对托辊的加剧磨损,延长了托辊的使用寿命,提高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稳定性,降低带式输送机的维修和运行成本;并且,间隔设置的橡胶套能够减少粘附在皮带上的物料发生脱落,减少损耗。
附图说明
[0020]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扁圆轴的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
‑
第一安装段;2
‑
第二安装段;3
‑
筒体;4
‑
第一橡胶管;5
‑
第二橡胶管;6
‑
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4]实施例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机皮带托辊,包括辊筒和橡胶套;辊筒包括筒体3和支撑轴,筒体3套设在支撑轴上,筒体3与支撑轴之间安装有轴承6;橡胶套包括两第一橡胶管4和若干第二橡胶管5,两第一橡胶管4分别固定在筒体3的两端,若干第二橡胶管5间隔固定在两第一橡胶管4之间的筒体3上。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输送机皮带托辊与使用中的平行托辊直径相同,即在支撑轴上安装筒体3以及在筒体3上筑胶橡胶套后形成的托辊直径与使用中的平行托辊直径相同。本实施例中,支撑轴和筒体3用于提高托辊的结构强度,轴承6用于保证筒体3与支撑轴之间的转动稳定性,橡胶套用于避免皮带与筒体3直接接触,通过第一橡胶管4和第二橡胶管5支撑皮带,减少对托辊的磨损,同时,由于皮带上会粘附少量物料,在皮带回程时粘附的物料与下托辊接触摩擦,加剧对托辊的损耗,而本实施例将第一橡胶管4和第二橡胶管5分别间隔设置在筒体3上,相比于在筒体3上完全敷设橡胶套,将橡胶套间隔设置既能保证橡胶套对皮带的支撑作用,又能相应地减少皮带与橡胶套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粘附在皮带上的物料与橡胶套之间的摩擦,减小了托辊的运行阻力,避免了对托辊的加剧磨损,延长了托辊的使用寿命,同时,皮带在回程时粘附的物料与托辊接触会产生掉落,而将橡胶套间隔设置,减少了托辊与皮带上粘附的物料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少物料脱落。
[0027]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提高皮带的运行平稳性,本实施例中,第一橡胶管4的长度大于第二橡胶管5的长度。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优选将第一橡胶管4的长度设计为大于第二橡胶管5的
长度,即单个第一橡胶管4在筒体3上覆盖的长度大于单个第二橡胶管5在筒体3上覆盖的长度。由于,皮带上运输的物料主要集中在皮带的中间部位,皮带的两侧边部几乎没有物料,皮带在回程时,物料主要粘附在皮带的中间部位,而本实施例中,将较窄的第二橡胶管5设置在筒体3的中间部分,即通过较窄的第二橡胶管5与皮带上粘附的物料接触,有利于减小托辊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减少物料对托辊产生的摩擦,降低对托辊的损耗,并且,利用较窄的第二橡胶管5与物料接触,能够减少物料脱落现象,并减少物料对托辊的粘结;同时,皮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在托辊上发生跑偏情况,即皮带在筒体3两端之间来回跑偏,当筒体3的两端分别设置较宽的第一橡胶管4时,使得皮带两端与橡胶套的接触面积较大,即使得皮带的边缘处离第一橡胶管4和第二橡胶管5之间的缝隙处较远,能够避免皮带的边缘卡入到第一橡胶管4与第二橡胶管5之间的缝隙内,提高皮带的运行稳定性。
[0029]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托辊直径均匀,使得橡胶套对皮带支撑稳定,保证皮带的运行平稳性,第一橡胶管4的壁厚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机皮带托辊,其特征在于,包括辊筒和橡胶套;所述辊筒包括筒体和支撑轴,所述筒体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筒体与所述支撑轴之间安装有轴承;所述橡胶套包括两第一橡胶管和若干第二橡胶管,两所述第一橡胶管分别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两端,若干所述第二橡胶管间隔固定在两所述第一橡胶管之间的所述筒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机皮带托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管的壁厚和所述第二橡胶管的壁厚相同,所述第一橡胶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橡胶管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送机皮带托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包括第一安装段和两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设置在两所述第二安装段之间,所述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段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送机皮带托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段为扁圆轴。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飞,王会勇,杨慧,郑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