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置管套件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3698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置管套件及使用方法与应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包括控向线、固线板、控向台,控向台设置控向槽、球形托,利用球面任意角度活动的原理,将控向台的操作通过控向线传递至内窥软镜远端的固线板上,以便于实现内窥软镜远端实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上下左右任意方向的三维复合运动,任意转换方向、调节位置,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平面内的运动和调整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通过设置大于或等于四根的均匀分布的控向线、导丝或光源与图像传感器,实现可视化操作,还有利于内窥软镜的远端更加精确地模仿眼球转动方向,避免控向台操作动作传递至内窥软镜的远端后变形。端后变形。端后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置管套件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置管套件及使用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医疗实践过程中,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留置胃管技术已经相当普及,但胃管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即存在一定的反流现象;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胃管反流导致的胃内容物误吸进入气管往往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将导管尖端送至幽门后乃至十二指肠后即空肠内营养支持,日趋应用广泛,然而将空肠管置入到位存在着较大困难,因患者个体差异,空肠管尖端在胃内打折、卷曲,导致即使经验丰富的医师也时常失败。尽管胃镜引导可提高置管的成功率,但是胃镜操作对医疗设施和专业技术要求较高,普及度较差,成功率也不够理想;也有一些医师尝试超声引导下置入空肠管,但总体来讲,费时费力,通常多人配合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0003]空肠管置入操作的关键步骤主要为:导管尖端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无论是盲插、超声引导亦或是胃镜引导下置放空肠管,难以通过幽门的根本原因即无法有效控制头端的行进方向。
[0004]即使空肠管内有类似于中国技术专利CN201782744U中转向钢丝的相对刚性的导丝,但总体上仍较柔软,致使操作者在体外调节方向的努力,难以有效作用于空肠管的头端,并且现有的诸如纤维支气管镜、胃肠镜、可视喉镜等内窥镜的头端控向装置,头端的方向调整局限在平面内,只能上下转向或者左右转向,限制了行进方向。
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以可视空肠管为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以在一定三维空间范围内,控制其行进方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包括若干条控向线、固线板、控向台,所述固线板位于所述远端,所述控向线的两端分别与固线板和控向台相连接;
[0006]所述控向台靠近固线板的一侧设置有控向槽,所述控向台下方设置有与控向槽相配合的球形托。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向线头尾两端分别固定于固线板和控向台,控向台附着在下方的球形托上,并利用球面任意角度活动的原理,将控向台的操作通过控向线传递至内窥软镜远端的固线板上,以便于实现内窥软镜远端实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上下左右任意方向的三维复合运动,任意转换方向、调节位置,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平面内的运动和调整方向。
[0008]现有的诸如纤维支气管镜、胃肠镜、可视喉镜等内窥镜的头端控向装置,使头端局限在同一平面内,类似于手指弯曲的方式,只能上下,或者左右转向,限制了观察的角度和
运动的方向。而本专利技术的改进的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通过控向线模仿控制眼球随意运动的肌肉,使内窥软镜的远端可以像眼球转动的方式,在一定三维空间范围内的任意转换方向、调节位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控向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四根。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向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四根分别模仿控制眼球的肌肉,更加便于实现内窥软镜的远端类似眼球一样在一定三维空间范围内的任意转换方向、调节位置,而当控向线的数量为六根时可以更加精确的模仿控制眼球的肌肉,使得内窥软镜的远端更加精确地模仿眼球转动方向,当控向线的数量过多时,对于内窥软镜的远端的空间转向运动的灵敏度的提升效果的显著性降低。
[0011]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控向线沿所述固线板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尽可能的对于内窥软镜的远端均匀施力,使控向台的操作更加有效的传递至内窥软镜的远端,降低控向台操作动作传递至内窥软镜的远端后变形的可能性。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A,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的控向台操纵控向线、固线板使得在三维空间范围内控制内窥软镜的远端进行上下左右任意方向的复合行进运动。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三是提供一种置管套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三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置管套件,包括任意一种所述的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以及导丝。
[0015]进一步地,所述导丝包括但不限于光源光纤、成像光纤、冲水导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其中光源光纤便于连接光源,成像光纤连接显示器,导丝还包含冲水导管,作用是冲水保持视野清晰。
[0017]进一步地,所述导丝包括光源光纤、成像光纤、冲水导管,所述控向线的数量为六根。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六根控向线分别模仿控制眼球转动的肌肉,均匀分布的六根控向线使得内窥软镜和/或导丝的远端更加精确地模仿眼球转动方向,避免控向线之间互相干涉导致控向台操作动作传递至内窥软镜和/或导丝的远端后变形。
[0019]进一步地,所述套件还包括光源和无线图像传感器,所述光源和无线图像传感器用于将图像传至体外的显示器。此时具体的,所述导丝包括冲水导管。此时的光源也可以是无线光源。
[002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四是提供一种置管套件的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四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置管套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B,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所述的置管套件的光源光纤连接光源,成像光纤实现可视化,冲水导管用于冲水保持视野清晰;通过控向台操纵控向线、固线板使得在三维空间范围内控制置管套件的远端进行上下左右任意方向的复合行进运动和/或多角度观察。
[002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五是提供一种置管套件的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五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置管套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C,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通过
所述的置管套件的冲水导管用于冲水保持视野清晰,通过光源和无线图像传感器用于将图像传至体外的显示器,通过控向台操纵控向线、固线板使得在三维空间范围内控制置管套件的远端进行上下左右任意方向的复合行进运动和/或多角度观察。
[002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六是提供一种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六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的应用,所述的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胃肠镜、胆道镜、输尿管软镜、可视喉镜或空肠管中的任意一种。
[0023]在介入医学领域,通过DSA造影确认导丝头端位置,可将该控向结构加装于介入导丝,在更为复杂的血管系统中,辅助调节其运行方向。本方案中可不包括光源光纤、成像光纤、冲水导管中的一种或多种,只需要将控向装置应用在介入导丝上即可,不改变导丝的原有结构,此处介入导丝与上述(可视)导丝不同。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的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控向线(6)、固线板(7)、控向台(1),所述固线板(7)位于所述远端,所述控向线(6)的两端分别与固线板(7)和控向台(1)相连接;所述控向台(1)靠近固线板(7)的一侧设置有控向槽(11),所述控向台(1)下方设置有与控向槽(11)相配合的球形托(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向线(6)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四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控向线(6)沿所述固线板(7)的周向均匀分布。4.一种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的控向台(1)操纵控向线(6)、固线板(7)使得在三维空间范围内控制内窥软镜的远端进行上下左右任意方向的复合行进运动。5.一种置管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内窥软镜的远端多向控制调节装置以及导丝。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置管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包括光源光纤(3)、成像光纤(4)、冲水导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