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3671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所述再生混凝土包括如下组分,以质量份数计:水泥360~380份,砂580~620份,天然粗骨料580~620份,再生粗骨料580~620份,PET纤维7~28份,水150~170份,减水剂2~3份,所述再生粗骨料为粒径介于4.75 mm~26.5 mm的废弃混凝土粗颗粒,所制得混凝土为再生骨料替代率为50%的再生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废弃混凝土破碎而成的再生混凝土作为天然砂石的替代品,可有效解决天然砂石短缺问题;再生塑料纤维作为常见钢纤维、玄武岩纤维及合成大类纤维的替代品,可有效缓解矿物纤维资源短缺及白色污染日渐严重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纤维混凝土较普通再生混凝土具有初裂强度高、破坏形式为延性破坏等优点。坏形式为延性破坏等优点。坏形式为延性破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
,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纤维混凝土以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作基材,以纤维作增强材料所组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纤维可抑制混凝土裂纹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抗裂性。
[0003]建筑垃圾回收加工作为骨料制成的混凝土称为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不仅节约了建筑资源,而且节省了处理建筑垃圾的土地资源。但由于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低、性能差等原因限制了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了加快再生混凝土的推广,亟需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以改进目前再生混凝土所存在的较低的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较低、破坏形式为脆性破坏等。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包括如下组分,以质量份数计:
[0007]水泥:360~380份;
[0008]河砂:580~620份;
[0009]天然粗骨料:580~620份;
[0010]再生粗骨料:580~620份;
[0011]再生PET纤维:7~28份;
[0012]水:150~170份;
[0013]减水剂:2~3份。
[0014]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水剂为粉状萘系FDN

C混凝土减水剂,化学名为β

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易溶于水,粉剂褐黄色粉末,含固量≥92%,pH值7~9,硫酸钠含量18%,掺量为水泥用量0.5%~1.0%,减水率18%~28%。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再生PET纤维长度为20~40mm,宽度为1~2mm,厚度为0.2~0.3mm的长条形再生PET纤维。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泥为PO
·
42.5级普通硅酸盐低碱度硫氯酸水泥。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河砂为天然河砂,为中砂,粒径为0.5~0.25mm,细度模数为3.0~2.3。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介于4.65mm~26.5mm;
[0020]级配为:
[0021]4.75mm~9.5mm:0~10%;
[0022]9.5mm~16mm:10%~40%;
[0023]16mm~19mm:25~30%;
[0024]19mm~26.5mm:25~30%。
[0025]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前文所述的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0026]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7]一种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S1、取废弃PET材质塑料瓶加工得到再生PET纤维;
[0029]S2、取旧建筑结构混凝土经过机械破碎筛分制得的再生粗骨料;
[0030]S3、取天然粗骨料、再生粗骨料、天然砂、水泥、减水剂和水,与再生PET纤维按比例混合并搅拌;
[0031]步骤S1和S2没有先后顺序。
[0032]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4]S101、将废弃塑料瓶进行分拣处理,得到PET材质的塑料瓶;
[0035]S102、将PET材质的塑料瓶进行清洗和去标签处理;
[0036]S103、将清洗和去标签处理后的PET材质塑料瓶利用剪刀处理成长度20~40mm,宽度1~2mm,厚度0.2~0.3mm的长条形再生PET纤维;
[0037]S104、将再生PET塑料纤维进行清洗和去杂质处理;
[0038]S105、将清洗和去杂质处理后的再生PET纤维干燥处理,即可制得再生PET纤维成品。
[003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2中,再生粗骨料通过建筑拆除废弃物,经过人工筛选去除杂物,再经鄂式破碎机处理,最后筛分出粒径介于4.65mm~26.5mm的废弃建筑粗骨料。
[004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3具体包括:
[0041]S301、将天然粗骨料、再生粗骨料和砂子混合搅拌均匀,干拌120s,得到混合物A;
[0042]S302、将再生PET纤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均匀,干拌60s,得到混合物B;
[0043]S303、将70%的拌合水加入混合物B中,搅拌60s后,得到混合物C;
[0044]S304、将水泥和粉状萘系减水剂加入混合物C中,造壳搅拌120s,得到混合物D;
[0045]S305、将剩余30%水慢慢加入混合物D中,糊化搅拌120s,便可得到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
[0046]步骤S301和S302没有先后顺序。
[004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所述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包括如下组分,以质量份数计:水泥360~380份,砂580~620份,天然粗骨料580~620份,再生粗骨料580~620份,再生PET纤维7~28份,水150~170份,减水剂2~3份,所述再生粗骨料为粒径介于4.75mm~26.5mm的废弃混凝土粗颗粒,所制得混凝土为再生骨料替代率为50%的再生混凝土。本专利技术采用废弃混凝土破碎而成的再生混凝土作为天然砂石的替代品,可有效解决天然砂石短缺问题;再生塑料纤维作为常见钢纤维、玄武岩纤维及合
成大类纤维的替代品,可有效缓解矿物纤维资源短缺及白色污染日渐严重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纤维混凝土较普通再生混凝土具有初裂强度高、破坏形式为延性破坏等优点。
[0048]此外,通过将合适的体积掺量的再生PET纤维掺入混凝土中,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PET纤维具有抗裂和桥接特性,与素再生混凝土相比,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因干缩引起的裂缝延迟,初裂强度提高,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显著强于素再生混凝土梁。
[0049]此外,引入萘系减水剂,萘系减水剂具有高分散性、低起泡性的特点,减水率高以及对水泥适应性强等优点,通过引入萘系减水剂可以大大增强混凝土流动性,提高坍落度,改善和易性和施工性能。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5%~1%,减水率为18~28%。
附图说明
[0050]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再生PET纤维的制备流程图示。
[0051]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流程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包括如下组分,以质量份数计:水泥:360~380份;河砂:580~620份;天然粗骨料:580~620份;再生粗骨料:580~620份;再生PET纤维:7~28份;水:150~170份;减水剂:2~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粉状萘系减水剂。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PET纤维长度为20~40 mm,宽度为1~2 mm,厚度为0.2~0.3 mm的长条形再生PET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PO
·
42.5级普通硅酸盐低碱度硫氯酸水泥。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砂为天然河砂,为中砂,粒径为0.5~0.25 mm,细度模数为3.0~2.3。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介于4.65 mm~26.5 mm;级配为:4.75 mm~9.5 mm:0~10%;9.5 mm~16 mm:10%~40%;16 mm~19 mm:25~30%;19 mm~26.5 mm:25~30%。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再生PET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取废弃PET材质塑料瓶加工得到再生PET纤维;S2、取旧建筑结构混凝土经过机械破碎筛分制得的再生粗骨料;S3、取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明元李凯阳汪阳鹿群赵留园梁允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