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母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3511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母板,其包括两个以上子显示面板,通过将相邻的两个子显示面板的数据线和DBS公共电极线均在面内实现信号的连接,即述数据线和DBS公共电极线均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可以使得液晶显示母板上的镭射走线仅设有一个拐点,从而可以极大地节省镭射(Laser)机台的节拍时间(Tact time)和液晶显示母板的排布空间。液晶显示母板的排布空间。液晶显示母板的排布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母板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母板。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具有节能、轻薄和画面精致等优点,在显示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液晶显示面板是液晶显示器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市场上的液晶显示面板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简称TN)或超扭曲向列(Super Twisted Nematic,简称STN)型,平面转换(In

Plane Switching,简称IPS)型、及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简称VA)型。而高垂直排列(High Vertical Alignment,简称HVA)模式是VA模式中一个重要的分支,HVA模式液晶显示面板工作时是由阵列基板侧像素电极和CFcom形成的垂直电场来控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旋转。
[0003]如图1所示,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构造一般由阵列基板11、彩膜基板12(Color Filter,简称CF)以及设置于阵列基板11与彩膜基板12之间的液晶层(Liquid Crystal Layer,简称LCL)构成。阵列基板上具有信号传输部(curing Pad)、阵列层、DBS电极、像素电极以及阵列基板侧公共电极(Acom);CFcom、Acom一般均为透明导电膜。彩膜基板上具有CF基板侧公共电极(CFcom)以及彩色滤光片(CF)。在显示区域的外围一般通过在信号传输部(curing Pad)处涂布带有导电金球(Au Ball)的框胶层15(seal),将CFcom、Acom连接在一起,Acom通过信号传输部、导电金球与CFcom导通、以将HVA固化(curing)信号通过导电金球从彩膜基板12侧传递到阵列基板11侧。
[0004]如图2所示,采用LOC curing的给电方式需要通过激光镭射将显示面板的Acom、DBS电极、像素电极、阵列层的数据线和扫描线、CFcom等信号进行分区绝缘,即采用镭射走线将这些信号划分为高压区和低压区。然而,在划分的过程中,由于不同显示面板给电时会使得镭射走线具有多个拐点Q,实际上镭射走线的拐点过密不仅会增加机台的节拍时间(Tact time),增加成本。此外,现阶段液晶显示母板的设计趋于极致排版,考虑到要给激光镭射预留禁空区,镭射走线的拐点过多会影响液晶显示母板的排布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母板,以解决现阶段液晶显示母板的镭射走线的拐点过多影响其极致排版设计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母板,其包括两个以上子显示面板,每一子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信号传输部和第二信号传输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位于每一子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每一子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数据线以及位于所述数据线上的DBS公共电极线,所述数据线和所述DBS公共电极线均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第二基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盒设置,所述第二基板包括CF公共电极线,所述CF公共电极线连接至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以及导通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每一子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用于导通所述第一
信号传输部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其中,定义任意相邻的两个子显示面板分别为第一子显示面板、第二子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子显示面板的第一信号传输部通过一转接线连接至所述第二子显示面板的第一信号传输部。
[0007]进一步地,每一子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压信号区和第二电压信号区,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区内,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区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区采用LOC技术制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第一金属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上,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栅极以及两条以上扫描线;第一绝缘层,其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且延伸至所述第一衬底的表面;半导体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且所述半导体层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投影落入所述栅极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投影范围内;第二金属层,其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层上,且从所述半导体层延伸至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表面,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源极、漏极以及两条以上所述数据线;第二绝缘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且所述第二绝缘层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裸露所述源极,所述第二通孔用于裸露所述数据线;以及所述转接线包括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至所述第一子显示面板的源极,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接至所述第二子显示面板的数据线。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第三绝缘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上,且延伸至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表面;第三金属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三绝缘层上,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所述DBS公共电极线,所述DBS公共电极线正对于所述数据线;第四绝缘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层,且所述第四绝缘层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裸露所述DBS公共电极线;以及所述转接线还包括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于所述第四绝缘层上;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通孔连接至所述第一子显示面板的DBS公共电极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通孔连接至所述第二子显示面板的DBS公共电极线。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金属层还包括像素电极线,所述像素电极线与所述DBS公共电极线同层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的电压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的电压不同。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液晶显示母板还包括:框胶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框胶层设置于每一子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所述导通部件设置于所述框胶层中。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为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设有一液晶层。
[0015]进一步地,所述导通部件的传导材料为场效应晶体管材料或半导体材料。
[001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母板,包括两个以上子显示面板,通过将相邻的两个子显示面板的数据线和DBS公共电极线均在面内实现信号的连接,即述数据线和DBS公共电极线均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可以使得液晶显示母板上的镭射走线仅设有一个拐点,从而可以极大地节省镭射(Laser)机台的节拍时间(Tact time)和液晶显示母板的排布空间。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18]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采用LOC技术对液晶显示母板进行分区绝缘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采用LOC技术对液晶显示母板进行分区绝缘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母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以上子显示面板,每一子显示面板包括第一信号传输部和第二信号传输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位于每一子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每一子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数据线以及位于所述数据线上的DBS公共电极线,所述数据线和所述DBS公共电极线均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第二基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盒设置,所述第二基板包括CF公共电极线,所述CF公共电极线连接至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以及导通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每一子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用于导通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其中,定义任意相邻的两个子显示面板分别为第一子显示面板、第二子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子显示面板的第一信号传输部通过一转接线连接至所述第二子显示面板的第一信号传输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母板,其特征在于,每一子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压信号区和第二电压信号区,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区内,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区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区采用LOC技术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第一金属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上,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栅极以及两条以上扫描线;第一绝缘层,其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且延伸至所述第一衬底的表面;半导体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且所述半导体层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投影落入所述栅极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投影范围内;第二金属层,其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层上,且从所述半导体层延伸至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表面,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源极、漏极以及两条以上所述数据线;第二绝缘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且所述第二绝缘层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