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结构、加强梁、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883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3
本公开涉及一种加强结构、加强梁、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顶板(1)、底板(2)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之间的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沿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布置的多个呈Y型的第一支撑部(3)和/或多个呈倒Y型的第二支撑部(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后纵梁存在冗余设计、结构复杂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构复杂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构复杂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强结构、加强梁、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加强结构、加强梁、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身后纵梁在车辆结构中起重要的承载作用和吸收碰撞冲击作用。相关技术中,后纵梁通过附加安装钣金支架等来加强后纵梁的结构稳定性,此种方式存在冗余设计、结构复杂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强结构、加强梁、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该加强结构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后纵梁存在冗余设计、结构复杂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强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沿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布置的多个呈Y型的第一支撑部和/或多个呈倒Y型的第二支撑部。
[0005]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依次交替布置。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包括三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三个所述支撑板的三个第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且沿所述顶板和/或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包括自所述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宽度逐渐缩小的渐缩段。
[0007]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包括自所述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所述第二板部为所述渐缩段。/>[0008]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侧板,所述顶板、底板以及侧板共同形成断面呈U形的槽型结构,所述第一加强部设置在所述槽型结构的内侧。
[0009]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侧壁面与所述顶板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过渡圆角;和/或,所述支撑板的侧壁面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过渡圆角;和/或,所述支撑板的侧壁面与所述侧板的连接处形成第三过渡圆角。
[0010]可选地,所述顶板、底板、侧板以及第一加强部构造为一体压铸成型。
[0011]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加强梁,包括上述的加强结构。
[0012]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身后纵梁,包括相连接的纵梁前段和纵梁中段,所述纵梁前段和/或所述纵梁中段为上述的加强梁。
[0013]可选地,所述纵梁前段和所述纵梁中段构造为一体压铸成型。
[0014]可选地,所述纵梁中段为所述加强梁,所述纵梁前段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两个侧表面上
均设置有第二加强部。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的一个或多个X型加强筋,和/或,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的一个或多个V型加强筋。
[0016]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后地板总成,包括关于纵向对称布置的两个后纵梁,两个所述后纵梁均为上述的车身后纵梁,两个纵梁前段的两个前端之间设置有踵板横梁,两个纵梁中段之间由前向后依次设置有后地板前横梁、后地板后横梁,两个所述纵梁中段以及所述后地板前横梁、后地板后横梁之间设置有后地板,两个所述纵梁前段以及所述踵板横梁、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之间共同围成用于电池包的安装区域,两个所述纵梁中段各自连接有后轮罩,其中,两个所述后纵梁、踵板横梁、后地板前横梁、后地板、后地板后横梁以及两个所述后轮罩构造为一体压铸成型。
[0017]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后地板总成。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加强结构,通过在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沿本体的延伸方向布置的多个呈Y型的第一支撑部和/或呈倒Y型的第二支撑部,利用Y型或倒Y型结构的特点,能够分散本体的受力,减少应力集中,以增强本体的结构强度,且结构简单、重量低以及制造成本低。
[0019]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加强结构的局部主视图;
[0022]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加强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0023]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加强结构的断面图;
[0024]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后地板总成的立体图;
[0025]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后地板总成的仰视图;
[0026]图6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后地板总成的俯视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
顶板;2

底板;3

第一支撑部;4

第二支撑部;5

支撑板;501

第一板部;502

第二板部;503

第三板部;6

第一过渡圆角;7

第二过渡圆角;8

侧板;9

第三过渡圆角;11

纵梁前段;1101

第一板;1102

第二板;1103

连接板;1104

X型加强筋;1105

V型加强筋;12

纵梁中段;13

踵板横梁;14

后地板前横梁;15

后地板后横梁;16

后地板;17

后轮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30]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车辆为基础进行定义的,定义车辆的XYZ坐标系,其中,X向为车辆的纵向方向,以X向箭头所指的一侧为前,反之为后;Y向为车辆的横向方向,以Y向箭头所指的一侧为右,反之为左;
Z向为车辆的垂向方向,以Z向箭头所指的一侧为上,反之为下,“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0031]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强结构,参考图1至图6所示,该加强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包括顶板1、底板2以及连接于顶板1和底板2之间的第一加强部,第一加强部包括沿本体的延伸方向布置的多个呈Y型的第一支撑部3和/或多个呈倒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顶板(1)、底板(2)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之间的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沿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布置的多个呈Y型的第一支撑部(3)和/或多个呈倒Y型的第二支撑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3)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4)沿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依次交替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和所述第二支撑部(4)均包括三个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三个所述支撑板(5)的三个第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顶板(1)或所述底板(2)且沿所述顶板(1)和/或所述底板(2)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5)包括自所述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宽度逐渐缩小的渐缩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包括自所述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部(501)、第二板部(502)和第三板部(503),所述第二板部(502)为所述渐缩段。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之间的侧板(8),所述顶板(1)、底板(2)以及侧板(8)共同形成断面呈U形的槽型结构,所述第一加强部设置在所述槽型结构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的侧壁面与所述顶板(1)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过渡圆角(6);和/或,所述支撑板(5)的侧壁面与所述底板(2)的连接处形成第二过渡圆角(7);和/或,所述支撑板(5)的侧壁面与所述侧板(8)的连接处形成第三过渡圆角(9)。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底板(2)、侧板(8)以及第一加强部构造为一体压铸成型。8.一种加强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