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尿道膀胱缝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283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尿道膀胱缝合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缝合器和双头针;缝合器末端设有安装双头针的机构;缝合器包括固定器、窥镜和缝合针持;双头针两端设有环状的沟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复杂缝合动作拆分成简单动作,解决了膀胱镜下无法缝合的问题。拓宽了膀胱镜下各种操作的边界,如原需要开放行膀胱部分切除的肿瘤可在内镜下完成并缝合膀胱,避免膀胱与膀胱外相通。简便、微创的同时避免了开放手术的多种缺点。开放手术的多种缺点。开放手术的多种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尿道膀胱缝合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经尿道膀胱缝合系统,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根据浸润深度,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75%

85%)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MIBC,15%

25%)。膀胱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及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前两者为保留膀胱的手术。
[0003]TURBt通过尿道逆行进入膀胱,行肿瘤电切术,并通过电凝进行止血,是治疗膀胱癌的经典治疗术式。TURBt经过自然通道操作,整个手术过程均局限在膀胱内,因而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因切除范围受限,也存在着肿瘤易残留、分期易被低估等缺陷。据文献报道,TURBt后肿瘤分期低于实际分期比例为9%

49%,肿瘤遗漏率为4%

78%,5年复发率达50%

80%。我国林建群等回顾性分析2004

2008年初次TURBt诊断为表浅性膀胱癌的80例患者接受二次电切后发现,38例(47.5%)存在肿瘤残余,其中原部位复发者占79%,说明大量患者原发灶附近或深处存在着肉眼不可见的肿瘤组织;扩大原发灶的切除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减少残留、精准分期、降低复发率。但由于目前尚无内镜下膀胱缝合器械,TURBt的切除的深度和范围均受到明显限制。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虽可扩大切除范围和深度(全层),但存在创伤大、术中不易发现其他部位的微小病变、潜在种植转移等风险,因而不是临床主流选择。
[0004]分析上述临床问题的原因,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若能专利技术一种稳定可靠的经尿道膀胱缝合的医疗器械,将有助于提高膀胱癌、尤其是早期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为其他可能需经膀胱治疗的疾病(如严重的膀胱穿孔、膀胱篓、膀胱憩室切除等)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进行内镜下的膀胱缝合的技术问题。
[0006]目前临床上尚无经尿道膀胱缝合的技术方案,任何需要膀胱缝合的操作均无法在膀胱镜下完成。本技术即为解决该问题,为各种需要膀胱缝合的场景提供微创选择。
[0007]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经尿道膀胱缝合系统,包括缝合器和双头针;缝合器末端设有安装双头针的机构;所述缝合器包括固定器、窥镜和缝合针持;所述双头针两端设有环状沟槽。
[0008]优选地,所述固定器设有用于穿设窥镜的中空的镜头通道,紧邻镜头通道设有用于穿设缝合针持的操作通道;所述固定器上靠近操作者的末端设有套设于镜头通道上的滑动模块,滑动模块远离操作者一侧设有固定于固定器镜头通道上的手柄模块。
[0009]优选地,所述滑动模块和固定的手柄模块之间设有距离调节装置;滑动模块和手柄模块上设有穿过窥镜和缝合针持的通道;滑动模块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设有连接固定器和
缝合针持的连接机构。
[0010]优选地,所述缝合针持包括末端爪夹、主体杆和操作手柄;操作手柄通过主体杆连接末端爪夹,操作手柄设于滑动模块靠近操作者的一侧。
[0011]优选地,所述末端爪夹包括两片可开合活动的持针夹和两个活动连杆;所述主体杆包括滑动杆和外管;两片持针夹通过一共同的转轴连接后,两片持针夹靠近操作者的一端分别与一活动连杆的一端连接,两个活动连杆的另一端再与穿设于外管内的滑动杆连接,滑动杆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与操作手柄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持针夹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设有用于双头针穿过的双头针通孔。
[0013]优选地,所述双头针通孔中设有用于固定双头针的活动固定片;持针夹中设有用于活动固定片移动的滑道;活动固定片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持针夹连接,活动固定片上设有用于移动活动固定片的牵拉线。
[0014]优选地,所述双头针两端设有的环状沟槽的宽度与活动固定片的厚度相对应匹配。
[0015]优选地,所述双头针设为弧形;所述持针夹上的双头针通孔设为与弧形双头针相对应匹配的弧形通道。
[0016]优选地,所述活动固定片通过弹簧与持针夹连接。
[0017]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腔内缝合膀胱的装置和方法,本技术器械经尿道逆行进入膀胱,在膀胱内进行膀胱缝合,拓宽了原膀胱内镜手术的边界,可用于内镜下行更大范围、更深(全层或近全层)的TURBt,提高切除效率、减少残留、精准分期、降低复发率。
[0019]2.本技术将复杂缝合动作拆分成简单动作,解决了膀胱镜下无法缝合的问题。拓宽了膀胱镜下各种操作的边界,如原需要开放行膀胱部分切除的肿瘤可在内镜下完成并缝合膀胱,避免膀胱与膀胱外相通。简便、微创的同时避免了开放手术的多种缺点。同时,也适用于多种需要膀胱缝合的场景,如

内镜下行医源性膀胱穿孔修补术,避免开腹手术;

内镜下行膀胱憩室切除术,避免开腹手术;

半尿路切除术中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切除后的膀胱缝合;

与电刀或冷刀配合,用于直肠膀胱瘘、阴道膀胱瘘的微创修补。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分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固定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E处固定器尾部结构侧视图,
[0024]图5为图3中E处固定器尾部结构后视图;
[0025]图6为图3中F处局部放大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固定器手柄模块结构侧视图;
[0027]图8为固定器手柄模块后视图;
[0028]图9为本技术固定器滑动模块结构侧视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固定器滑动模块后视图;
[0030]图11为本技术滑动模块与固定器连接结构侧视图;
[0031]图12为本技术滑动模块与固定器连接结构后视图;
[0032]图13为本技术滑动模块与手柄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3]图14为本技术窥镜结构示意图;
[0034]图15为本技术缝合针持结构侧视示意图;
[0035]图16为图15末端爪夹局部放大图;
[0036]图17为本技术持针夹结构立体示意图;
[0037]图18为本技术持针夹结构侧视图;
[0038]图19为本技术持针夹结构正视图;
[0039]图20为本技术持针夹夹持双头针示意图;
[0040]图21为本技术持针夹牵拉牵拉线后释放双头针示意图;
[0041]图22为本技术双头针示意图;
[0042]图23为图22中C处缝合线末端局部放大图;
[0043]图24为本技术双头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尿道膀胱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器和双头针,缝合器末端设有安装双头针的机构;所述双头针前后两端设有环状的沟槽;所述缝合器包括中空杆状的固定器、窥镜和缝合针持;所述固定器设有用于穿设窥镜的中空的镜头通道,紧邻镜头通道平行设有用于穿设缝合针持的操作通道;缝合针持的末端设有安装双头针的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尿道膀胱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上靠近操作者的末端设有套设于镜头通道上的滑动模块,滑动模块远离操作者一侧设有固定于固定器镜头通道上的手柄模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尿道膀胱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模块和固定的手柄模块之间设有距离调节装置;滑动模块和手柄模块上设有穿过窥镜和缝合针持的通道;滑动模块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设有连接固定器和缝合针持的连接机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经尿道膀胱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持包括末端爪夹、主体杆和操作手柄;操作手柄通过主体杆连接末端爪夹,操作手柄设于滑动模块靠近操作者的一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经尿道膀胱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爪夹包括两片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伟郭剑明姜帅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