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多腔体可控电子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77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多腔体可控电子雾化器,解决现有电子雾化器雾化腔体单一、无法满足多种使用需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外壳和盖设于外壳上的盖体,外壳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雾化弹装配区、识别模块、雾化模块、控制模块、电池和充电模块;雾化弹装配区内设有贯穿盖体和识别模块用于连通外界与雾化模块的烟雾道,以及环绕设于烟雾道四周的若干个雾化弹。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多腔体的智能雾化器,填补了空白,实现雾化器多烟弹结构,并且具有烟弹精准识别、烟弹精准定位功能,能精准控制雾化温度和烟雾比例,具有新的体验感和使用舒适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多腔体可控电子雾化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雾化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多腔体可控电子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现目前常规的电子雾化器只有一个雾化腔体,雾化腔体内只能盛装一种口味的雾化液,更换口味时需要将整个雾化腔体抛丢,入口部位耗材成本昂贵。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同时盛装多个口味的腔体,用户需根据自己的喜欢自由调节口味,无法带来新的体验,不符合相关市场需求。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多腔体可控电子雾化器,解决现有电子雾化器雾化腔体单一、无法满足多种使用需求的技术问题,采用了多腔体的智能雾化器,填补了空白,实现雾化器多烟弹结构,除此之外,其智能化还具有手机端调节功能,实现烟弹精准识别、烟弹精准定位,精准控制雾化温度和烟雾比例,使其具有新的体验感和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多腔体可控电子雾化器,解决现有电子雾化器雾化腔体单一、无法满足多种使用需求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新型智能多腔体可控电子雾化器包括外壳和盖设于外壳上的盖体,外壳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雾化弹装配区、识别模块、雾化模块、控制模块、电池和充电模块;
[0007]雾化弹装配区内设有贯穿盖体和识别模块用于连通外界与雾化模块的烟雾道,以及环绕设于烟雾道四周的若干个雾化弹;雾化弹与分别与识别模块和雾化模块相连,电池与充电模块相连,识别模块、雾化模块、电池分别和充电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地,雾化弹包括雾化弹壳体和设于雾化弹壳体内的雾化弹腔体,雾化弹腔体底部密封设有雾化弹堵头;
[0009]雾化弹堵头开设有与雾化弹腔体相连通的雾化液通道,雾化液通道底部设有密封胶片,雾化弹堵头底部嵌装有编码芯片,编码芯片底部设有接触点。
[0010]进一步地,识别模块包括识别模块基体和若干个设于识别模块基体内与雾化弹相连的识别小区,一个识别小区对应一个雾化弹,识别小区内设有识别基块和针刺。
[0011]进一步地,针刺为前端尖头的医用金属空心管,针刺尖头穿设密封胶片并与雾化液通道相连通;
[0012]识别基块内设有与对应编码芯片的接触点接触连接的识别触点,识别触点底部连接有识别压簧,识别压簧底部连接有识别导线。
[0013]进一步地,雾化模块包括雾化模块基体和若干个设于雾化模块基体内的多孔陶瓷雾化器;
[0014]雾化模块基体内设有分别与烟雾道和若干个多孔陶瓷雾化器相连通的存储腔体,
存储腔体内设有延伸至烟雾道的螺旋混雾体,螺旋混雾体外壁与烟雾道内壁相贴合,雾化模块基体底部设有与存储腔体相连通的若干个通风微孔。
[0015]进一步地,多孔陶瓷雾化器包括雾化陶瓷和设于雾化陶瓷内用于盛装雾化液的雾化腔体;
[0016]雾化陶瓷上均布设有雾化通孔,多孔陶瓷雾化器顶部设有与之相适配的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开设有与识别模块的针刺相适配并且用于针刺穿设的液孔,多孔陶瓷雾化器底部连接有雾化导线。
[0017]进一步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模块基体,设于控制模块基体内与通风微孔相连通的气流通道,以及设于气流通道下方的控制芯片;
[0018]气流通道内设有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的气流传感器,气流传感器外壁与气流通道内壁紧密贴合,控制模块基体内设有用于气流通道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的气流侧通道。
[0019]进一步地,识别导线由上至下依次贯穿识别模块基体、雾化模块基体和控制模块基体并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
[0020]雾化导线由上至下依次贯穿雾化模块基体和控制模块基体并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
[0021]进一步地,充电模块包括分别与电池和控制芯片相连的充电电路,以及与充电电路相连用于外界充电的充电接口。
[0022]进一步地,外壳底部开设有与充电接口相连通的充电开口,盖体顶部开设有与烟雾道相连通的出烟口。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解决现有电子雾化器雾化腔体单一、无法满足多种使用需求的技术问题,采用了多腔体的智能雾化器,填补了空白,实现雾化器多烟弹结构,除此之外,其智能化还具有手机端调节功能,实现烟弹精准识别、烟弹精准定位,精准控制雾化温度和烟雾比例,使其具有新的体验感和使用舒适性。
[0025]本专利技术包括外壳和盖设于外壳上的盖体,外壳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雾化弹装配区、识别模块、雾化模块、控制模块、电池和充电模块,所述雾化弹装配区为多烟弹结构,其内设有烟雾道和若干个雾化弹,所述雾化模块内设有与每个烟弹相对应的多孔陶瓷雾化器,多个多孔陶瓷雾化器通过设有螺旋混雾体的存储腔体与烟雾道的相连通,以上结构可实现多烟弹使用,并且还可实现多烟雾口味混合使用。
[0026]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其核心部件为控制模块内具有系统控制,信息传输、收集和处理等功能的控制芯片;本专利技术具有智能识别和精确控制功能,控制芯片可根据雾化弹底部的编码芯片,读取该编码芯片的雾化弹的种类、成份、最佳比例和雾化温度等,通过控制电路给出雾化和混合相应的脉冲;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移动智能操作功能,实现手机APP的交互控制。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面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外观主视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外观侧视图。
[0030]图4为雾化弹装配区

盖体连接放大图。
[0031]图5为雾化弹放大图。
[0032]图6为识别模块

雾化模块连接放大图。
[0033]图7为识别模块放大图。
[0034]图8为雾化模块放大图。
[0035]图9为多孔陶瓷雾化器放大图。
[0036]图10为控制模块

电池

充电模块连接放大图。
[0037]图11为本专利技术电学连接图。
[0038]图12为脉冲波形示意图。
[0039]图13为雾化烟雾混合变形图。
[0040]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0041]1‑
外壳、2

盖体、3

雾化弹装配区、4

识别模块、5

雾化模块、6

控制模块、 7

电池、8

充电模块、11

充电开口、21

出烟口、31

烟雾道、32

雾化弹、41

识别模块基体、42

识别小区、43

识别基块、44

针刺、45

识别触点、46

识别压簧、 47

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多腔体可控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盖设于外壳(1)上的盖体(2),外壳(1)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雾化弹装配区(3)、识别模块(4)、雾化模块(5)、控制模块(6)、电池(7)和充电模块(8);雾化弹装配区(3)内设有贯穿盖体(2)和识别模块(4)用于连通外界与雾化模块(5)的烟雾道(31),以及环绕设于烟雾道(31)四周的若干个雾化弹(32);雾化弹(32)与分别与识别模块(4)和雾化模块(5)相连,电池(7)与充电模块(8)相连,识别模块(4)、雾化模块(5)、电池(7)和充电模块(8)分别与控制模块(6)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多腔体可控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雾化弹(32)包括雾化弹壳体(321)和设于雾化弹壳体(321)内的雾化弹腔体(322),雾化弹腔体(322)底部密封设有雾化弹堵头(323);雾化弹堵头(323)开设有与雾化弹腔体(322)相连通的雾化液通道(324),雾化液通道(324)底部设有密封胶片(325),雾化弹堵头(323)底部嵌装有编码芯片(326),编码芯片(326)底部设有接触点(32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多腔体可控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识别模块(4)包括识别模块基体(41)和若干个设于识别模块基体(41)内与雾化弹(32)相连的识别小区(42),一个识别小区(42)对应一个雾化弹(32),识别小区(42)内设有识别基块(43)和针刺(4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多腔体可控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针刺(44)为前端尖头的医用金属空心管,针刺(44)尖头穿设密封胶片(325)并与雾化液通道(324)相连通;识别基块(43)内设有与对应编码芯片(326)的接触点(327)接触连接的识别触点(45),识别触点(45)底部连接有识别压簧(46),识别压簧(46)底部连接有识别导线(4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多腔体可控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雾化模块(5)包括雾化模块基体(51)和若干个设于雾化模块基体(51)内的多孔陶瓷雾化器(52);雾化模块基体(51)内设有分别与烟雾道(31)和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飞黄庆成李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西部硅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