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式气体灭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57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包括:外壳、动导电端、静导电端、散热管道、上盖板和下盖板。外壳、上盖板和下盖板构成一封闭空腔,动导电端以及静导电端相互连接且位于封闭空腔内,散热管道设置在外壳外部且与封闭空腔连通,位于外壳外部的散热管道密封设置,散热管道与封闭空腔之间至少存在两个连通的位置,从而实现封闭空腔内部气体在散热管道中流通。通过散热管道的设置,散热式气体灭弧室内部气体能够在散热管道中流通,同时散热管道还能够增加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散热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散热式气体灭弧室能够高效散热。效散热。效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式气体灭弧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灭弧室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

技术介绍

[0002]灭弧室是围绕开关的触头,用于限制电弧空间位置并加速电弧熄灭的装置,气体灭弧室则是灭弧室的一种类型,气体灭弧室中能够充有SF6、C4F7N等气体,该类气体具有绝缘以及灭弧的作用。
[0003]由于气体灭弧室在工作过程中会导致内部温度增高,在需要高频率开断的灭弧室中温度升高的现象尤为明显,而温度升高会导致内部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又由于为了获得较好的绝缘耐受性和放电分散性,往往需要在绝缘气体中加入其他的混合气体,这类气体可能具有可燃性,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在现有技术中,气体灭弧室内部的散热速度慢,散热时间长,无法实现高效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以实现高效散热的目的。
[0005]为此,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包括:外壳、动导电端、静导电端、散热管道、上盖板和下盖板;
[0006]所述外壳、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构成一封闭空腔,所述动导电端以及所述静导电端相互连接且位于所述封闭空腔内,所述散热管道设置在所述外壳外部且与所述封闭空腔连通,位于所述外壳外部的所述散热管道密封设置,所述散热管道与所述封闭空腔之间至少存在两个连通的位置,从而实现所述封闭空腔内部气体在所述散热管道中流通。
[0007]作为所述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散热管道包括支管以及主管,所述支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支管一端与所述封闭空腔连通,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主管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间隙,从而使得外部空气能够在所述间隙中流通。
[0008]作为所述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支管在所述动导电端与所述静导电端连接处的数量大于所述支管在其他位置处的数量。
[0009]作为所述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散热管道上的不同位置由具有不同导热系数的材料组成,从而使得在所述散热管道内更易于实现内部气体流动。
[0010]作为所述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散热管道在所述动导电端与所述静导电端连接处的导热系数为第一导热系数,所述散热管道在所述动导电端与所述静导电端连接处之外部分的导热系数为第二导热系数,所述第一导热系数比所述第二导热系数小,从而使得内部气体更易于由所述第一导向系数的位置向所述第二导向系数的位置流动。
[0011]作为所述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动导电端以及所述静导电端上设有螺旋状散热结构。
[0012]作为所述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动导电端包括动端屏蔽罩、断口绝缘筒和动端触头,所述动端触头在所述动端屏蔽罩和所述断口绝缘筒内运动;
[0013]所述静导电端包括静端触头和静端屏蔽罩,所述静端触头位于所述静端屏蔽罩内;
[0014]所述动端屏蔽罩、所述断口绝缘筒和所述静端屏蔽罩的内壁均设有第一石墨烯层。
[0015]作为所述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动导电端还包括动端支撑座和动端连接件,所述静导电端还包括静端连接件和静端支撑座;
[0016]所述动端支撑座、所述动端连接件、所述动端屏蔽罩、所述断口绝缘筒、所述静端屏蔽罩、所述静端连接件和所述静端支撑座依次连接,在上述各部分连接处均设有第二石墨烯层。
[0017]作为所述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外壳上设有盆式绝缘子,所述动导电端和所述静导电端上均设有出线导体,所述盆式绝缘子上设有触头座,所述出线导体连接在所述触头座上,所述出线导体与所述触头座接触处设有第三石墨烯层。
[0018]作为所述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石墨烯层、所述第二石墨烯层和所述第三石墨烯层通过电镀的方法进行设置。
[0019]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包括:外壳、动导电端、静导电端、散热管道、上盖板和下盖板。外壳、上盖板和下盖板构成一封闭空腔,动导电端以及静导电端相互连接且位于封闭空腔内,散热管道设置在外壳外部且与封闭空腔连通,位于外壳外部的散热管道密封设置,散热管道与封闭空腔之间至少存在两个连通的位置,从而实现封闭空腔内部气体在散热管道中流通。通过散热管道的设置,散热式气体灭弧室内部气体能够在散热管道中流通,同时散热管道还能够增加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散热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散热式气体灭弧室能够高效散热。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其中:
[0023]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如图1中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外壳和散热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示出了如图2中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外壳和散热管道的侧视图。
[0026]图4示出了如图1中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动导电端和静导电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示出了如图4中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动导电端和静导电端的侧视图。
[0028]图6示出了如图4中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动端触头和静端触头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示出了如图6中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动端触头和静端触头处的剖视图。
[0030]图8示出了如图4中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动端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示出了如图4中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的接线导体和触头座连接处的剖视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0

外壳,12

盆式绝缘子,14

触头座;
[0034]20

动导电端,21

动端触头,22

动端支撑座,24

动端连接件,26

动端屏蔽罩,28

断口绝缘筒;
[0035]30

静导电端,31

静端触头,32

静端屏蔽罩,34

静端连接件,36

静端支撑座;
[0036]40

散热管道,42

支管,44

主管,46

间隙;
[0037]50

上盖板;60

出线导体;
[0038]70

第一石墨烯层;7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式气体灭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动导电端、静导电端、散热管道、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外壳、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构成一封闭空腔,所述动导电端以及所述静导电端相互连接且位于所述封闭空腔内,所述散热管道设置在所述外壳外部且与所述封闭空腔连通,位于所述外壳外部的所述散热管道密封设置,所述散热管道与所述封闭空腔之间至少存在两个连通的位置,从而实现所述封闭空腔内部气体在所述散热管道中流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式气体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道包括支管以及主管,所述支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支管一端与所述封闭空腔连通,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主管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间隙,从而使得外部空气能够在所述间隙中流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式气体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在所述动导电端与所述静导电端连接处的数量大于所述支管在其他位置处的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式气体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道上的不同位置由具有不同导热系数的材料组成,从而使得在所述散热管道内更易于实现内部气体流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式气体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道在所述动导电端与所述静导电端连接处的导热系数为第一导热系数,所述散热管道在所述动导电端与所述静导电端连接处之外部分的导热系数为第二导热系数,所述第一导热系数比所述第二导热系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科华俊杰邓云坤彭晶马占峰马宏明赵现平朱凯李兴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