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瓷砖免破坏拆除装置,包括一个支撑模块和两个切割模块,支撑模块包括两个矩形板,两个矩形板之间固定有伸缩杆,切割模块,包括一个矩形的壳体,壳体的上端固定有第一直杆,第一直杆的前侧铰接有第二直杆,壳体的下端面开设有滑槽,壳体内分别开设有前后两个腔体,壳体下端面开设有直槽口,后侧的腔体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中部固定有切割刀片,前侧的腔体内有一个横杆,横杆下端固定有一个定滑轮,第二直杆上固定有一根线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瓷砖缝切割使线锯能够伸至瓷砖下侧,并利用交替按压第二直杆的方式实现线锯的往复运动进行切割瓷砖下方的混凝土,操作方式简单快捷,保证不破会瓷砖本体的情况下对瓷砖进行拆卸。行拆卸。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瓷砖免破坏拆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装修领域,具体是一种瓷砖免破坏拆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对墙面或底面瓷砖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空鼓的情况,尤其在对墙面上的瓷砖进行铺设时,瓷砖背部的混凝土受重力作用向下迁移,导致上方的瓷砖背部的混凝土缺失形成空鼓,底面瓷砖在后期使用中受底面塌陷影响也可能会形成空鼓,为了避免瓷砖空鼓引起的瓷砖开裂、掉落等问题,就需要将空鼓的瓷砖拆除,重新对空鼓处进行打胶或重新填充混凝土,拆卸时往往都是利用锤子和凿子对瓷砖缝隙处一点点捶打,使瓷砖背部与混凝土分离后将瓷砖起出,但由于已经铺设好的瓷砖表面光滑,难以找到受力点,因此在拆卸过程中难免会将瓷砖破坏,原有瓷砖一旦破坏,不但会增加维修成本,也会导致后续补上的新瓷砖与未拆卸的旧瓷砖存在色差,影响其美观性;现有技术中也有解决瓷砖拆卸问题的装置,例如公开号CN114197906A所公开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破损瓷砖移除装置,但其工作原理是先在瓷砖上开孔,然后利用线锯通过开孔位置对瓷砖进行切割,CN113878733A一种建筑施工用破损瓷砖去除装置,其原理也对瓷砖本身进行了一定的破坏后对破损瓷砖的去除,针对仅发生空鼓的瓷砖,如果利用该装置进行拆除,由电机驱动的线锯在线切割时产生较大振动,并且难以调节切割力以及线锯的线速度,往往会造成瓷砖的损坏,因此很难用于完整的拆卸瓷砖;并且上述方案中切割部件或钻孔部件的进给方式采用电机或者伸缩杆的控制,因为不能随时调节控制切割片切割或进给速度方向等,也容易造成瓷砖的破碎;现有技术中的装置结构均较为复杂,使用了大量的动力元件以及丝杠等精密元件,造成了装置的体积较大并且成本较高,针对瓷砖空鼓的拆除并不是批量工程,其应用的情况本身较少,因此,工程上迫切需要结构简洁便于操作且成本较低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瓷砖免破坏拆除装置,解决了瓷砖拆卸时难以保证其完整性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支撑模块和两个切割模块;所述的支撑模块包括左右两个水平放置的矩形板,两个矩形板之间固定有与两个矩形板垂直固定的伸缩杆,每个矩形板上端面均固定有一个前后方向的直线滑台,每个矩形板下端面均设置有吸盘;每个所述的切割模块,包括一个矩形的壳体,壳体的上端固定有一个水平方向的第一直杆,第一直杆与壳体上端面间隔布置,第一直杆的前侧铰接有一个第二直杆,第二直杆能沿铰接轴上下摆动,第二直杆的前侧有一个转杆,转杆能在第二直杆自转也能被固定,壳体的下端面开设有贯穿壳体前后端面的滑槽,滑台能置于滑槽内并与滑槽间隙配合;壳体内分别开设有前后两个腔体,壳体下端面开设有贯穿壳体前后端面的直槽
口,直槽口上端分别与两个腔体下端连通,后侧的腔体内有一个轴线水平左右放置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能在后侧腔体内自转的同时还能上下移动,第一转轴中部固定有一个圆形的切割刀片,当第二直杆自由端向下摆动,第一转轴能向下移动,切割刀片下端能通过直槽口伸出壳体下端面;前侧的腔体内有一个水平左右放置的横杆,横杆能在前侧腔体内上下移动并能被固定,横杆下端固定有一个定滑轮,转杆上固定有一根线锯,线锯另一端贯穿壳体上端面至前侧腔体内,经定滑轮换向后从直槽口前端伸出,两个壳体伸出的线锯端部相互固定连接。
[0005]所述的矩形板上端面固定有一个水平前后放置竖板,伸缩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竖板上,每个竖板到对应侧矩形板外端的距离等于壳体靠近伸缩杆一侧的端面到直槽口的距离。
[0006]所述的每个壳体外侧端面固定有一个支撑板,支撑板外侧固定有一个电机,电机转轴贯穿支撑板且固定连接有一个主动齿轮,每个壳体外侧端面均开设有一个与后侧腔体连通的弧形通槽,弧形通槽轴线与电机转轴同轴,第一转轴外端置于弧形通槽内且能沿弧形通槽移动,第一转轴左端位于弧形通槽左侧的部分固定有一个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0007]所述的壳体上端面位于切割刀片的正上方开设有竖直方向的通孔,通孔贯穿后侧腔体与壳体上端面,且通孔内有一个竖直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与通孔间隙配合且能沿通孔上下移动,支撑杆下端固定有左右两个竖直方向的分杆,两个分杆分别置于切割刀片的左右两侧,每个分杆下端均开设有水平方向的长圆孔,第一转轴左右两端分别置于左右两侧的长圆孔内,支撑杆上端与第二直杆下端面接触,第二直杆自由端向下摆动时,能通过向下挤压支撑杆使第一转轴在弧形通槽内向下移动。
[0008]所述的位于壳体前侧的腔体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竖直方向的沉槽,横杆左右两端分别置于两侧的沉槽内,横杆左右两端分别与沉槽内壁贴合滑动,沉槽的上方有一个水平左右放置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槽轮,每个槽轮为外缘面上相同位置均开设有一个凹槽的圆形转盘,横杆能置于槽轮的凹槽内,当横杆置于槽轮凹槽内时,定滑轮下端不伸出直槽口,当横杆移出槽轮凹槽时,定滑轮下端伸出直槽口,第二转轴靠近伸缩杆的一端贯穿壳体。
[0009]所述的第二直杆前端面开设有盲孔,转杆一端置于盲孔内,盲孔的截面为正六边形,转杆中部固定有一个与盲孔截面形状一致的滑块,滑块能置于盲孔内并能限制转杆旋转。
[0010]所述的吸盘为大开口朝下的漏斗状橡胶吸盘,每个矩形板下端面固定有前后两个吸盘,矩形板前后两端与吸盘对应位置分别开设有贯穿上下端面的透气孔,透气孔与吸盘内侧连通,每个透气孔上端均设置有一个活塞,活塞置于透气孔内能堵塞透气孔。
[0011]所述的转杆前端和第二转轴靠近伸缩杆的一端均固定有旋钮。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瓷砖缝切割使线锯能够伸至瓷砖下侧,并利用交替按压第二直杆的方式实现线锯的往复运动进行切割瓷砖下方的混凝土,操作方式简单快捷,保证不破会瓷砖本体的情况下对瓷砖进行拆卸。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定位支架的主视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定位支架的俯视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切割模块的主视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切割模块的左视图。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切割模块的左视剖视图。
[0020]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壳体B
‑
B的左视剖视图。
[0021]图9为本专利技术切割模块的摆杆和定滑轮移动至最下端的左视剖视图。
[0022]图10为本专利技术切割模块壳体的左视剖视图。
[0023]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转轴、横杆、槽轮、支撑板和定滑块的三维零件图。
[0024]图12为本专利技术转杆的三维零件图。
[0025]图13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杆的三维零件图。
[0026]图14为本专利技术线锯切割过程的矩形板、定滑轮和线锯与瓷砖的位置关系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由图1至图14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一个支撑模块和两个切割模块;所述的支撑模块包括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瓷砖免破坏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支撑模块和两个切割模块;所述的支撑模块包括两个平行放置的L形板(1),两个L形板(1)横板朝外对称放置,两L型板(1)竖板之间固定有伸缩杆(2),每个L形板(1)横板上端面均固定有一个与L形板(1)长度相同的导程块(3),每个导程块(3)远离伸缩杆(2)的一端面均开设有一个贯穿导程块(3)长度方向的T形槽(4),每个导程块(3)上端面均固定有一条齿条(5),每个L形板(1)下端面均设置有吸盘(6);每个所述的切割模块包括一个矩形的壳体(7),切割模块的方位描述参考附图(4)的方位,壳体(7)前端面的左下端固定有一个横杆(8),横杆(8)前端同轴转动连接有一个矩形块(9),矩形块(9)和横杆(8)能伸至T形槽(4)内且能沿T形槽滑动,壳体(7)下端面左侧开设有让位槽(10),让位槽(10)内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切割刀片(12),切割刀片(12)下端伸出让位槽(10),壳体(7)上位于让位槽(10)的右端开设有一个贯穿壳体(7)上下端面的通孔(13),通孔(13)内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竖杆(14),竖杆(14)上端伸出壳体(1)上端面且固定有拉环(15),壳体(7)上端位于拉环(15)的上方固定有一个开口朝下的U形杆(16),壳体(1)下端面位于通孔(13)的右侧固定有一个定滑轮(17),竖杆(14)下端固定有一根线锯(18),两个切割模块的线锯(18)另一端均向下伸出通孔(13)并经过定滑轮(17)后固定连接在一起;壳体(7)前端面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转轴(18),第二转轴(118)上固定有一个第一齿轮(19),第一齿轮(19)只能逆时针旋转,当矩形块(9)置于T型槽(4)内且壳体(1)处于水平位置时,第一齿轮(19)与齿条(5)啮合,竖杆(14)向下移动能带动第一齿轮(19)逆时针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瓷砖免破坏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7)上端位于竖杆(14)的左侧开设有与通孔(13)连通的腔体(20),腔体(20)内转动连接有一个轴线水平前后放置的滚筒(21),滚筒(21)能绕自身轴线转动,滚筒(21)的外缘面和竖杆(14)的左端面均为齿形面且相互啮合,滚筒(21)的中部同轴放置有一个第三转轴(22),第三转轴(22)前后两端与壳体(7)转动连接,第三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黄海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