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生攻击行为评价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234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学生攻击能力评价系统及其方法,每位受试者佩戴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各自静息态下的心率和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学生攻击行为评价系统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的攻击行为评价
,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攻击行为评价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儿童攻击行为是常见的一种比较典型的侵犯行为,是外部可见的有意损害他人的行为,具体到攻击行为来说是指:任何踢、打、咬、用力推搡以及用物体或工具等有意损害他人的身体动作或骂、侮辱、贬低等有意伤害他人的言语行为。
[0003]从测量方法来看,现有的攻击性评估形式大致包括:自我报告、观察者评分、行为实验、访谈等。然而,这些评估方式的信效度与生态效度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质疑。例如,自我报告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受访者的记忆和对过去行为的内省分析;观察者评分可能会受观察者评估标准差异的影响;通过行为实验观察到的行为不一定可以推广到日常生活中的攻击行为;访谈法的使用过程中,评估者的经验素质与偏见、获取信息的数量与质量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评估结果。
[0004]从测量内容来看,目前常用的一些工具测量的成分不够纯粹:它们不仅测量攻击行为本身,还测量潜在和促成攻击性的变量(例如易怒、冲动、敌意、愤怒攻击等)。使用这些工具得到的评估结果难以清晰、直观地描述攻击行为。此外,在选择测量工具时,还需要考虑测量的内容究竟是特质性攻击还是状态性攻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快速准确地对儿童的攻击行为进行客观的直接评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攻击行为评价系统及其方法。
[0006]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学生攻击行为评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08]数据采集装置,供每位受试者佩戴,用于采集各自静息态下的心率和R

R间期;
[0009]心理课件呈现模块,先后呈现出两位虚拟人物基本介绍信息以及对应虚拟人物的“问题卡片”供受试者阅读,并将受试者带入角色朗读,其中一位虚拟人物的“问题卡片”为描述悲伤事件,另一位虚拟人物的“问题卡片”为带有挑衅与侮辱性文字;
[0010]回信模块,受试者针对具有挑衅和侮辱性文字的虚拟人物进行回信,并提交至主试端进行审阅;
[0011]指标获取与计算模块,获取各位受试者的心率和R

R间期;获取并计算各位受试者在悲伤文字呈现期间的SDANNindex_SAD,并按数值大小进行排序,获取并计算各位受试者在挑衅文字呈现期间的SDANNindex_AGG,并按数值大小进行排序;对受试者的回信文本进行分析,获取各位受试者回信的攻击性程度;
[0012]指标评分模块,根据所述指标获取与计算模块中的数据分别得到各位受试者的攻击特质评分,攻击倾向评分及攻击行为评分,并进行求和后得到每位受试者的攻击性评分;
[0013]评估模块,结合所设定的攻击性评估阈值与各位受试者的攻击性评分,对各位受试者的攻击性做出评估,并输出。
[0014]进一步地,主试从参与的学生中提名带有攻击性倾向的受试者,并将其余学生作为采样对象,将所采集到的采样对象的心率和R

R间期的平均值作为攻击特质评分的基线值;所述指标评分模块根据所得各位受试者的心率和R

R间期与对应的心率基线值和R

R间期基线值比对,当受试者的R

R间期大于R

R间期基线值,且心率小于心率基线值时,所述指标评分模块将受试者的攻击特质评分为1分,否则,其攻击特质评分为0分。
[0015]进一步地,所述指标评分模块将满足SDANNindex_SAD数值位于所有采集受试者的后10%和/或SDANNindex_AGG数值位于所有采集受试者的前10%时,攻击倾向评分为1分,否则为0分。
[0016]优选地,所述评估模块中设有攻击性评估阈值:当所得受试者的攻击性评分≥2时,评价为攻击性高;当所得受试者的攻击性评分为0时,评价为攻击性低;当所得受试者的攻击性评分为1时,则评价为攻击性中等。
[0017]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学生攻击行为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步骤1,所有受试者佩戴数据采集装置,并采集静息状态下的生理数据,得到各受试者攻击特质评分;
[0019]步骤2,呈现第一位虚拟人物中性基本介绍,供受试者自由阅读;
[0020]步骤3,呈现描述第一位虚拟人物悲伤事件的“问题卡片”,将受试者带入角色朗读,同时采集各受试者正常R

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ANNindex_SAD,并按数值大小进行排序;
[0021]步骤4,经受试者讨论第一位虚拟人物的问题或建议后,呈现第二位虚拟人物中性基本介绍,供受试者自由阅读;
[0022]步骤5,呈现描述第二位虚拟人物“问题卡片”的带有挑衅与侮辱性文字,将受试者带入角色朗读,同时采集受试者正常R

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ANNindex_AGG,并按数值大小进行排序;
[0023]步骤6,经讨论第二位虚拟人物的问题或建议后,每位受试者给第二位虚拟人物写一封“回信”,并提交主试进行攻击行为评分;
[0024]步骤7,根据步骤3和步骤5得到每位受试者的攻击倾向评分;
[0025]步骤8,将步骤1、步骤6和步骤7中所得到的每位受试者的攻击特质评分、攻击行为评分和攻击倾向评分相加后得到攻击性评分;
[0026]步骤9,根据所得攻击性评分对各位受试者的攻击性做出评估,并输出。
[002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攻击特质评分的方法是:主试提名带有攻击性倾向的受试者,并将其余受试者作为基线采样对象;分别采集各受试者的R

R间期及心率,并将基线采样对象的R

R间期和心率值作为基线值;当所采集到的R

R间期大于对应基线值,且心率小于对应基线值时的受试者,攻击特质评分为1分,否则,攻击特质评分为0分。
[002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的攻击行为评分方法是:
[0029]提取学生样本群体在社交网络的全部文本进行分析,采用机器学习构建中小学生攻击行为、攻击倾向的语言风格模型,并对受试者的“回信”做文本分析,自动预测攻击性;将语言风格模型判定的攻击性受试者的攻击行为评分标记为1,其余受试者的攻击行为评
分标记为0。
[003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中的攻击倾向评分方法是:步骤3中所得受试者的SDANNindex_SAD数据排序位于后10%,或步骤5中所得受试者的SDANNindex_AGG数据排序位于前10%时,当满足上述至少一项条件时,受试者的攻击倾向评分为1分,否则,受试者的攻击倾向评分为0分。
[003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9中所设定的攻击性评估方法为:当受试者的攻击性评分等于0时,则评价为攻击性低;当受试者的攻击性评分为大于等于2时,则评价为攻击性高,当受试者的攻击性评分等于1时,则评价为攻击性中等。
[0032]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学生攻击行为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供每位受试者佩戴,用于采集各自静息态下的心率和R

R间期;心理课件呈现模块,其先后呈现出两位虚拟人物基本介绍信息以及对应虚拟人物的“问题卡片”供受试者阅读,并将受试者带入角色朗读,其中一位虚拟人物的“问题卡片”为描述悲伤事件,另一位虚拟人物的“问题卡片”为带有挑衅与侮辱性文字;回信模块,受试者针对具有挑衅和侮辱性文字的虚拟人物进行回信,并提交至主试端进行审阅;指标获取与计算模块,获取各位受试者的心率和R

R间期;获取并计算各位受试者在悲伤文字呈现期间的SDANNindex_SAD,并按数值大小进行排序,获取并计算各位受试者在挑衅文字呈现期间的SDANNindex_AGG,并按数值大小进行排序;对受试者的回信文本进行分析,获取各位受试者回信的攻击性程度;指标评分模块,根据所述指标获取与计算模块中的数据分别得到各位受试者的攻击特质评分,攻击倾向评分及攻击行为评分,并进行求和后得到每位受试者的攻击性评分;评估模块,结合所设定的攻击性评估阈值与各位受试者的攻击性评分,对各位受试者的攻击性做出评估,并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生攻击行为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试从参与的学生中提名带有攻击性倾向的受试者,并将其余学生作为采样对象,将所采集到的采样对象的心率和R

R间期的平均值作为攻击特质评分的基线值;所述指标评分模块根据所得各位受试者的心率和R

R间期与对应的心率基线值和R

R间期基线值比对,当受试者的R

R间期大于R

R间期基线值,且心率小于心率基线值时,所述指标评分模块将受试者的攻击特质评分为1分,否则,其攻击特质评分为0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生攻击行为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标评分模块将满足SDANNindex_SAD数值位于所有采集受试者的后10%和/或SDANNindex_AGG数值位于所有采集受试者的前10%时,攻击倾向评分为1分,否则为0分。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学生攻击行为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模块中设有攻击性评估阈值:当所得受试者的攻击性评分≥2时,评价为攻击性高;当所得受试者的攻击性评分为0时,评价为攻击性低;当所得受试者的攻击性评分为1时,则评价为攻击性中等。5.一种学生攻击行为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所有受试者佩戴数据采集装置,并采集静息状态下的生理数据,得到各受试者攻击特质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垚赵国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心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