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地压在线监测用传感器移动式钻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212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击地压在线监测用传感器移动式钻孔装置,包括螺纹调节杆、配电箱、连接弹簧组、限位杆、蓄电池、输送管和调节钻孔装置,所述螺纹调节杆一端贯穿螺纹通块固定有抵块,所述螺纹通块底部固定有活动轮,所述安装架上方固定有轴承安装座,且安装架上方两侧固定有凹槽板组,所述配电箱内部下方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配电箱上方安装有报警灯和电脑放置架,该一种冲击地压在线监测用传感器移动式钻孔装置,设置有凹槽板组,通过凹槽板组不仅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凹槽板组从而起到受力带动和受力同向运动的,同时通过凹槽板组从而对水箱和配电箱起到卡合配套安装效果。从而对水箱和配电箱起到卡合配套安装效果。从而对水箱和配电箱起到卡合配套安装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地压在线监测用传感器移动式钻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击地压在线监测
,具体为一种冲击地压在线监测用传感器移动式钻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工业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它以突然、急剧、猛烈的形式释放岩体变性能,抛出煤岩体,造成支架损坏、片帮冒顶、巷道堵塞、伤及人员,并产生巨大的声响和岩体震动,岩体震动时间从几秒到几十秒,抛出的煤岩体从几吨到几百吨,事发突然危害极大,是世界范围内重点研究和预防的问题,煤矿冲击地压显现具有如下特征:1突发性,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冲击过程短暂,持续时间为几秒到几十秒;2破坏性,往往造成煤壁片帮、顶板下沉、底鼓、支架折损、巷道堵塞、人员伤亡;3复杂性,不同的地质构造、矿井结构、开采方法均发生过,传统的煤矿冲击地压监测一般通过设备进行检测,但是设备由于工作环境和其它因素从而导致设备无法进行准确的监控检测情况,并且检测设备从而无法将检测的数据进行实施传递输送的情况,同时为了使冲击地压检测更加准确从而煤层中埋设钻孔应力计,配合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系统实现在线监测,其监测的对象为巷道两侧煤岩体,而煤层中埋设钻孔应力计时需要对煤层进行钻孔处理,但是现有的钻孔设备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握住才可以进行钻孔处理,通过人工手动握住过程中不仅提高工作强度还增加工作疲劳强度的情况,同时现有的钻孔设备需要人工进行搬运的情况,通过人工进行搬运情况时从而提高人工工作强度降低工作效率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冲击地压在线监测用传感器移动式钻孔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通过的传统的煤矿冲击地压监测一般通过设备进行检测,但是设备由于工作环境和其它因素从而导致设备无法进行准确的监控检测情况,并且检测设备从而无法将检测的数据进行实施传递输送的情况和现有的钻孔设备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扶持才可以进行钻孔处理,当人工不扶持情况下整体设备无法进行运行操作的情况,同时现有的钻孔设备需要人工进行搬运的情况,通过人工进行搬运情况时从而提高人工工作强度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击地压在线监测用传感器移动式钻孔装置,包括螺纹调节杆、配电箱、连接弹簧组、限位杆、蓄电池、输送管和调节钻孔装置,所述螺纹调节杆一端贯穿螺纹通块固定有抵块,所述螺纹通块底部固定有活动轮,且螺纹通块与安装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上方固定有轴承安装座,且安装架上方两侧固定有凹槽板组,所述配电箱内部下方开设有安装槽,且配电箱内部的上方通过隔板安装有无线路由器和控制器,同时配电箱一侧镶嵌安装有插板和充电器头,所述配电箱上方安装有报警灯和电脑放置架,且配电箱一侧下方安装有放置盒,同时配电箱通过凹槽板组安装于安装架上方一侧;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凹槽板组,通过凹槽板组不仅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凹槽板组从而起到受力带动和受力同向运动的,同时通过凹槽板组从而对水箱和配电箱起到卡合配套安装效果,依次凹槽板组均与水箱和配电箱之间的卡合配套连接缝隙区间为0.2cm,这样是避免凹槽板组与水箱和配电箱之间的卡合配套安装缝隙过大时当安装架受力运动过程中此时水箱和配电箱同样受力容易出现抖动、晃动和掉落的情况,当上述二者出现上述的情况时从而损坏和破坏安装或者放置于内部的设备;
[0006]所述连接弹簧组一端与抵板一侧固定连接,且连接弹簧组另一端与安装框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通孔板一侧通过另一连接弹簧组与配电箱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贯穿通孔板与配电箱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抵板安装于安装框内部,所述输送管一端与水泵相连接,且输送管另一端与水箱贯穿镶嵌,同时输送管通过水箱与另一凹槽板组连接安装于安装架上方另一侧;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抵板,通过抵板一侧不仅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抵板另一侧从而与蓄电池起到接触连接的效果,同时通过抵板从而对蓄电池起到安装限位的效果,依次避免蓄电池安装于安装框内部时由于蓄电池与安装框内部两侧的安装空间较大容易导致蓄电池与安装框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空间,当上述二者存在相对运动空间时蓄电池受力过程中容易与安装框内壁进行受力碰撞,上述二者出现受力碰撞时不仅缩短蓄电池使用寿命还容易导致与蓄电池进行连接的设备均无法正常运行工作的情况;
[0008]所述调节钻孔装置安装于安装架上方。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钻孔装置包括有连接轴、限位套、齿条、通孔安装件、蜗轮、蜗杆、手轮、连接板、驱动电机、通孔安装套、安装环、连接管、喷淋头和钻头,所述连接轴一侧与齿条固定连接,且连接轴通过轴承安装座安装于安装架上方,所述通孔安装件一侧通过连接销与蜗轮转动连接,所述蜗杆贯穿通孔安装件上方与蜗轮啮合连接,且蜗杆与手轮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环下方与喷淋头一端镶嵌固定,且安装环一侧上方与连接管一端镶嵌固定,同时安装环通过连接轴承与通孔安装套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一侧固定有驱动电机和光纤光栅传感器,且连接板通过驱动电机与通孔安装套固定连接,同时连接板与通孔安装件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钻头通过连接螺栓与通孔安装套固定连接,所述通孔安装件贯穿连接轴使蜗轮与齿条啮合连接,所述限位套贯穿连接轴限位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通孔安装套,通过通孔安装套不仅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孔安装套与钻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安装连接的效果,同时通孔安装套与钻头采取连接螺栓方式进行安装时方便对钻头进行更换、维修和保养,依次通过通孔安装套同样起到受力带动、同向旋转运动和相对旋转运动的效果,再次通过通孔安装套从而对安装环起到贯穿配套连接效果,避免安装环安装于其它位置时无法将水输送于钻头表面的情况。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架整体形状呈“H”形。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安装架,通过安装架不仅起到两侧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安装架从而起到受力支撑和受力连接的效果,同时安装架依次起到受力带动和受力同向运动的效果。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弹簧组、通孔板和限位杆构成压缩机构,且压缩机构压缩距离范围为0

3cm。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连接弹簧组,通过连接弹簧组不仅起到两端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连接弹簧组从而起到受力挤压和弹性恢复的效果,同时连接弹簧组采取大小不同的连接弹簧进行配套安装,依次避免安装槽内部安装较大的连接弹簧组不仅占用配电箱内部较大安装空间还由于较大的连接弹簧组竖向高度距离过高从而容易导致蓄电池无法配套安装于配电箱内部的情况。
[0015]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与轴承安装座呈同心圆“T”字形进行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连接轴,通过连接轴一侧不仅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连接轴两端从而起到贯穿配套固定连接的效果,同时通过连接轴同样起到受力带动和受力同向运动的效果,依次连接轴采取直径区间为5cmd连接轴进行配套安装,从而避免采取直径较小的连接轴进行配套安装后当安装于连接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地压在线监测用传感器移动式钻孔装置,包括螺纹调节杆(1)、配电箱(7)、连接弹簧组(10)、限位杆(14)、蓄电池(15)、输送管(16)和调节钻孔装置(18),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调节杆(1)一端贯穿螺纹通块(2)固定有抵块(3),所述螺纹通块(2)底部固定有活动轮(4),且螺纹通块(2)与安装架(5)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5)上方固定有轴承安装座(6),且安装架(5)上方两侧固定有凹槽板组,所述配电箱(7)内部下方开设有安装槽,且配电箱(7)内部的上方通过隔板安装有无线路由器和控制器,同时配电箱(7)一侧镶嵌安装有插板(8)和充电器头,所述配电箱(7)上方安装有报警灯和电脑放置架,且配电箱(7)一侧下方安装有放置盒(9),同时配电箱(7)通过凹槽板组安装于安装架(5)上方一侧;所述连接弹簧组(10)一端与抵板(11)一侧固定连接,且连接弹簧组(10)另一端与安装框(12)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通孔板(13)一侧通过另一连接弹簧组(10)与配电箱(7)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14)贯穿通孔板(13)与配电箱(7)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15)通过抵板(11)安装于安装框(12)内部,所述输送管(16)一端与水泵(17)相连接,且输送管(16)另一端与水箱贯穿镶嵌,同时输送管(16)通过水箱与另一凹槽板组连接安装于安装架(5)上方另一侧;所述调节钻孔装置(18)安装于安装架(5)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地压在线监测用传感器移动式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钻孔装置(18)包括有连接轴(1801)、限位套(1802)、齿条(1803)、通孔安装件(1804)、蜗轮(1805)、蜗杆(1806)、手轮(1807)、连接板(1808)、驱动电机(1809)、通孔安装套(1810)、安装环(1811)、连接管(1812)、喷淋头(1813)和钻头(1814),所述连接轴(1801)一侧与齿条(1803)固定连接,且连接轴(1801)通过轴承安装座(6)安装于安装架(5)上方,所述通孔安装件(1804)一侧通过连接销与蜗轮(1805)转动连接,所述蜗杆(1806)贯穿通孔安装件(1804)上方与蜗轮(1805)啮合连接,且蜗杆(1806)与手轮(1807)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环(1811)下方与喷淋头(1813)一端镶嵌固定,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曹安业吴学松吴柏萱鲍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