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充电控制的多节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207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4
一种带充电控制的多节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包括多节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源端口V+、电池电压检测模块的端口VBIN、放电端口PACK+和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充电控制的多节电池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融合电池管理和充电控制的多节电池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电池管理系统只是对电池电压,温度和充放电电流进行监控并在电池温度过高或过低,或者电压过高或过低等保护事件出现后,断开充电回路或者放电回路来对电池进行保护,或者对电池剩余电量进行计算监控等等。充电配备专用的大功率充电器对其充电,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不仅整体系统成本高,而且使用便利性差,产生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极其不友好而且浪费资源。随着手机快充的普及,大功率的手机快充适配器已是随处可见,用快充适配器来对多节锂电池组充电已能满足多节锂电池组的充电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融合电池管理和充电控制的多节电池管理系统,它在传统的电池管理系统基础上,嵌入充电控制管理,让多节电池包适应通用的快充充电适配器充电,而无需配备专用的充电器。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充电控制的多节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多节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
[0005]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源端口V+、电池电压检测模块、放电端口PACK+和放电端口PACK

、USB C型接口、系统的地GND;所述电源端口V+与所述多节电池组的正端BAT+连接,所述系统的地GND与多节电池组的负端BAT

连接,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模块的端口VBIN与所述多节电池组连接;
[0006]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微处理器、快充协议模块、电池温度检测模块、电池充放电电流检测模块、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三驱动模块、充电保护开关、第一充电控制开关、第二充电控制开关、放电保护开关、电感;所述充电保护开关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模块的一端和所述端口VBIN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池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池充放电电流检测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快充协议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另一端通过通讯总线与所述USB C型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开关、所述第二充电控制开关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放电保护开关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三驱动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充电保护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端口V+、所述放电端口PACK+连接,所述充电保护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开关的输出端、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地GND连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USB C型接口的电源VBUS连接,所述USB C型接口的地与所述系统的地GND连接;所述放电保护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系统的地GND,所述放电保护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端口PACK


[0007]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模块的作用为:检测所述多节电池组内部串联的单节电池电压和整体电压;所述电池温度检测模块的作用为:检测所述电池组的温度;所述电池充放电电流检测模块的作用为:检测所述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所述快充协议模块的作用为:解析快充通讯协议和外部快充适配器进行通讯;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作用为:驱动所述充电保护开关的开或关;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作用为:驱动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开关、第二充电控制开关的开或关;所述第三驱动模块的作用为:驱动所述放电保护开关的开或关;所述微处理器的作用为:系统的总体控制和协调。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系统级创新,将充电控制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巧妙融合成一个系统,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整体系统的成本,同时提高了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本专利技术能让多节锂电池包支持快充适配器充电,而无需配备专用充电器,从而大大减少了电子垃圾的产生,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图;
[001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充电时的电路原理图;
[001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放电时的电路原理图;
[0012]图4是现有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0013]图中的标记为:
[0014]100、电池包;101、电池管理系统;102、多节电池组;200、微处理器200;201、快充协议模块;202、电池电压检测模块;203、电池温度检测模块;204、电池充放电电流检测模块;205、第一驱动模块;206、第二驱动模块;207、第三驱动模块;300、充电保护开关;301、第一充电控制开关;302、第二充电控制开关;303、放电保护开关;304、电感;305、USB C型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16]实施例一
[0017]如图1所示,一种带充电控制的多节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100,电池包100包括多节电池组102和电池管理系统101;
[0018]电池管理系统101包括电源端口V+、电池电压检测模块202、放电端口PACK+和放电端口PACK

、USB C型接口305、系统的地GND;电源端口V+与多节电池组102的正端BAT+连接,系统的地GND与多节电池组102的负端BAT

连接,电池电压检测模块202的端口VBIN与多节电池组102连接;
[0019]电池管理系统101还包括微处理器200、快充协议模块201、电池温度检测模块203、电池充放电电流检测模块204、第一驱动模块205、第二驱动模块206、第三驱动模块207、充电保护开关300、第一充电控制开关301、第二充电控制开关302、放电保护开关303、电感304;充电保护开关300的控制端通过第一驱动模块205与微处理器200连接;电池电压检测模块202的一端和端口VBIN连接,另一端与微处理器200连接;电池温度检测模块203与微处理器200连接;电池充放电电流检测模块204与微处理器200连接;快充协议模块201的一端与微处理器200连接,另一端通过通讯总线与USB C型接口305连接;第一充电控制开关301、
第二充电控制开关302的控制端通过第二驱动模块206与微处理器200连接;放电保护开关303的控制端通过第三驱动模块207与微处理器200连接;充电保护开关300的输出端与电源端口V+、放电端口PACK+连接,充电保护开关300的输入端与第一充电控制开关30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充电控制开关301的输入端与第二充电控制开关302的输出端、电感304的一端连接,第二充电控制开关302的另一端与地GND连接,电感304的另一端与USB C型接口305的电源VBUS连接,USB C型接口的地与系统的地GND连接;放电保护开关303的输入端连接系统的地GND,放电保护开关303的输出端连接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充电控制的多节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多节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源端口V+、电池电压检测模块、放电端口PACK+和PACK

、USB C型接口、系统的地GND;所述电源端口V+与所述多节电池组的正端BAT+连接,所述系统的地GND与多节电池组的负端BAT

连接,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模块的端口VBIN与所述多节电池组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微处理器、快充协议模块、电池温度检测模块、电池充放电电流检测模块、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三驱动模块、充电保护开关、第一充电控制开关、第二充电控制开关、放电保护开关、电感;所述充电保护开关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模块的一端和所述端口VBIN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池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微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安全
申请(专利权)人:岱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