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189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集成式油气分离器,包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的盖罩本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油气分离腔,所述盖罩本体上设有与油气分离腔相连通的入口和出气口,所述油气分离腔内设有多级分离机构,且多级分离机构包括沿油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分离组件,所述下壳体于各分离组件下方均设有回油通道,油气由所述入口进入油气分离腔后,通过多个分离组件对油气进行多重分离,分离出的油滴入回油通道,分离出的气体由出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具有多级分离机构的油气分离腔直接布置在盖罩中,能减去柴油机装配外挂油气分离器的工序,同时减少的漏油风险,避免冷热交替进而导致结冰故障的现象出现。交替进而导致结冰故障的现象出现。交替进而导致结冰故障的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式油气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柴油机
,尤其涉及集成式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柴油机运行过程中,活塞燃烧室内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少量会通过活塞环的开口、活塞裙部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内造成窜气,窜气聚集在曲轴箱内,不但影响机油的品质,还会因为压力太大影响曲轴箱的密封,导致发动机功率的损失,因此,油气分离器对于柴油机而言不可或缺。
[0003]现有的专利公告号为:CN203412644U,该专利的名称为“一种柴油机油气预分离装置”,包括气缸盖罩、迷宫盖板、螺钉、出气管,迷宫盖板安装在气缸盖罩侧边,出气管安装在气缸盖罩前端面上,迷宫盖板底下的迷宫通道相互连通,并与出气管相通,还与气缸连通,迷宫盖板通过用螺钉固紧在气缸盖罩上,导流板有弯折结构,导流板是迷宫式挡油导流板。迷宫式挡油导流板在出气管至气缸入口之间,气流在挡板系统下能正反两侧撞击挡板,提高过滤效果,气流在挡板影响下,能够形成漩涡,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使用方便的一种柴油机油气预分离装。
[0004]上述现有技术中,迷宫盖板是通过螺钉固定在气缸盖罩上的,并且处在气缸盖罩的侧边,采用外挂油气分离器成本较高,漏油和低温环境下结冰风险较大,容易影响发动机缸体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集成式油气分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集成式油气分离器,包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的盖罩本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油气分离腔,所述盖罩本体上设有与油气分离腔相连通的入口和出气口,所述油气分离腔内设有多级分离机构,且多级分离机构包括沿油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分离组件,所述下壳体于各分离组件下方均设有回油通道,油气由所述入口进入油气分离腔后,通过多个分离组件对油气进行多重分离,分离出的油滴入回油通道,分离出的气体由出气口排出。
[0007]优选的,所述分离组件均包括沿油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多孔板和嵌设有吸附毛毡的挡板,所述多孔板插设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所述吸附毛毡位于挡板靠近多孔板的一侧,所述挡板位于回油通道上方,且各级分离组件中的挡板于油气分离腔内上下交错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分离组件为三个,且下壳体底部于第三分离组件下方开设有集油槽,且集油槽的底部与回油通道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回油通道底部设有回油伞阀。
[0010]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壁分别开设有与多孔板相匹配的卡槽。
[0011]优选的,所述吸附毛毡由无纺布制成。
[0012]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底面设有多条纵横交错分布的加强筋。
[0013]本技术提供了齿轮室。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集成式油气分离器,通过将具有多级分离机构的油气分离腔直接布置在盖罩中,能减去柴油机装配外挂油气分离器的工序,同时减少漏油的风险,避免冷热交替进而导致结冰故障的现象出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集成式油气分离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集成式油气分离器的A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集成式油气分离器的正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集成式油气分离器的仰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集成式油气分离器的俯视图。
[0020]图例说明:
[0021]1、盖罩本体;101、上壳体;102、下壳体;103、油气分离腔;104、入口;105、出气口;106、集油槽;107、回油伞阀;108、卡槽;109、加强筋;110、回油通道;2、分离组件;3、多级分离机构;201、多孔板;202、吸附毛毡;20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5,集成式油气分离器,包括由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组成的盖罩本体1,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之间形成油气分离腔103,盖罩本体1上设有与油气分离腔103相连通的入口104和出气口105,油气分离腔103内设有多级分离机构3,通过将具有多级分离机构3的油气分离腔103直接布置在盖罩中,能减去柴油机装配外挂油气分离器的工序,同时减少漏油的风险,且多级分离机构3包括沿油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分离组件2,多级分离组件2保证油气能够在油气分离腔103内彻底分离,下壳体102于各分离组件2下方均设有回油通道110,油气由入口104进入油气分离腔103后,通过多个分离组件2对油气进行多重分离,分离出的油滴入回油通道110,由回油通道110流到油底壳,而分离出的废气则通过出气口105排出。
[0024]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分离组件2均包括沿油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多孔板201和嵌设有吸附毛毡202的挡板203,多孔板201插设于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之间,油气进入油气分离腔103后会撞击到第一处分离组件2上的多孔板201,吸附毛毡202位于挡板203靠近多孔板201的一侧,携带小油滴的高速混合气进入第一处分离组件2上的吸附毛毡202,吸附毛毡202快速吸附部分小油滴,并让混合气快速通过,挡板203位于回油通道110上方,且各级分离组件2中的挡板203于油气分离腔103内上下交错分布,使油气绕过挡板203时分离更彻底,对有机物的吸附量大,吸附速度快。
[0025]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分离组件2为三个,且下壳体102底部于第三分离组件2下方开设有集油槽106,且集油槽106的底部与回油通道110相连通,集油槽106能让
油滴更快速的集中进最后一个回油通道110中,避免机油在靠近出气口105的地方积存,利用多级分离机构3中的多级分离组件2对混合油气进行多重分离处理后,能够最终让含有少量小油滴的混合气由出气口105排出。
[0026]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回油通道110底部设有回油伞阀107,避免从回油通道110流出的油滴流回回油通道110。
[0027]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内壁分别开设有与多孔板201相匹配的卡槽108,方便在盖罩本体1拆开后取下多孔板201进行清理。
[0028]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吸附毛毡202由无纺布制成,无纺布的纤维结构能够快速吸附部分小油滴。
[0029]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下壳体102底面设有多条纵横交错分布的加强筋109,提高盖罩本体1的整体强度。
[0030]装配时,直接将上壳体101固定在下壳体102上,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盖罩,接着将盖罩本体1安装在缸体上,让盖罩上的入口104根据发动机结构布置,寻找合适的导向进气位置,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式油气分离器,包括由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组成的盖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之间形成油气分离腔(103);所述盖罩本体(1)上设有与油气分离腔(103)相连通的入口(104)和出气口(105);所述油气分离腔(103)内设有多级分离机构(3),且多级分离机构(3)包括沿油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分离组件(2);所述下壳体(102)于各分离组件(2)下方均设有回油通道(110);油气由所述入口(104)进入油气分离腔(103)后,通过多个分离组件(2)对油气进行多重分离,分离出的油滴入回油通道(110),分离出的气体由出气口(105)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2)均包括沿油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多孔板(201)和嵌设有吸附毛毡(202)的挡板(203),所述多孔板(201)插设于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之间,所述吸附毛毡(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苗苗方绪成汪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