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景区客流动态调整景区游客容纳量的方法及装置。动态调整景区游客容纳量的方法,包括:获取游客分类数量数据;根据游客分类数量数据计算景点的初始游客容纳量;判断所述团体数量是否小于所述总团体数量;若是,则将初始游客容纳量作为第一客流调整信息输出;若否,则对初始游客容纳量进行动态调整后作为第二客流调整信息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游客信息并进行分类统计得到游客分类数量数据,使景点的初始游客容纳量根据游客分类数量数据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实际游客数量在理论上不会出现超出最大游客容纳数量。客容纳数量。客容纳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景区客流动态调整景区游客容纳量的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景区客流数据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景区客流动态调整景区游客容纳量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平台的发展,景区宣传的渠道和范围也在飞速扩大,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网红景点被挖掘和推广。而随着景点网红化所带来的问题是景区游览人数的倍增,这对于景区来说本是一件好事,然而传统的景区往往不具备根据客流情况调整游客容纳量的手段,这就导致了景区内的景点游客分布不均匀,以及景点内的实际游客数量远超景点的最大游客容纳数量的情况,这会导致景区内部拥挤,给游客带来负面的游览体验,此外,由于近年出现的疫情,景区内部对于游客客流及游客容纳量的动态调整也称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0003]其中对于景区来说,独立游客和团体游客的行为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别,各个独立游客之间的游览路线是随机的,而同一个团体内的团体游客的游览路线必然是统一的,这就导致若是将团体游客作为独立游客看待的话,在对同一个团体内的团体游客进行游览路线的推荐时会出现根据各个景点的游客容纳情况进行随机分配的情况,这必然是不会被团体游客所能够接受的,而若是简单地将团体游客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导览的话,又会出现某一个或某几个团体的团体游客进入共同的景点内而导致该景点实际游客数量远超该景点的最大游客容纳数量的情况,这就会导致上述景区内部拥挤的情况。因此,如何调整景区内各景点的游客容纳量从而实现对独立游客和团体游客进行统一且合理的接待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利技术内容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基于景区客流动态调整景区游客容纳量的方法,避免出现景点内的实际游客数量远超该景点的最大游客容纳数量的情况。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景区客流动态调整景区游客容纳量的方法,包括:
[0006]获取位于所述景区的游客信息并进行分类统计得到游客分类数量数据,所述游客分类数量数据包括总独立游客数量A1、总团体游客数量A2和总团体数量A3;
[0007]根据游客分类数量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初始游客容纳量;
[0008]获取任意所述景点接待过的团体数量,并判断所述团体数量是否小于所述总团体数量A3;
[0009]若是,则将初始游客容纳量作为第一客流调整信息输出至用于展示动态游客容纳量的终端;
[0010]若否,则对初始游客容纳量进行动态调整后作为第二客流调整信息输出至用于展示动态游客容纳量的终端。
[0011]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游客分类数量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初始游客容纳量的步骤包括:
[0012]获取所述景区内各个景点的最大游客容纳数量b;
[0013]获取总独立游客数量A1和总团体游客数量A2之和并标记为实际客流数量,获取总独立游客数量A1和总团体数量A3之和并标记为理论客流数量,并设定理论游客数量和实际游客数量之比K;
[0014]判断总独立游客数量A1是否大于总团体游客数量A2;
[0015]若是,则获取所述景点的初始游客容纳量为0.5b~b;
[0016]若否,则获取所述景点的初始游客容纳量为K*b。
[0017]进一步的,所述游客分类数量数据还包括单一团体内的团体游客数量阈值x,x≤0.5t。
[0018]进一步的,所述对初始游客容纳量进行动态调整后作为第二客流调整信息输出至用于展示动态游客容纳量的终端的步骤包括:
[0019]设定所述优化游客容纳量的动态调整周期T,
[0020]获取上一个动态调整周期T内的游客数量均值m,并判断游客数量均值m是否大于景点的最大游客容纳数量b;
[0021]若否,则当前动态调整周期T内的优化游客容纳量等于初始游客容纳量;
[0022]若是,则当前动态调整周期T内的优化游客容纳量小于初始游客容纳量;
[0023]获取当前动态调整周期T内的优化游客容纳量作为第二客流调整信息输出至用于展示动态游客容纳量的终端。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客流调整信息还包括动态调整周期T、当前时间信息及当前时间距离下一动态调整周期T的计时信息。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客流调整信息还包括动态调整周期T、当前时间信息及当前时间距离下一动态调整周期T的计时信息。
[0026]进一步的,所述当前动态调整周期T内的优化游客容纳量小于初始游客容纳量具体为:获取动态调整系数f=1
‑
(m
‑
b)/b且f≥0.5,当前动态调整周期T内的优化游客容纳量为f*初始游客容纳量。
[002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景区客流动态调整景区游客容纳量的装置,包括:
[0028]游客分类数量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位于所述景区的游客信息并进行分类统计得到游客分类数量数据,所述游客分类数量数据包括总独立游客数量A1、总团体游客数量A2和总团体数量A3;
[0029]初始游客容纳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游客分类数量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初始游客容纳量;
[0030]团体数量判断单元:用于获取任意所述景点接待过的团体数量,并判断所述团体数量是否小于所述总团体数量A3;
[0031]第一客流调整信息输出单元:当所述团体数量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则将初始游客容纳量作为第一客流调整信息输出至用于展示动态游客容纳量的终端;
[0032]第二客流调整信息输出单元:当所述团体数量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则对
初始游客容纳量进行动态调整后作为第二客流调整信息输出至用于展示动态游客容纳量的终端。
[0033]进一步的,所述初始游客容纳量计算单元包括:
[0034]最大游客容纳数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景区内各个景点的最大游客容纳数量b;
[0035]游客数量比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总独立游客数量A1和总团体游客数量A2之和并标记为实际客流数量,获取总独立游客数量A1和总团体数量A3之和并标记为理论客流数量,并设定理论游客数量和实际游客数量之比K;
[0036]游客数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总独立游客数量A1是否大于总团体游客数量A2;
[0037]第一初始游客容纳量获取模块:若游客数量判断模块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所述景点的初始游客容纳量为0.5b~b;
[0038]第二初始游客容纳量获取模块:若游客数量判断模块判断结果为否,则获取所述景点的初始游客容纳量为K*b。
[003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客流调整信息输出单元包括:
[0040]动态调整周期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所述优化游客容纳量的动态调整周期T,
[0041]游客数量均值判断模块:用于获取上一个动态调整周期T内的游客数量均值m,并判断游客数量均值m是否大于景点的最大游客容纳数量b;
[0042]第一优化游客容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景区客流动态调整景区游客容纳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位于所述景区的游客信息并进行分类统计得到游客分类数量数据,所述游客分类数量数据包括总独立游客数量A1、总团体游客数量A2和总团体数量A3;根据游客分类数量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初始游客容纳量;获取任意所述景点接待过的团体数量,并判断所述团体数量是否小于所述总团体数量A3;若是,则将初始游客容纳量作为第一客流调整信息输出至用于展示动态游客容纳量的终端;若否,则对初始游客容纳量进行动态调整后作为第二客流调整信息输出至用于展示动态游客容纳量的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基于景区客流动态调整景区游客容纳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游客分类数量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初始游客容纳量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景区内各个景点的最大游客容纳数量b;获取总独立游客数量A1和总团体游客数量A2之和并标记为实际客流数量,获取总独立游客数量A1和总团体数量A3之和并标记为理论客流数量,并设定理论游客数量和实际游客数量之比K;判断总独立游客数量A1是否大于总团体游客数量A2;若是,则获取所述景点的初始游客容纳量为0.5b~b;若否,则获取所述景点的初始游客容纳量为K*b。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基于景区客流动态调整景区游客容纳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游客分类数量数据还包括单一团体内的团体游客数量阈值x,x≤0.5b。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基于景区客流动态调整景区游客容纳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初始游客容纳量进行动态调整后作为第二客流调整信息输出至用于展示动态游客容纳量的终端的步骤包括:设定所述优化游客容纳量的动态调整周期T;获取上一个动态调整周期T内的游客数量均值m,并判断游客数量均值m是否大于景点的最大游客容纳数量b;若否,则当前动态调整周期T内的优化游客容纳量等于初始游客容纳量;若是,则当前动态调整周期T内的优化游客容纳量小于初始游客容纳量;获取当前动态调整周期T内的优化游客容纳量作为第二客流调整信息输出至用于展示动态游客容纳量的终端。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基于景区客流动态调整景区游客容纳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客流调整信息还包括动态调整周期T、当前时间信息及当前时间距离下一动态调整周期T的计时信息。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基于景区客流动态调整景区游客容纳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客流调整信息还包括动态调整周期T、当前时间信息及当前时间距离下一动态调整周期T的计时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基于景区客流动态调整景区游客容纳量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当前动态调整周期T内的优化游客容纳量小于初始游客容纳量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