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刺梨专用叶面肥技术领域的一种富硒功能性刺梨专用叶面肥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所述刺梨专用叶面肥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水2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硒功能性刺梨专用叶面肥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刺梨专用叶面肥
,具体是指一种富硒功能性刺梨专用叶面肥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槲蕨(学名:Drynaria roosii Nakaike,简写DRN)是槲蕨科槲蕨属植物,通常附生岩石上,匍匐生长,或附生树干上,螺旋状攀援,槲蕨多糖具有调节免疫、抗菌的功效。
[0003]硒的种类主要包括无机硒、有机硒两种,无机硒主要指硒酸盐、亚硒酸盐等,有机硒主要指以硒蛋白或者硒氨基酸存在于植物或者海洋生物中,是人体理想的补充硒的形式,此外,纳米硒(SeNPs)是由单质硒聚合而成,较无机硒具有低毒特性;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抗氧化、防癌抗癌等功效,但是,硒无法在体内生成,人体所需的硒只能从食物中摄取,植物是自然界硒生态循环中的关键环节和人体硒的直接来源,因此,提高农产品中硒含量至关重要。
[0004]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是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刺梨果实中蛋白质的含量为0.6
‑
0.7%,氨基酸的含量为0.12
‑
0.15%,共计有18种氨基酸,其中5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刺梨中可溶性多糖的含量为8.62
‑
10.52%,刺梨多糖不仅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和体内主要的供能和储能物质,而且广泛参加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结构、降血糖和降血脂等功效,此外刺梨还含10多种微量元素,如钙、铁、碘、锌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0005]通过外源施入硒肥可以提高刺梨果实内有机硒的含量,进而增加其经济价值,由于不同植物品种对外源硒肥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目前刺梨中外源施入硒肥的效果未知,此外,仅通过大量使用高浓度外源硒肥增加植物对硒元素的吸收可能抑制植物生长,而未被吸收的外源硒将进入土壤中,不仅仅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在施入适宜外源硒前提下提高植物对有机硒的吸收以及提高有机硒的转化是重点研究方向,此外,由于刺梨叶片含薄膜状蜡质层,表面较平滑,导致对叶面肥中硒元素吸收性差,施入效果不理想。
[0006]因此,亟需一种吸收性能好、有机硒转化效果佳的富硒功能性刺梨专用叶面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富含有机硒的功能性刺梨专用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刺梨对硒元素吸收效果差且转化效率不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提取植物槲蕨中的多糖并通过乙酰化修饰获得水溶性强的乙酰槲蕨多糖(DRNa),进一步通过DRNa修饰纳米硒SeNPs的方式,不仅增强了SeNPs的水溶性而且增强了与刺梨内SeNPs转运体的亲和性,从而显著促进了刺梨吸收效率并提高了刺梨对外源硒元素的转化性能,此外,植物促吸收剂可以减少刺梨叶片含薄膜状蜡质层对叶面水肥的阻挡,增强内部渗透压,促进刺梨吸收叶片表层水分,进而增强了对DRNa
‑
SeNPs的吸收,本专利技术制
备刺梨专用叶面肥有效的提高了刺梨对外源硒的吸收与转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富硒功能性刺梨专用叶面肥,所述刺梨专用叶面肥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0009][0010]优选地,所述刺梨专用叶面肥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0011][0012]进一步地,所述DRNa
‑
SeNPs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
[0013][0014]进一步地,所述DRNa
‑
SeNPs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1)制备DRNa;
[0016](2)取2.5
‑
3mL DRNa于烧杯中,加入40
‑
60μL亚硒酸钠,在室温下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4
‑
8小时;
[0017](3)加入200
‑
300μL抗坏血酸,然后加入体积浓度为1%的醋酸定容至5mL,混合后室温下避光放置12
‑
14小时;
[0018](4)使用透析袋透析24小时,去除未反应溶液,制备得到所述DRNa
‑
SeNPs。
[0019]优选地,所述亚硒酸钠的浓度为0.10mol/L,所述抗坏血酸的浓度为0.10mol/L。
[0020]优选地,所述DRNa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1)槲蕨多糖的提取:取槲蕨洗净,晾干后经60℃烘干1
‑
3小时,粉碎得到干粉,称取所述干粉并按体积比1∶20加水,于100℃水浴中浸泡3小时,10000rpm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并加入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4℃冷藏12
‑
14小时,然后10000rpm离心30分钟得到沉淀物,将所述沉淀物冷冻干燥制备得到所述槲蕨多糖;
[0022](2)槲蕨多糖的乙酰化:取所述槲蕨多糖配制为浓度为40mg/mL的水溶液,使用NaOH调节pH为9.0,加入5
‑
8mL浓度为30mg/mL的甲酰胺,搅拌反应3
‑
4小时,10000rpm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并加入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4℃冷藏12
‑
14小时,10000rpm离心30分钟得到所述DRNa。
[0023]进一步地,所述磷离子补充剂包括过磷酸钙、聚磷酸铵、磷酸二氢钾、磷酸一铵的一种或者多种。
[0024]进一步地,所述植物促吸收剂由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呈2:1组合配制所得。
[0025]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富硒功能性刺梨专用叶面肥的生产方法,所述刺梨专用叶面肥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水150
‑
200份、DRNa
‑
SeNPs 75
‑
95份、硝酸铵5
‑
8份、硼酸5
‑
8份、螯合铁2
‑
3份、锌2
‑
3份、磷离子补充剂1
‑
4份、植物促吸收剂2
‑
3份的配比,取所述DRNa
‑
SeNPs溶于水中,加入所述植物促吸收剂,混和后加入硝酸铵、硝酸铵、螯合铁、锌、磷离子补充剂,即可制备得到所述刺梨专用叶面肥。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富硒功能性刺梨专用叶面肥的应用,所述应用为将所述刺梨专用叶面肥以喷雾形式喷施于刺梨上,提高刺梨的硒含量。
[0027]采用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8](1)为了解决刺梨对硒元素吸收效果差且转化效率不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提取植物槲蕨中的多糖并通过乙酰化修饰获得水溶性强的乙酰槲蕨多糖(DRNa),进一步通过DRNa修饰纳米硒SeNPs的方式,不仅增强了SeNPs的水溶性而且增强了与刺梨内SeNPs转运体的亲和性,从而显著促进了刺梨吸收效率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功能性刺梨专用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梨专用叶面肥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功能性刺梨专用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梨专用叶面肥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富硒功能性刺梨专用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DRNa
‑
SeNPs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富硒功能性刺梨专用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DRNa
‑
SeNPs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DRNa;(2)取2.5
‑
3mL DRNa于烧杯中,加入40
‑
60μL亚硒酸钠,在室温下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4
‑
8小时;(3)加入200
‑
300μL抗坏血酸,然后加入体积浓度为1%的醋酸定容至5mL,混合后室温下避光放置12
‑
14小时;
(4)使用透析袋透析24小时,去除未反应溶液,制备得到所述DRNa
‑
SeNPs。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富硒功能性刺梨专用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硒酸钠的浓度为0.10mol/L,所述抗坏血酸的浓度为0.10mol/L。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富硒功能性刺梨专用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DRNa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槲蕨多糖的提取:取槲蕨洗净,晾干后经60℃烘干1
‑
3小时,粉碎得到干粉,称取所述干粉并按体积比1∶20加水,于100℃水浴中浸泡3小时,10000rpm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并加入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4℃冷藏12
‑
14小时,然后10000rpm离心30分钟得到沉淀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苏志华,邹军,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财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