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074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及汽车,其中,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包括底座、缓冲帽、转动部以及安装杆,底座用以安装于车身,底座的一端设有安装槽,缓冲帽设于安装槽的槽口,用以与背门抵接,转动部沿安装槽的槽深方向的轴线转动安装于安装槽内,转动部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螺旋延伸设置,安装杆螺旋延伸设置,安装杆设于缓冲帽用以背离背门一侧端,安装杆与安装孔配合驱动转动部转动,以使得缓冲帽能够沿安装槽的槽深方向活动,通过螺纹配合的安装杆与安装孔,使得转动部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使缓冲帽自动调整至相应位置,使得缓冲帽自动适应车身与背门之间的间隙,从而解决了现有可调缓冲块调整时间较长导致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较低的问题。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背门
,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缓冲块做为汽车背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主要作用为缓冲背门与车身钣金的撞击,以防止背门和车身因撞击而造成脱漆甚至变形。传统的背门缓冲块需装配人员根据设计状态来安装,由于车身和背门受制造精度的影响,此二者间的配合间隙往往不符合设计要求,若扔按照设计状态调节缓冲块高度,则无法有效的将背门限位,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些厂家设计一种可调缓冲块,以适应车身与背门之间的间隙,但这种缓冲块需要装配人员手动进行调节,只能凭经验进行调整,无法根据背门与车身的实际间隙来调整缓冲块位置,导致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反复调节,才能将缓冲块调整至合适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可调缓冲块装配时调整时间较长导致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包括:
[0005]底座,用以安装于车身,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安装槽;
[0006]缓冲帽,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用以与背门抵接;
[0007]转动部,沿所述安装槽的槽深方向的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转动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螺旋延伸设置;以及,
[0008]安装杆,螺旋延伸设置,所述安装杆设于所述缓冲帽用以背离所述背门一侧端,所述安装杆与所述安装孔配合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以使得所述缓冲帽能够沿安装槽的槽深方向活动。
[0009]可选地,所述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转动部之间的周向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转动部的转动。
[0010]可选地,所述底座设有通孔,所述转动部的外周侧设有配合槽;
[0011]所述周向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配合槽抵接。
[0012]可选地,所述通孔设有内螺纹,对应地,所述限位杆的外周侧设有外螺纹。
[0013]可选地,所述配合槽设置多个,多个所述配合槽沿所述转动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转动部之间的轴向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转动部所述安装槽的槽深方向活动。
[0015]可选地,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设有过孔,所述安装孔包括沿所述安装槽槽深方向延伸的螺纹孔段、容设孔段以及限位孔段,所述限位孔段的内径小于所述容设孔段的内径;
[0016]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过孔与所述限位孔段穿设于所述环形限位槽内。
[0017]可选地,自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至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安装槽的内径内缩呈台
阶设置,以形成朝向所述安装槽槽口的定位台阶面;和/或,
[0018]所述转动部包括沿所述安装槽槽深方向延伸的第一转动段以及第二转动段,所述第一转动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转动段的外径,以形成朝向所述安装槽槽底的配合台阶面,用以与所述定位台阶面抵接。
[0019]可选地,所述缓冲帽的外周侧凸设有环形凸筋;
[0020]对应地,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凹设有与所述环形凸筋配合的环形凹槽。
[0021]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
[002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装配时,先将所述底座安装于车身,然后将所述背门缓缓关闭,以对所述缓冲帽施压,使得所述转动部能够在所述安装杆与安装孔的配合下转动,以使所述缓冲帽朝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移动,当背门关闭到位时,转动部停止转动,缓冲帽也停止移动,缓冲帽与背门实现零贴合,如此,通过螺纹配合的所述安装杆与所述安装孔,使得所述转动部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以使所述缓冲帽向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移动,并自动调整至相应位置,使得所述缓冲帽自动适应车身与背门之间的间隙,从而解决了现有可调缓冲块装配时调整时间较长导致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的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中的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号说明:
[0028]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31第一转动段1底座32第二转动段11安装槽4安装杆12定位台阶面5周向限位结构13环形限位板51限位杆14卡筋52配合槽2缓冲帽6轴向限位结构21环形凸筋61限位部3转动部200背门
[0029]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2]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缓冲块做为汽车背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主要作用为缓冲背门与车身钣金的撞击,以防止背门和车身因撞击而造成脱漆甚至变形。传统的背门缓冲块需装配人员根据设计状态来安装,由于车身和背门受制造精度的影响,此二者间的配合间隙往往不符合设计要求,若扔按照设计状态调节缓冲块高度,则无法有效的将背门限位,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些厂家设计一种可调缓冲块,以适应车身与背门之间的间隙,但这种缓冲块需要装配人员手动进行调节,只能凭经验进行调整,无法根据背门与车身的实际间隙来调整缓冲块位置,导致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反复调节,才能将缓冲块调整至合适位置。
[003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可调缓冲块装配时调整时间较长导致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用以安装于车身,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安装槽;缓冲帽,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用以与背门抵接;转动部,沿所述安装槽的槽深方向的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转动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螺旋延伸设置;以及,安装杆,螺旋延伸设置,所述安装杆设于所述缓冲帽用以背离所述背门一侧端,所述安装杆与所述安装孔配合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以使得所述缓冲帽能够沿安装槽的槽深方向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转动部之间的周向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转动部的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通孔,所述转动部的外周侧设有配合槽;所述周向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配合槽抵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有内螺纹,对应地,所述限位杆的外周侧设有外螺纹。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设置多个,多个所述配合槽沿所述转动部的周向间隔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背门缓冲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扬刘强唐毅朱春州蒋良春周云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