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071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包括主握杆,主握杆呈“U”形状,主握杆外端的中部开设有握槽,主握杆两端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主握杆通过连接杆套接有移动架,移动架也呈“U”形状,移动架的内壁共同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远离移动架的一端开设有安装腔,固定座通过安装腔填充有安装板,安装板呈“L”状,安装板外弹性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副指环,主握杆远离移动架一端的内壁共同安装有主指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不同手型的患者使用,使用适配性较高,同时还能够实现双向的手指运动康复训练,适应性调节训练强度,有利于患者手指的康复。有利于患者手指的康复。有利于患者手指的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神经内科
,尤其涉及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而脑血管疾病极易引起患者手部痉挛即手指无法展开的情况,现有的解决方法多采用患者使用手指训练装置进行手指的机能训练,而现有的患者在进行手指的训练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手型,且处于不同训练阶段的患者无法自主控制训练强度,不利于患者手指的康复,不利于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包括主握杆,所述主握杆呈“U”形状,所述主握杆外端的中部开设有握槽,所述主握杆两端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主握杆通过连接杆套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也呈“U”形状,所述移动架的内壁共同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远离移动架的一端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固定座通过安装腔填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呈“L”状,所述安装板外弹性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副指环,所述主握杆远离移动架一端的内壁共同安装有主指环,所述主指环处于主握杆的中间位置,所述主握杆的两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定位孔,所述主握杆通过两端的定位孔插设有插杆,所述插杆与主指环相滑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主指环后端的两侧共同开设有插孔,所述插杆通过插孔与主指环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插杆延伸至主握杆外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插杆与把手所组成的整体呈“L”状。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副弹簧,所述副弹簧远离安装板的一端与副指环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架对应连接杆的架体部分开设有插设腔,所述移动架通过插设腔的内底端固定安装有主弹簧,所述主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相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全部没入移动架内的插设腔时,所述主握杆与移动架相接触。
[0011]本技术提出的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0012]1、患者需要进行手指康复锻炼时,医护人员辅助将患者手指上的大拇指对应主指环完成插设,随即将其余手指对应副指环插入,根据患者的手指痉挛情况,调整插杆位于定位孔内的位置,随即完成主指环的固定,在不同的定位孔的作用下,实现主指环与副指环之
间的距离调整,从而适应不同手型的患者使用,提升使用适配性;
[0013]2、通过手指反复的做“握拳”动作,即大拇指以及其余四指均向掌心方向靠近,在“握拳”动作进行过程中,四指对应的副指环向主指环的方向靠近,且在副弹簧的作用下,提供四指施力方向的反方向力;同时,在“握拳”动作进行过程中,大拇指对应的主指环向副指环的方向靠近,且在主握杆与移动架之间的主弹簧的作用下,提供大拇指施力方向的弹力,达到提升对手指运动的施加压力,从而实现对手指痉挛情况的缓慢恢复。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的部分结构剖切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的手指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的仰视图。
[0019]图中:1、主握杆;2、移动架;3、连接杆;4、固定座;5、副指环;6、主指环;7、把手;8、插杆;9、定位孔;10、主弹簧;11、安装板;12、副弹簧;13、插孔;14、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参照图1

5,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包括主握杆1,主握杆1呈“U”形状,主握杆1外端的中部开设有握槽14,主握杆1两端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主握杆1通过连接杆3套接有移动架2,移动架2也呈“U”形状,移动架2的内壁共同安装有固定座4,固定座4远离移动架2的一端开设有安装腔,固定座4通过安装腔填充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呈“L”状,安装板11外弹性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副指环5,主握杆1远离移动架2一端的内壁共同安装有主指环6,主指环6处于主握杆1的中间位置。
[0023]主握杆1的两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定位孔9,主握杆1通过两端的定位孔9插设有插杆8,插杆8与主指环6相滑动连接,主指环6后端的两侧共同开设有插孔13,插杆8通过插孔13与主指环6滑动连接,插杆8延伸至主握杆1外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7,插杆8与把手7所组成的整体呈“L”状,安装板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副弹簧12,副弹簧12远离安装板11的一端与副指环5相连接。
[0024]移动架2对应连接杆3的架体部分开设有插设腔,移动架2通过插设腔的内底端固定安装有主弹簧10,主弹簧10的另一端与连接杆3相固定连接,连接杆3全部没入移动架2内
的插设腔时,主握杆1与移动架2相接触。
[0025]使用原理及优点:该装置在使用时,患者需要进行手指康复锻炼时,医护人员辅助将患者手指上的大拇指对应主指环6完成插设,随即将其余手指对应副指环5插入,根据患者的手指痉挛情况,调整插杆8位于定位孔9内的位置,随即完成主指环6的固定,在不同的定位孔9的作用下,实现主指环6与副指环5之间的距离调整,从而适应不同手型的患者使用,提升使用适配性。
[0026]通过手指反复的做“握拳”动作,即大拇指以及其余四指均向掌心方向靠近,在“握拳”动作进行过程中,四指对应的副指环5向主指环6的方向靠近,且在副弹簧12的作用下,提供四指施力方向的反方向力;
[0027]同时,在“握拳”动作进行过程中,大拇指对应的主指环6向副指环5的方向靠近,且在主握杆1与移动架2之间的主弹簧10的作用下,提供大拇指施力方向的弹力,达到提升对手指运动的施加压力,从而实现对手指痉挛情况的缓慢恢复。
[0028]综上:该装置能够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包括主握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握杆(1)呈“U”形状,所述主握杆(1)外端的中部开设有握槽(14),所述主握杆(1)两端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所述主握杆(1)通过连接杆(3)套接有移动架(2),所述移动架(2)也呈“U”形状,所述移动架(2)的内壁共同安装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远离移动架(2)的一端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固定座(4)通过安装腔填充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呈“L”状,所述安装板(11)外弹性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副指环(5),所述主握杆(1)远离移动架(2)一端的内壁共同安装有主指环(6),所述主指环(6)处于主握杆(1)的中间位置,所述主握杆(1)的两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定位孔(9),所述主握杆(1)通过两端的定位孔(9)插设有插杆(8),所述插杆(8)与主指环(6)相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指环(6)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