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069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换热器。它还包括设于壳体内上下两个由三层双面复合层板形成的上腔体制冷剂转换流道和下腔体制冷剂转换流道,所述壳体内部布置多排多通道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内部通道形成制冷剂通道,所述散热管之间设有扰流片与散热管配合形成防冻液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更简单,通用性更强,可延长冷却液流程,增强防冻液的扰流,提高换热效率,承受CO2工质的高压,制冷剂侧的耐压能力较高。制冷剂侧的耐压能力较高。制冷剂侧的耐压能力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用热交换器
,具体涉及一种水冷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CO2是天然物质,ODP=0,GWP=1。使用CO2作为制冷工质,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可以减少全球温室效应,来源广泛,勿需回收,可以大大降低制冷剂替代成本,节约能源,从根本上解决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0003]CO2热泵低温制热效果更佳,可提高车辆冬季行驶里程。二氧化碳热泵空调在低温下比R134A型热泵能源利用率更高,以更少的耗电量达到相同的制热效果,进而增加新能源车的行驶里程。
[0004]如专利CN111256389A,提供了一种换热器,采用两根挤压管折弯,流程数量较多(7个流程),则制冷剂侧的流阻比较大,能耗增加;且防冻液则直接从散热管空隙中流过,无扰流片对防冻液进行充分扰流换热,无法充分利用制冷剂侧释放的热量;此设计中的挤压管需要多道折弯,对零件的工艺要求高且制作成本高,另外在折弯处可能存在壁厚减薄的现象,其耐压强度相应降低;此结构无法在厚度方向上拓展;制冷剂侧与防冻液侧的流体流向在部分区域同向,未有效利用逆向流换热。
[0005]又如专利CN111256392A,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制冷剂从入口处进入汇集管后,在厚度方向通过集流管上的对流窗口散布在三个通道中,但由于对流窗口扰流阻力的存在,制冷剂无法有效在芯子厚度方向扩散,使得芯子的换热性能降低。
[0006]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水冷换热器成为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冷换热器。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冷换热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上下两个由三层双面复合层板形成的上腔体制冷剂转换流道和下腔体制冷剂转换流道,所述壳体内部布置多排多通道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内部通道形成制冷剂通道,所述散热管之间设有扰流片与散热管配合形成防冻液通道。
[0009]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壳体外部设有两个管接头,所述两个管接头分别连接入水口和出水口。
[0010]进一步优选的结构,上盖板、上换流板、主片共同形成上腔体制冷剂转换流道;主片、下换流板、下盖板共同形成下腔体制冷剂转换流道。
[0011]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上盖板上开设制冷剂出口、制冷剂入口和定位孔。
[0012]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上换流板上开设制冷剂出口汇集通道、上盖板前后换流孔和制冷剂入口分布通道,其中,制冷剂出口汇集通道与制冷剂出口上下对应,制冷剂入口分布通道与制冷剂入口上下对应。
[0013]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散热管包括第一排散热管、第二排散热管、第三排散热管
和第四排散热管。
[0014]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制冷剂入口分布通道与第一排散热管上下对应,所述上盖板前后换流孔与第二排散热管、第三排散热管上下对应,所述制冷剂出口汇集通道与第四排散热管上下对应。
[0015]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主片上开设若干排孔。
[0016]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下换流板上开设下盖板前后换流孔,所述下盖板前后换流孔与第一排散热管、第二排散热管、第三排散热管和第四排散热管上下对应。
[0017]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壳体周圈由前侧板、边板和后侧板围成。
[0018]本专利技术内部介质为制冷剂CO2,换热对象为防冻液的换热器。
[0019]本专利技术结构更简单,通用性更强,可延长冷却液流程,增强防冻液的扰流,提高换热效率,承受CO2工质的高压,制冷剂侧的耐压能力较高。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1、本专利技术采用多排微通道散热管,保证了制冷剂能充分排布至各排散热管,确保制冷剂在换热器内部充分的行程;其次,制冷剂侧与防冻液侧流体流动方向充分对流,保证换热充分;另外,防冻液侧采用扰流片,使防冻液能充分的扰动,并吸收制冷剂侧释放的热量,使芯子换热性能更优。
[0022]2、本专利技术上下集流腔体采用三层板设计,每层板因功能的不同有不同尺寸的孔,形成合理大小的空间,使制冷剂在腔体中充流动,同时相对小的流动空间保证CO2空调系统高压下换热芯子耐压强度。
[0023]3、本专利技术可在换热器高度、宽度方向均进行拓展,满足多级别的性能需求,同时可最大程度优化零件成本;另外,经过一定修正可适用于CO2水冷蒸发器,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爆炸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散热管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4的侧视图;
[0029]图6为第一排散热管至第四排散热管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上换流板俯视图;
[0031]图8为主片俯视图;
[0032]图9为下换流板俯视图。
[0033]图中,101

上盖板、102

上换流板、103

主片、104

下换流板、105

下盖板、106

管接头、107

前侧板、108

边板、109

后侧板、110

散热管、112

扰流片、1011

制冷剂出口、1012

制冷剂入口、1013

定位孔、1021

制冷剂出口汇集通道、1022

上盖板前后换流孔、1023

制冷剂入口分布通道、1031

排孔、1041

下盖板前后换流孔、1071

入水口、1072

出水口、1101

第一排散热管、1102

第二排散热管、1103

第三排散热管、1104

第四排散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它们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限定。
[0035]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上下两个由三层双面复合层板形成的上腔体制冷剂转换流道和下腔体制冷剂转换流道,所述壳体内部布置多排多通道散热管110,所述散热管110内部通道形成制冷剂通道,所述散热管110之间设有扰流片112与散热管110配合形成防冻液通道。
[0036]所述壳体外部设有两个管接头106,所述两个管接头106分别连接入水口1071和出水口1072。
[0037]上盖板101、上换流板102、主片103共同形成上腔体制冷剂转换流道;主片103、下换流板104、下盖板105共同形成下腔体制冷剂转换流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换热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壳体内上下两个由三层双面复合层板形成的上腔体制冷剂转换流道和下腔体制冷剂转换流道,所述壳体内部布置多排多通道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内部通道形成制冷剂通道,所述散热管之间设有扰流片与散热管配合形成防冻液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部设有两个管接头,所述两个管接头分别连接入水口和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盖板、上换流板、主片共同形成上腔体制冷剂转换流道;主片、下换流板、下盖板共同形成下腔体制冷剂转换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上开设制冷剂出口、制冷剂入口和定位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换流板上开设制冷剂出口汇集通道、上盖板前后换流孔和制冷剂入口分布通道,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惠明袁雪娜陈祥秋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