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新强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给排水施工用送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057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给排水施工用送管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给排水管道施工时不便将管道下放至沟槽内的问题。一种市政给排水施工用送管装置,包括第一管道承接座,第一管道承接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承接座,第一管道承接座与第二管道承接座呈左右对称设置,第二管道承接座与第一管道承接座的结构相似,第一管道承接座包括支撑板,支撑板靠近第二管道承接座的一侧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活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管道承接座和第二管道承接座的配合,实现了将给排水管道从沟渠顶部下方至沟渠内的效果,有效提升了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的送管便利性且降低了人工劳作负担。便利性且降低了人工劳作负担。便利性且降低了人工劳作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给排水施工用送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给排水管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市政给排水施工用送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市政给排水系统承担了向城市内的居民以及生产单位供给日常以及生产用水的功能,同时还承担了收集、输送以及处理废水的功能,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最为基础且重要的即是管道线施工步骤,在铺设给排水管道系统的管道时多采用直埋法,施工流程是于预先根据管道尺寸开挖沟槽,随后将管道下放入沟槽内。
[0003]在将管道下放至沟槽内时,现今的操作方式是利用支撑衡量和绳索的配合通过吊装的方式将管道逐渐下降至与沟槽底接触,然而,在此过程中,为了铺设多节管道需要架设许多衡量,且需要人工搬运钢管且利用绳索缠绕固定钢管,操作繁杂、效率低且人工劳作负担大,针对此问题,可提出一种市政给排水施工用送管装置,提升送管效率以及操作便利性,同时降低人工劳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给排水施工用送管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给排水管道施工时不便将管道下放至沟槽内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市政给排水施工用送管装置,包括第一管道承接座,第一管道承接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承接座,第一管道承接座与第二管道承接座呈左右对称设置,第二管道承接座与第一管道承接座的结构相似;
[0007]第一管道承接座包括支撑板,支撑板靠近第二管道承接座的一侧通过支撑杆转动连接有活动板,支撑杆贯穿活动板且与支撑板固定板连接,活动板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底板且支撑板呈倾斜结构,两个支撑板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呈线性阵列分布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均通过连接座与活动板连接,连接座位于活动板的底部且与活动板固定连接,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座转动连接,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自锁式万向轮以及控制盒,所有的气缸均与控制盒电性连接。
[0008]优选的,第一管道承接座内的活动板为单块整板结构,第二管道承接座内的活动板有两块单板组成且两块单板对称分布在第一管道承接座内的活动板的两侧,第一管道承接座和第二管道承接座在结构上除活动板的结构相似但不相同以及相同的结构尺寸不同外均相同。
[0009]优选的,底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支撑板远离活动板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若干个呈线性阵列分布的滚轮。
[0011]优选的,活动板内开设有通槽且通槽内转动安装有若干个呈线性阵列分布的支撑辊。
[0012]优选的,支撑板远离活动板的设置有上料板,上料板的结构以及上料板与支撑板的连接方式均与活动板相同。
[0013]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通过第一管道承接座和第二管道承接座内的活动板、底板、气缸、支撑板以及自锁式万向轮的配合,实现了在活动板的下旋过程中逐渐将给排水管道从沟渠正上方下放至沟渠内的效果,且施工过程中,人工仅需将给排水管道移动至装置顶部并操作控制盒即可,大大提升送管过程的便利性以及送管效率。
[0015]本技术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通过上料板、支撑板、活动板以及支撑辊的配合,为人工移动管道至装置顶部提供了倾斜的支撑台面,且减小了管道的移动阻力,在人工移动给排水管道的过程中实现了省力并提升便利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侧视示意图;
[0019]图2为第一管槽承接座展开状态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管道承接座;2、第二管道承接座;3、支撑板;4、活动板;5、底板;6、气缸;7、自锁式万向轮;8、上料板;9、支撑辊;10、滚轮;11、控制盒;12、连接座;13、通槽;14、支撑杆;15、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参照图1

3,一种市政给排水施工用送管装置,包括第一管道承接座1,第一管道承接座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承接座2,第一管道承接座1与第二管道承接座2呈左右对称设置,第二管道承接座2与第一管道承接座1的结构相似;
[0024]第一管道承接座1包括支撑板3,支撑板3靠近第二管道承接座2的一侧通过支撑杆14转动连接有活动板4,支撑杆14贯穿活动板4且与支撑板3固定板连接,活动板4与支撑杆14转动连接,活动板4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底板5且支撑板3呈倾斜结构,两个支撑板3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呈线性阵列分布的气缸6,气缸6的活塞杆均通过连接座12与活动板4连接,连接座12位于活动板4的底部且与活动板4固定连接,气缸6的活塞杆与连接座12转动连接,支撑板3的底部安装有自锁式万向轮7以及控制盒11,所有的气缸6均与控制盒11电性连接。
[0025]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0026]在使用此送管装置将管道下放至沟槽内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第一管道承接座1和第二管道承接座2架设在沟槽两侧的边坡15上,此时,第一管道承接座1和第二管道承接座2内的活动板4均处于展开至水平的状态,随后可将管道移动至两个活动板4的顶部,随后操作控制盒11开启气缸6使气缸6的活塞杆逐渐缩短,在此过程中,第一管道承接座1和第二管道承接座2内的活动板4均同步向下旋转,则管道可自动滚动至沟槽的正上方且高度逐渐下降,最终,管道可从第一管道承接座1和第二管道承接座2内的活动板4中间下滑至沟槽内,随后再沿管道铺设的路线移动第一管道承接座1和第二管道承接座2,并操作控制盒11开启气缸6,使气缸6的活塞杆伸长至第一管道承接座1和第二管道承接座2内的活动板4恢复至水平状态,重复以上步骤即可铺设下一节管道。
[0027]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
[0028]此送管装置可将给排水管道从沟渠正上方下放至沟渠内,且下放速度均匀可控,在下放过程中,人工仅需将管道移动至装置顶部,有效提升了送管效率和操作便利性,同时降低了人工劳作负担。
[0029]进一步的,第一管道承接座1内的活动板4为单块整板结构,第二管道承接座2内的活动板4有两块单板组成且两块单板对称分布在第一管道承接座1内的活动板4的两侧,第一管道承接座1和第二管道承接座2在结构上除活动板4的结构相似但不相同以及相同的结构尺寸不同外均相同,则第一管道承接座1和第二管道承接座2均可采用较长的活动板4且不会相互干扰,有利于降低管道脱离活动板4时的高度。
[0030]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给排水施工用送管装置,包括第一管道承接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承接座(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承接座(2),所述第一管道承接座(1)与第二管道承接座(2)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管道承接座(2)与第一管道承接座(1)的结构相似;所述第一管道承接座(1)包括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靠近第二管道承接座(2)的一侧通过支撑杆(14)转动连接有活动板(4),所述支撑杆(14)贯穿活动板(4)且与支撑板(3)固定板连接,所述活动板(4)与支撑杆(14)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4)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底板(5)且支撑板(3)呈倾斜结构,两个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呈线性阵列分布的气缸(6),所述气缸(6)的活塞杆均通过连接座(12)与活动板(4)连接,所述连接座(12)位于活动板(4)的底部且与活动板(4)固定连接,所述气缸(6)的活塞杆与连接座(12)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3)的底部安装有自锁式万向轮(7)以及控制盒(11),所有的所述气缸(6)均与控制盒(11)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新强
申请(专利权)人:万新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