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连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接口电子连接线,包括线缆组件、接头组件、调节组件、收纳组件和连线组件;所述接头组件固定安装在线缆组件的一端;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壳体、连接板和连接筒,所述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一端端口处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内螺纹与接头组件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位于内螺纹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若干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筒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连接筒内开设有空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得在使用所述多接口电子连接线时,其内部的线缆不会缠绕在一起,使用更便利。便利。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接口电子连接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多接口电子连接线。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连接线是连接电气线路的组件之一,主要是在器件与组件、组件与机柜、系统与子系统之间起电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并且保持系统与系统之间不发生信号失真和能量损失的变化,其品质好坏关系到系统设备整体运作的可靠性。目前,手机、Mp3、数码相机、移动硬盘等数码产品通常使用连接线进行充电或与电脑连接进行充电或数据交换,但市场上的数码产品种类繁多,各产品出于本身特点的考虑,所使用的数据接口的标准并不一致,使得消费者在使用这些数码产品进行充电或数据交换时,必须使用各自专用的连接线,造成了连接线通用性差的缺陷,给数码产品的充电和数据交换带来了诸多不便。
[0003]近两年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一拖二、一拖三的多功能数据线,通过一个输入接口连接几个不同型号的输出接口,这种多功能的数据线虽然解决了连接线通用性差的缺陷,但是同时也不可避免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这种多功能的数据线是在输入接口的地方接出几条线路,每条线路单独对应连接一个输出接口,这样就显得线路过多,在使用多根电子连接线的时候会让其内部的电线缠绕在一起,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接口电子连接线,包括线缆组件、接头组件、调节组件、收纳组件和连线组件;所述接头组件固定安装在线缆组件的一端;
[0005]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壳体、连接板和连接筒,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壳体靠近线缆组件的一端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若干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筒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连接筒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线缆组件的主体螺旋绕在所述连接筒的外周;
[0006]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线缆组件的一端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壳体内靠近所述安装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固定块和环形的凸阶,所述凸阶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凸阶和所述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固定槽和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转板,所述转板封闭所述安装通孔,所述转板一端开设有滑孔,所述线缆组件主体滑动连接在滑孔内;所述转板侧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滑块,所述滑块被所述弹性组件挤压卡固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滑块滑出所述固定槽的滑动距离小于所述弹性组件的最大形变量。
[0007]进一步的,所述线缆组件包括保护套、主线缆和若干组副线缆;所述保护套的一端与接头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线缆和副线缆均设置在保护套内;所述主线缆的一端和连线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副线缆的一端与收纳组件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线缆包括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呈直线状态;所述第一线段位于保护套内;所述第二线段呈螺旋状,所述第二线段贯穿接头组件且螺旋绕在所述连接筒的外周;所述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线段的另一端与连线组
件电性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副线缆包括第三线段、第四线段和第一接头;所述第三线段呈直线状态;所述第三线段位于保护套内;所述第四线段呈曲线状,所述第四线段贯穿接头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第四线段位于收纳组件内;所述第三线段和第四线段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线段的另一端与第一接头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接头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端与保护套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端口处设有外螺纹头;
[0011]所述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一端端口处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头螺纹连接;所述转板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挤压所述第二线段的挤压凸部,所述挤压凸部滑动在所述连接筒的外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外壁上套接有空心轴承座,所述空心轴承座靠近调节组件的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一安装环上安装有百褶伸缩套。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若干组第二通孔;所述主线缆贯穿第一通孔,所述副线缆贯穿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外壁上套接有第二安装环,所述百褶伸缩套远离第一安装环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环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收纳组件与空腔的内壁形成若干组第一收纳腔和若干组第二收纳腔;所述连线组件包括若干组接头部,所述接头部分别与主线缆电性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接头部包括分线、卡接柱和第二连接头;所述分线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头电性连接,所述分线的另一端与主线缆电性连接;所述卡接柱过盈卡接在分线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卡接柱包括第二卡块;所述卡接柱的外壁上还开设有若干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块移动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槽的顶端为开放式结构,所述第二卡块设置为磁铁,可吸附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将主线缆的第二线段环绕在连接筒的外周,通过按压转板,使转板脱出与固定槽的连接,进而使得转板可进行旋转,并带动外护层滑出第二壳体或收纳至第二壳体内侧。从而实现了连线组件向第二壳体内收缩、或向外延出目的,提高了整体使用的兼容性。
[0019]2、通过将不同卡接柱上的第二卡块卡接入相邻卡接柱上的第二卡槽内,来调节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移量,从而应对不同长度的需求,且能将不同卡接柱固定在一起,在使用更方便的同时也不会使各组分线缠绕。
[0020]3、通过将不使用的第二连接头卡接入所述第二收纳腔内,避免多余的第二连接头发生干扰。
[0021]4、通过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结合处设置百褶伸缩套,使得第二壳体无论靠近还是远离第一壳体,其结合处都不会进入灰尘,并且由于第一安装环与空心轴承座之间为转动连接关系,使得第二壳体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导致百褶伸缩套发生扭曲,以此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0022]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线的剖视示意图;
[0027]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调节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5示出了图3中X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9]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收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卡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接口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组件(1)、接头组件(2)、调节组件(3)、收纳组件(4)和连线组件(5);所述接头组件(2)固定安装在线缆组件(1)的一端;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第二壳体(31)、连接板(32)和连接筒(33),所述连接板(32)位于所述第二壳体(31)靠近线缆组件(1)的一端所述连接板(3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21)和若干组第二通孔(322);所述连接筒(3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31)内;所述连接筒(33)内开设有空腔(331);所述线缆组件(1)的主体螺旋绕在所述连接筒(33)的外周;所述第二壳体(31)远离所述线缆组件(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壳体(31)内靠近所述安装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固定块(312)和环形的凸阶(313),所述凸阶(313)上设置有固定槽(311),所述凸阶(313)和所述固定块(312)之间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固定槽(311)和所述固定块(312)之间设有转板(140),所述转板(140)封闭所述安装通孔,所述转板(140)一端开设有滑孔(141),所述线缆组件(1)主体滑动连接在滑孔(141)内;所述转板(140)侧壁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滑块(142),所述滑块(142)被所述弹性组件挤压卡固在所述固定槽(311)内,所述滑块(142)滑出所述固定槽(311)的滑动距离小于所述弹性组件的最大形变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口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组件(1)包括保护套(11)、主线缆(12)和若干组副线缆(13);所述保护套(11)的一端与接头组件(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线缆(12)和副线缆(13)均设置在保护套(11)内;所述主线缆(12)的一端和连线组件(5)电性连接;所述副线缆(13)的一端与收纳组件(4)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接口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缆(12)包括第一线段(121)和第二线段(122);所述第一线段(121)呈直线状态;所述第一线段(121)位于保护套(11)内;所述第二线段(122)呈螺旋状,所述第二线段(122)贯穿接头组件(2)且螺旋绕在所述连接筒(33)的外周;所述第一线段(121)与第二线段(12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线段(122)的另一端与连线组件(5)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接口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线缆(13)包括第三线段(131)、第四线段(132)和第一接头(133);所述第三线段(131)呈直线状态;所述第三线段(131)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康特讯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