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折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022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折弯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折弯器,包括快拆组件,其包括底座、开孔装配板、推杆、第一折弯轮、环槽、插杆、凹槽、限位杆、弹簧、钢索与拉板,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开孔装配板,所述推杆固定连接在开孔装配板的右侧,所述开孔装配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折弯轮,所述第一折弯轮的内部开设有环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开孔装配板放置在底座上,从而促使插杆插入开孔装配板内并与第一折弯轮插接,随之通过弹簧推动限位杆从凹槽内弹出并与环槽插接,从而将第一折弯轮与开孔装配板装配在底座上,通过拉簧牵引固定杆下移并与第二折弯轮插接,从而将第二折弯轮装配在开孔装配板内,因此装置装配起来简单方便。因此装置装配起来简单方便。因此装置装配起来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折弯器


[0001]本技术涉及折弯器
,特别是一种便携式折弯器。

技术介绍

[0002]铁片与管子在使用时需要将其折成指定的弯度,因此需要通过折弯器对铁片与管子进行弯折。
[0003]现有的部分折弯器在装配时通过螺栓对零件进行固定,操作员需要将多个螺栓依次拧紧,因此装置在装配时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一种便携式折弯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便携式折弯器。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折弯器,包括快拆组件和弯折组件;其中快拆组件,包括底座、开孔装配板、推杆、第一折弯轮、环槽、插杆、凹槽、限位杆、弹簧、钢索与拉板,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开孔装配板,所述推杆固定连接在开孔装配板的右侧,所述开孔装配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折弯轮,所述第一折弯轮的内部开设有环槽,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活动插接在开孔装配板的侧面,且插杆与第一折弯轮活动插接,所述插杆的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限位杆活动插接在凹槽的内壁,所述限位杆的尾端与凹槽的内壁通过弹簧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杆的首端与环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插杆的下端设置有拉板,所述钢索的一端与限位杆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钢索的另一端与拉板的顶面固定连接;弯折组件,其包括第二折弯轮、固定杆、拉簧与限位板,所述第二折弯轮设置在开孔装配板的内部,所述固定杆活动插接在开孔装配板的顶面,所述固定杆活动插接在第二折弯轮的顶面,所述固定杆的侧面与开孔装配板的顶面通过拉簧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在底座的顶面。
[000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将开孔装配板放置在底座上,从而促使插杆插入开孔装配板内并与第一折弯轮插接,随之通过弹簧推动限位杆从凹槽内弹出并与环槽插接,从而将第一折弯轮与开孔装配板装配在底座上,通过拉簧牵引固定杆下移并与第二折弯轮插接,从而将第二折弯轮装配在开孔装配板内。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折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开孔装配板的形状为C形,所述开孔装配板的顶面与底面均开设有两个圆孔。
[00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左侧圆孔便于将插杆插入开孔装配板内部,通过右侧圆孔便于将固定杆插入开孔装配板内部。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折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橡胶条,若干个所述橡胶条等距离呈直线分布在底座的底面。
[001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若干个橡胶条配合便于增加底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操作员使用装置时底座随之一同移动的可能。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折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推杆的长度是开孔装配板长度的两倍,所述推杆的侧面固定套接有防滑套。
[001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推杆便于操作员推动开孔装配板与第二折弯轮偏转,进而便于对钢管进行弯折。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折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环槽内壁的高度与限位杆的直径相等,所述限位杆靠近环槽的一端做圆角处理。
[001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限位杆与环槽插接便于对第一折弯轮进行限位,从而减少第一折弯轮与插杆分离的可能。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折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凹槽关于插杆对称。
[001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两个凹槽配合便于对两个限位杆进行收纳,从而通过两个限位杆与环槽配合便于减少第一折弯轮自动与插杆分离的可能。
[0019]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折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钢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钢索分别设置在两个限位杆的侧面,所述钢索活动插接在插杆的内部。
[002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拉板带动两个钢索移动并促使两个限位杆同时收纳进凹槽内部,从而促使开孔装配板与第一折弯轮失去限位。
[0021]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折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拉板由圆盘与圆环组成,所述圆环固定连接在圆盘的底面。
[002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圆环便于操作员拉动圆盘与钢索移动。
[0023]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折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杆的形状为T形,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环。
[002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拉环便于操作员拉动固定杆移动并与第二折弯轮分离,从而便于操作员对第二折弯轮进行更换。
[0025]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折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板在第二折弯轮的侧面,所述限位板的侧面与所述开孔装配板的侧面贴合。
[002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限位板便于对钢管进行限位,从而促使第二折弯轮与开孔装配板偏转时能够对钢管进行弯折。
[0027]本技术有益效果为:
[0028]1、通过将开孔装配板放置在底座上,从而促使插杆插入开孔装配板内并与第一折弯轮插接,随之通过弹簧推动限位杆从凹槽内弹出并与环槽插接,从而将第一折弯轮与开孔装配板装配在底座上,通过拉簧牵引固定杆下移并与第二折弯轮插接,从而将第二折弯轮装配在开孔装配板内,因此装置装配起来简单方便;
[0029]2、通过拉动拉板带动钢索移动,从而通过钢索带动限位杆移动至凹槽内并环槽分离,此时第一折弯轮与开孔装配板实现限位,从而便于操作员对装置进行拆解,进而便于操作员对装置进行携带。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3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展开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6]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折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快拆组件(100),包括底座(101)、开孔装配板(102)、推杆(103)、第一折弯轮(104)、环槽(105)、插杆(106)、凹槽(107)、限位杆(108)、弹簧(109)、钢索(110)与拉板(111);所述底座(101)的顶面设置有开孔装配板(102),所述推杆(103)固定连接在开孔装配板(102)的右侧,所述开孔装配板(10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折弯轮(104),所述第一折弯轮(104)的内部开设有环槽(105),所述底座(101)的顶面固定插接有插杆(106),所述插杆(106)活动插接在开孔装配板(102)的侧面,且插杆(106)与第一折弯轮(104)活动插接,所述插杆(106)的侧面开设有凹槽(107),所述限位杆(108)活动插接在凹槽(107)的内壁,所述限位杆(108)的尾端与凹槽(107)的内壁通过弹簧(109)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杆(108)的首端与环槽(105)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插杆(106)的下端设置有拉板(111),所述钢索(110)的一端与限位杆(108)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钢索(110)的另一端与拉板(111)的顶面固定连接;弯折组件(200),其包括第二折弯轮(201)、固定杆(202)、拉簧(203)与限位板(204),所述第二折弯轮(201)设置在开孔装配板(102)的内部,所述固定杆(202)活动插接在开孔装配板(102)的顶面,所述固定杆(202)活动插接在第二折弯轮(201)的顶面,所述固定杆(202)的侧面与开孔装配板(102)的顶面通过拉簧(203)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204)固定连接在底座(101)的顶面。2.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子健刘健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