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998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5
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循环(10)、加热部(20)及控制部(50)。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11)、冷凝器(12)、空调用蒸发器(15)、冷却用蒸发器(16)、空调侧流路(17b)、迂回流路(17c)及空调用流量调整部(14a)。空调侧流路形成为使制冷剂经过空调用蒸发器。迂回流路形成为使制冷剂绕过空调用蒸发器。加热部相对于送风空气的流动配置于空调用蒸发器的下游侧,对通过了空调用蒸发器的送风空气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加热。控制部具有判定部(50a)。而且,在由判定部判定为满足冷凝产生条件的情况下,作为用于抑制空调用蒸发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冷凝的冷凝抑制动作,控制部控制空调用流量调整部的工作,容许制冷剂流入空调用蒸发器。制冷剂流入空调用蒸发器。制冷剂流入空调用蒸发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空调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5月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

080913号,在此援用其记载内容。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该车辆用空调装置使用制冷循环进行车辆中的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调节以及搭载于车辆的对象设备的温度调整。

技术介绍

[0004]以往,作为与利用制冷循环进行车室内的空气调节和车载设备的温度调整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有关的技术,已知有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加热器芯加热通过制冷循环的蒸发器后的送风空气而进行车室内的空气调节。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制冷循环的制冷剂

水热交换器与蒸发器并列配置,利用制冷剂和冷却水冷却电池。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186989号公报
[0008]这里,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以没有使用蒸发器的状态进行电池的冷却的情况下,制冷剂在蒸发器的内部冷凝,有产生制冷剂的滞留的担忧。由于通过蒸发器的吸入空气的温度与制冷剂温度的关系,可以认为气相制冷剂从蒸发器的流出口侧流入至蒸发器的内部,通过与吸入空气的热交换而冷凝。
[0009]如果在蒸发器的内部产生制冷剂的滞留,则在制冷循环循环的制冷剂量变得不足,因此,制冷剂

水热交换器的冷却性能降低,被认为对电池的温度调整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空调用蒸发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冷凝从而确保冷却用蒸发器的冷却性能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001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循环、加热部以及控制部。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冷凝器、空调用蒸发器、冷却用蒸发器、空调侧流路、迂回流路以及空调用流量调整部。
[0012]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冷凝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冷凝。空调用蒸发器通过与对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的热交换而使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蒸发。冷却用蒸发器使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蒸发。空调侧流路形成为使制冷剂经过空调用蒸发器。迂回流路形成为使制冷剂绕过空调用蒸发器。空调用流量调整部配置于空调侧流路,使流入空调用蒸发器的制冷剂减压,并调整流入空调用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流量。
[0013]加热部相对于送风空气的流动配置于空调用蒸发器的下游侧,对通过了空调用蒸
发器的送风空气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加热。控制部至少控制空调用流量调整部的工作。
[0014]控制部具有判定部。当在通过空调用流量调整部禁止制冷剂流入空调用蒸发器的状态下制冷剂经由迂回流路而流通于冷却用蒸发器时,判定部判定是否满足冷凝产生条件,该冷凝产生条件是假定空调用蒸发器的内部的制冷剂产生冷凝的条件。
[0015]而且,在由判定部判定为满足冷凝产生条件的情况下,作为用于抑制空调用蒸发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冷凝的冷凝抑制动作,控制部控制空调用流量调整部的工作,容许制冷剂流入空调用蒸发器。
[0016]由此,作为制冷循环的运转方式,不使制冷剂相对于空调用蒸发器流通,而使制冷剂在冷却用蒸发器流通,并且能够实现由加热部加热送风空气的方式。在该运转方式下,由于在由空调用流量调整部禁止制冷剂流入空调用蒸发器的状态下,制冷剂经由迂回流路而流通于冷却用蒸发器,因此,可以认为产生空调用蒸发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冷凝和制冷剂的滞留。
[0017]根据车辆用空调装置,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通过判定部判定是否满足冷凝产生条件,作为冷凝抑制动作,控制空调用流量调整部的工作,容许制冷剂流入空调用蒸发器。该结果是,产生通过空调用蒸发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空调用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的冷凝和滞留。进而,通过抑制空调用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的滞留,能够确保循环于制冷循环的制冷剂量,因此,能够维持冷却用蒸发器的冷却性能。
[0018]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循环、加热部、吸入空气温度取得部、制冷剂饱和温度取得部以及控制部。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冷凝器、空调用蒸发器、冷却用蒸发器、空调侧流路、迂回流路、空调用流量调整部以及冷却用流量调整部。
[0019]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冷凝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冷凝。空调用蒸发器通过与对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的热交换而使从减压部流出的制冷剂蒸发。冷却用蒸发器配置于与空调用蒸发器不同的位置,并使从减压部流出的制冷剂蒸发。空调侧流路形成为使制冷剂经过空调用蒸发器。迂回流路形成为使制冷剂绕过空调用蒸发器。空调用流量调整部配置于空调侧流路,使流入空调用蒸发器的制冷剂减压,并调整流入空调用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流量。冷却用流量调整部使流入冷却用蒸发器的制冷剂减压,并调整流入冷却用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流量。
[0020]加热部相对于送风空气的流动配置于空调用蒸发器的下游侧,对通过了空调用蒸发器的送风空气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加热。吸入空气温度取得部取得吸入空气温度,该吸入空气温度是流入空调用蒸发器的送风空气的温度。制冷剂饱和温度取得部取得空调用蒸发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制冷剂饱和温度。控制部至少控制空调用流量调整部减压部和冷却用流量调整部的工作。
[0021]控制部具有判定部。当在通过空调用流量调整部禁止制冷剂流入空调用蒸发器的状态下制冷剂经由迂回流路而流通于冷却用蒸发器时,判定部判定是否满足冷凝产生条件,该冷凝产生条件是假定空调用蒸发器的内部的制冷剂产生冷凝的条件。
[0022]然后,在由判定部判定为满足冷凝产生条件的情况下,作为用于抑制空调用蒸发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冷凝的冷凝抑制动作,控制部调整冷却用流量调整部的减压量,以使制冷剂饱和温度低于吸入空气温度。
[0023]由此,作为制冷循环的运转方式,不使制冷剂相对于空调用蒸发器流通,而使制冷
剂在冷却用蒸发器流通,并且能够实现由加热部加热送风空气的方式。在该运转方式下,由于在由空调用流量调整部禁止制冷剂流入空调用蒸发器的状态下,制冷剂经由迂回流路而流通于冷却用蒸发器,因此,可以认为产生空调用蒸发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冷凝和制冷剂的滞留。
[0024]根据车辆用空调装置,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通过判定部判定是否满足冷凝产生条件,作为冷凝抑制动作,调整冷却用流量调整部的减压量,以使制冷剂饱和温度低于吸入空气温度。该结果是,由于空调用蒸发器的内部的制冷剂饱和温度低于吸入空气温度,因此,能够抑制空调用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的冷凝和滞留。进而,通过抑制空调用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的滞留,能够确保循环于制冷循环的制冷剂量,因此,能够维持冷却用蒸发器的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0025]根据参照了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优点变得更为明确。在附图中,
[0026]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冷循环(10),该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11)、冷凝器(12)、空调用蒸发器(15)、冷却用蒸发器(16)、空调侧流路(17b)、迂回流路(17c)及空调用流量调整部(14a),该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该冷凝器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冷凝,该空调用蒸发器通过与对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的热交换而使从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蒸发,该冷却用蒸发器使从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蒸发,该空调侧流路形成为使制冷剂经过所述空调用蒸发器,该迂回流路形成为使制冷剂绕过所述空调用蒸发器,该空调用流量调整部配置于所述空调侧流路,使流入所述空调用蒸发器的制冷剂减压,并调整流入所述空调用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流量;加热部(20),该加热部相对于所述送风空气的流动配置在所述空调用蒸发器的下游侧,对通过了所述空调用蒸发器的所述送风空气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加热;以及控制部(50),该控制部至少控制所述空调用流量调整部的工作,所述控制部具有判定部(50a),当在通过所述空调用流量调整部禁止制冷剂流入所述空调用蒸发器的状态下制冷剂经由所述迂回流路而流通于所述冷却用蒸发器时,该判定部判定是否满足冷凝产生条件,该冷凝产生条件是假定所述空调用蒸发器的内部的制冷剂产生冷凝的条件,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满足所述冷凝产生条件的情况下,作为用于抑制所述空调用蒸发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冷凝的冷凝抑制动作,控制所述空调用流量调整部的工作,容许制冷剂流入所述空调用蒸发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部(51),该操作部被用于用来切换所述空调用蒸发器中的所述送风空气的冷却的有无的切换操作,在通过由所述操作部进行的切换操作而确定为在所述空调用蒸发器中不进行所述送风空气的冷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判定部进行关于所述冷凝产生条件的判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用蒸发器通过与在热介质回路(30)循环的热介质的热交换而使从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蒸发,所述热介质回路具有:使发热设备(B)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设备用热交换部(32);使热介质与外气进行热交换的外气热交换器(33);以及将热介质的循环流路切换为经过所述设备用热交换部的循环流路和经过所述外气热交换器的循环流路的切换部(34),当在由所述空调用流量调整部容许制冷剂流入所述空调用蒸发器的状态下由所述切换部切换至经过所述外气热交换器的循环路径时,作为所述冷凝抑制动作,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空调用流量调整部的工作,以继续容许制冷剂流入所述空调用蒸发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部(51),该操作部被用于用来切换所述空调用蒸发器中的所述送风空气的冷却的有无的切换操作,当在由所述空调用流量调整部容许制冷剂流入所述空调用蒸发器的状态下进行了使用所述操作部的特殊操作时,作为所述冷凝抑制动作,所述控制部容许与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联动的所述空调用流量调整部的工作。
5.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冷循环(10),该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11)、冷凝器(12)、空调用蒸发器(15)、冷却用蒸发器(16)、空调侧流路(17b)、迂回流路(17c)、空调用流量调整部(14a)及冷却用流量调整部(14b),该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该冷凝器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冷凝,该空调用蒸发器通过与对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的热交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浦功嗣加藤吉毅牧原正径山田淳司茅野健太河野纮明冈村徹牧本直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