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9954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属于船舶建造领域。电缆加强圈的结构包括有成对出现的左构件和右构件,左构件和右构件均包括有位于中间的支撑部和位于两侧的弯折部,弯折部侧面呈C字型弯折,左构件与右构件端面相对并焊接固定成为具有腰圆形孔的筒体;加工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包括托板和圆钢,托板的上端面与油压设备的油缸装置连接;下模包括有底盘、固定端、活动端、顶推装置和侧板,底盘下部固定于油压设备的工作台上;还涉及到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船用电缆加强圈、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能提高电缆加强圈的加工精度,并运用成组加工方案提高加工效率。加工方案提高加工效率。加工方案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特别涉及到钣金加工和船舶及钢结构制造,具体涉及到一种通用的电缆加强圈的加工装置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建造、钢结构制造或其他大型装备制造中,会涉及电缆穿过加强结构的情况。电缆加强圈被广泛应用于加强构架中,作为电缆贯穿结构时开孔的补强。以船舶建造为例,电缆铺设线路多而且复杂,会贯穿大量甲板反顶加强结构,电缆加强圈也因此被大量使用,但规格大小不一,制作工艺不尽相同。常见的电缆加强圈为腰圆形,制作时一般采用钢板加工成半腰圆形,再用焊接方法拼接成完整的电缆加强圈。由于电缆加强圈圆弧段的直径小,一般为几十毫米,使用油压机设备加工,而油压机普通的加工模具无法直接轧制成半腰圆形。传统的加工方法是使用热弯工艺,对钢板进行加热,再使用油压机或使用榔头敲击,将钢板的圆弧段轧制成型。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加工精度不佳,加工后偏差可能达到甚至超过10mm,给零件后续安装带来了更多问题。
[0003]为适应现代先进制造业高效率的节奏,迫切需要一种高精度且高效的电缆加强圈的加工方法。因此,本专利技术着力于解决这一问题,总结出一套高效的通用电缆加强圈的加工方法,仍然使用一般油压机设备,借助专用磨具工装,通过工装和标准方法提高电缆加强圈的加工精度,并运用成组加工方案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提供一种通用的电缆加强圈的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通用电缆加强圈的加工方法对加工基础设备要求低,仍然使用一般油压机设备,仅需制作专用加工模具,模具可调节,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加工成本,同时具有方案简单,适用范围广,加工效率高的优势。
[0005]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通用电缆加强圈的加工方法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该电缆加强圈的结构包括有成对出现的左构件和右构件,所述的左构件和右构件均包括有位于中间的支撑部和位于两侧的弯折部,所述的弯折部侧面呈C字型弯折,所述的支撑部为平板,所述左构件的支撑部与右构件的支撑部在使用时通过的端面相对并焊接固定,形成为具有腰圆形孔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圆内径略大于船用电缆的外径,所述筒体的外形与船体结构上的电缆贯穿孔内轮廓对应。
[0007]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装置,所述的制备装置结构上包括有油压设备和加工模具,所述的加工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所述的上模包括托板和圆钢,所述托板横截面呈T字型,所述圆钢同方向焊接固定于托板的下端部,托板的上端面与油压设备的油缸装置连接;所述的下模包括有底盘、固定端、活动端、顶推装置和侧板,所述的固
定端和侧板相互平行地垂直固定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所述顶推装置的尾部固定在侧板上,顶推装置的头部固定有所述的活动端,该活动端可伸缩调节与固定端的间距,所述活动端的底部与底盘的上表面可活动地相接触以实现支撑,所述的底盘下部固定于所述油压设备的工作台上。
[0008]在上述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装置中,所述下模上的固定端与活动端上部的大小和高度均相同。
[0009]在上述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装置中,作为进一步设计,在所述的固定端远离活动端的一侧垂直固定有三角支撑板,该三角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在底盘上。
[0010]在上述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装置中,作为进一步设计,所述的顶推装置或为液压油缸、或为电动油缸。
[0011]在上述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装置中,所述的底盘上设有指示所述固定端与活动端间距的刻度。
[0012]在上述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装置中,作为进一步设计,所述的刻度设置于底盘的侧壁上并靠近上表面。
[0013]本专利技术最后提供了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0014]第一步,确定待加工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形状和尺寸,根据电缆外径尺寸和船体结构上贯穿孔的大小尺寸,确定待加工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形状和尺寸,依照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尺寸选择成对的矩形钢板;
[0015]第二步,选择加工模具,该加工模具包括有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包括托板和圆钢,所述托板横截面呈T字型,所述圆钢同方向焊接固定于托板的下端部,所述圆钢的外径等于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内径;所述的下模包括有底盘、固定端、活动端和顶推装置和侧板,所述的固定端和侧板相互平行地垂直固定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所述顶推装置的尾部固定在侧板上,顶推装置的头部固定有所述的活动端,该活动端可伸缩调节与固定端的间距,所述活动端的底部与底盘的上表面可活动地相接触以实现支撑,将加工模具的上模固定在油压设备的油缸装置上,加工模具的下模固定在油压设备的工作台上;
[0016]第三步,调节所述下模,调节推顶装置以将固定端和活动端的距离确定,将矩形钢板并排平放在所述下模上,在矩形钢板上划出弯折部的加工范围,即弯曲起始线和截止线,所述起始线与截止线分别对应于固定端和活动端,并找出起始线与截止线的中心线,该中心线为所述上模底部的圆钢对应的弯曲中心;
[0017]第四步,操作油压设备,通过油缸装置带动所述上模下降,上模上的圆钢底部接触矩形钢板的中心线,再向下行进以压制所述的矩形钢板至所述固定端和活动端之间的空隙中,待成对的矩形钢板变形弯曲成为半个腰圆孔,分别作为电缆加强圈的左构件和右构件;
[0018]第五步,测量左构件和右构件上弯折部的尺寸,检查是否与船用电缆加强圈的预定外径相同,若与船用电缆加强圈的预定外径相同且宽度相同则为合格,再将加工完成的左构件和右构件拼接在一起,使得所述左构件的支撑部与右构件的支撑部端面相对接,检查其对接面是否对齐,若对齐表示加工精度达标。
[00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通用电缆加强圈、制作设备及加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0020]1.本专利技术的电缆加强圈对加工基础设备要求低,原仍然使用一般油压机设备,仅需制作专用加工模具,减少设备采购成本,同时兼顾经济性和施工的方便性。
[0021]2.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方法案具有操作简单,加工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加工效率高的优势,是一种可以被广泛推广的通用工件的加工方案。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船用电缆加强圈的一般形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装置中上模的截面示意图。
[0024]图3是图2的A向示意图。
[0025]图4是图2的B向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装置中下模的正视示意图。
[0027]图6是图5的C向示意图。
[0028]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方法中钢板搁置及钢板零件图。
[0029]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方法中电缆加强圈弯曲加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例来对一种通用的电缆加强圈的加工方法进行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其特征在于,该电缆加强圈(1)的结构包括有成对出现的左构件(11)和右构件(12),所述的左构件(11)和右构件(12)均包括有位于中间的支撑部(13)和位于两侧的弯折部(14),所述的弯折部(14)侧面呈C字型弯折,所述的支撑部(13)为平板,所述左构件(11)的支撑部(13)与右构件(12)的支撑部(13)在使用时通过的端面相对并焊接固定,形成为具有腰圆形孔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圆内径略大于船用电缆的外径,所述筒体的外形与船体结构上的电缆贯穿孔内轮廓对应。2.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装置结构上包括有油压设备(5)和加工模具,所述的加工模具由上模(2)和下模(3)组成,所述的上模(2)包括托板(21)和圆钢(22),所述托板(21)横截面呈T字型,所述圆钢(22)同方向焊接固定于托板(21)的下端部,托板(21)的上端面与油压设备(5)的油缸装置连接;所述的下模(3)包括有底盘(31)、固定端(32)、活动端(33)、顶推装置(34)和侧板(35),所述的固定端(32)和侧板(35)相互平行地垂直固定在所述底盘(31)的上表面,所述顶推装置(34)的尾部固定在侧板(35)上,顶推装置(34)的头部固定有所述的活动端(33),该活动端(33)可伸缩调节与固定端(32)的间距,所述活动端(33)的底部与底盘(31)的上表面可活动地相接触以实现支撑,所述的底盘(31)下部固定于所述油压设备(5)的工作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3)上的固定端(32)与活动端(33)上部的大小和高度均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固定端(32)远离活动端(33)的一侧垂直固定有三角支撑板,该三角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在底盘(31)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推装置(34)或为液压油缸、或为电动油缸。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31)上设有指示所述固定端(32)与活动端(33)间距的刻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船用电缆加强圈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刻度设置于底盘(31)的侧壁上并靠近上表面。8.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浩殷珂黄虎威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