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回转装置具备限制由传递机构的游隙带来的回转部(5B)的回转方向(Z)的晃动的晃动限制机构(51)。晃动限制机构(51)具备被推压部(510)和限制部(511)。被推压部(510)具备朝向回转方向(Z)的被推压面(510F);限制部(511)具备:抵接部件(5110),配置在与回转部(5B)的回转联动而移动的被推压面(510F)的移动轨迹内,并且在被推压面(510F)位于回转方向(Z)上的特定范围内的状态下与被推压面(510F)抵接;以及施力机构(5111),对与被推压面(510F)抵接的抵接部件(5110)朝向回转方向(Z)上的被推压面(510F)侧施力。转方向(Z)上的被推压面(510F)侧施力。转方向(Z)上的被推压面(510F)侧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物品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20-15256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输送装置的一例。以下,在
技术介绍
的说明中在括号内表示的附图标记是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
[0003]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输送装置具备移载物品(W)的移载机(24)和使移载机(24)回转的回转装置(26)。移载机(24)通过沿着水平方向进退,在与在水平方向上离开配置的移载对象部位之间移载物品(W)。回转装置(26)通过使移载机(24)绕沿着上下方向的回转轴心回转,将移载机(24)的进退方向、即由移载机(24)对于物品(W)的移载方向变更。
[0004]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以移载机(24)的回转轴心为中心的不同的多个方向的各自上设定有移载对象部位。例如,在相互面对而配置的一对收纳搁架(1)之间存在输送装置的情况下,相对于输送装置位于两侧的一对收纳搁架(1)的各自能够成为移载对象部位。在此情况下,输送装置通过由回转装置(26)使移载机(24)回转,将由移载机(24)对于物品(W)的移载方向根据移载对象部位而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这里,上述那样的回转装置具备使用齿轮、链、带有齿的带及带有齿的带轮(pulley)等传递来自驱动源的回转驱动力的传递机构的情况较多。但是,在齿轮彼此的啮合部分、链与链轮的啮合部分、带有齿的带与带有齿的带轮的啮合部分等传递机构的啮合部分,一般设置有间隙即游隙(backlash)。因此,在使用上述那样的回转装置使移载机回转的结构中,在移载机中,发生起因于游隙的回转方向的晃动。如果这样的晃动较大,则回转方向上的移载机的姿势不稳定,可能发生不能适当地进行物品的移载的情况。
[0006]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在具备能够变更物品的移载方向的回转装置的输送装置中,希望实现能够减小起因于游隙的移载机的回转方向的晃动的技术。
[0007]用来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是以下这样的。
[0008]一种输送装置,输送物品;具备:保持部,保持前述物品;移载机,使前述物品沿着移载方向移动,在前述保持部与移载对象部位之间移载前述物品;支承体,支承前述保持部及前述移载机;以及回转装置,使前述保持部及前述移载机相对于前述支承体绕与前述移载方向正交的回转轴心回转,将前述移载方向变更;前述回转装置具备支承前述保持部及前述移载机并且绕前述回转轴心相对于前述支承体回转的回转部、将前述回转部回转驱动的回转驱动源、在前述回转驱动源与前述回转部之间传递回转驱动力的传递机构、以及限制由前述传递机构的游隙带来的前述回转部的回转方向的晃动的晃动限制机构;前述晃动限制机构具备与前述回转部的回转联动而旋转的被推压部、以及被前述支承体支承的限制部;前述被推压部具备朝向前述回转方向的被推压面;前述限制部具备:抵接部件,配置在与前述回转部的回转联动而移动的前述被推压面的移动轨迹内,并且在前述被推压面位于
前述回转方向上的特定范围内的状态下与前述被推压面抵接;以及施力机构,对与前述被推压面抵接的前述抵接部件朝向前述回转方向上的前述被推压面侧施力。
[0009]根据本结构,在被推压面位于回转方向上的特定范围内的状态下,抵接部件与被推压面抵接。而且,施力机构对与被推压面抵接的抵接部件朝向回转方向上的被推压面侧施力。由此,能够使在传递机构的啮合部分相互啮合的部件彼此相互推压那样的力作用于传递机构,能够减小传递机构的游隙。因而,能够减小回转部及被该回转部支承的移载机的回转方向的晃动。因以上,根据本结构,能够减小起因于游隙的移载机的回转方向的晃动。
[0010]有关本公开的技术的更多的特征和优点,通过参照附图记述的以下的例示性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应该会变得更明确。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输送设备的俯视图。
[0012]图2是容器搁架的主视图。
[0013]图3是输送装置的车体宽度方向视图。
[0014]图4是表示回转装置及晃动限制机构的主要部的车体宽度方向视图。
[0015]图5是表示晃动限制机构的主要部的俯视图。
[0016]图6是特定范围的说明图。
[0017]图7是表示移载装置为基准姿势的情况下的晃动限制机构的状态的说明图。
[0018]图8是表示移载装置为第1姿势的情况下的晃动限制机构的状态的说明图。
[0019]图9是表示移载装置为第2姿势的情况下的晃动限制机构的状态的说明图。
[0020]图10是表示容器相对于搁架部的抄取动作的说明图。
[0021]图11是表示容器相对于搁架部的抄取动作的说明图。
[0022]图12是表示容器相对于搁架部的卸下动作的说明图。
[0023]图13是进行容器相对于层积区域的抄取及卸下的并行动作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0024]图14是进行容器相对于层积区域的抄取及卸下的并行动作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0025]图15是进行容器相对于层积区域的抄取及卸下的并行动作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输送装置是输送容器的装置。以下,例示输送装置装备在输送容器的输送设备的情况,对输送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即,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容器相当于“物品”,输送装置构成为输送容器。
[0027]如图1所示,输送设备F具备收纳容器70(参照图2)的容器搁架8以及进行容器70的运出及运入的运入运出部9。输送装置100将被运入运出部9运入的容器70向容器搁架8输送,或将收纳于容器搁架8的容器70为了运出而向运入运出部9输送。
[0028]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容器搁架8隔开规定的间隔并相互平行地配置。多个容器搁架8的各自至少正面开口,在该正面进行容器70的取放。而且,在正面相面对而相邻的一对容器搁架8之间,设定有行驶体1(输送装置100)的行驶路径R的一部分。换言之,相邻的一对容器搁架8隔开间隔而相互平行地配置,行驶路径R的一部分被设定为经过一对容器搁架8之间。此外,输送设备F所具备的多个容器搁架8中的配置在最端部的容器搁架8将正面朝向
外侧而配置,在沿着该端部的容器搁架8的正面的区域也设定有行驶路径R的一部分。此外,在输送设备F设置有多个运入运出部9,在经过多个运入运出部9的各自的区域也设定有行驶路径R的一部分。
[0029]行驶路径R包括沿着容器搁架8的正面在该容器搁架8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搁架内路径Ra、以及在容器搁架8的配置区域的外部设定的搁架外路径Rb。搁架内路径Ra与多个容器搁架8的各自对应而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面相面对而相邻的一对容器搁架8之间的区域设定的行驶路径R的一部分以及在沿着将正面朝向外侧而配置的容器搁架8的该正面的区域设定的行驶路径R的一部分,相当于搁架内路径Ra。此外,搁架外路径Rb设定为,将多个搁架内路径Ra相连。此外,搁架外路径Rb也设定为,经过多个运入运出部9的各自。在本实施方式中,行驶路径R的搁架内路径Ra以外的部分相当于搁架外路径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装置,输送物品,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部,保持前述物品;移载机,使前述物品沿着移载方向移动,在前述保持部与移载对象部位之间移载前述物品;支承体,支承前述保持部及前述移载机;以及回转装置,使前述保持部及前述移载机相对于前述支承体绕与前述移载方向正交的回转轴心回转,将前述移载方向变更;前述回转装置具备支承前述保持部及前述移载机并且绕前述回转轴心相对于前述支承体回转的回转部、将前述回转部回转驱动的回转驱动源、在前述回转驱动源与前述回转部之间传递回转驱动力的传递机构、以及限制由前述传递机构的游隙带来的前述回转部的回转方向的晃动的晃动限制机构;前述晃动限制机构具备与前述回转部的回转联动而旋转的被推压部、以及被前述支承体支承的限制部;前述被推压部具备朝向前述回转方向的被推压面;前述限制部具备:抵接部件,配置在与前述回转部的回转联动而移动的前述被推压面的移动轨迹内,并且在前述被推压面位于前述回转方向上的特定范围内的状态下与前述被推压面抵接;以及施力机构,对与前述被推压面抵接的前述抵接部件朝向前述回转方向上的前述被推压面侧施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被推压部被固定于前述回转部;前述被推压面形成为沿着前述回转轴心的径向及与前述回转轴心平行的方向的平面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前述回转方向的一方侧设为回转方向第1侧,将前述回转方向的另一方侧设为回转方向第2侧;前述被推压部除了作为前述被推压面的第1被推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田昌重,木村和诚,村田宏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