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9582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属于检测装置领域。解决现有检测设备不能满足焊锡在真实使用环境下的性能检测要求的问题及测量多组性能时需要多次频繁更换检测设备的问题。它包括检测箱体,检测箱体的另一侧连接侧壳,在侧壳内部设旋转升降机构,旋转升降机构上端连接立柱,支撑架的一端套接在立柱的上端,支撑架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连接,在转盘下端面布置连接杆,在连接杆末端连接传感器,在传感器下端连接探针;在检测箱体上端开设内腔室,在内腔室的外部缠绕有电加热线圈,在内腔室内部设有夹具,检测箱体一侧开设有与外接氛围设备连接的外接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焊锡性能检测。新型适用于焊锡性能检测。新型适用于焊锡性能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技术一般都是基于视觉检测来检测已经焊接的焊锡电路板。或者检测已经加工成型的电子产品,来确定焊锡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这些检测方式所得到的结果会不同程度上受到焊接过程中未知因素影响,测试得到的焊锡性能与实际有较大差距。而焊锡焊接电路板在实际使用中,使用的环境情况复杂,特别是一些有特殊使用要求的电子设备,一般会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使用,这就需要模拟真实使用情况下的焊锡性能检测,来确定焊锡的实际使用性能。传统检测技术对焊锡条或焊锡棒的检测一般都基于传统的金属性能检测装置,这种检测方式大都未考虑材料检测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影响,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的性能数据的准确性,而且检测过程繁琐,在测量多组性能时需要多次频繁更换检测设备,费时费力,效率不高。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检测设备不能满足焊锡在真实使用环境下的性能检测要求的问题及测量多组性能时需要多次频繁更换检测设备,费时费力,效率不高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体,所述检测箱体一侧设有操控平台,检测箱体的另一侧连接有侧壳,在侧壳内部连接有旋转升降机构,旋转升降机构上端连接有立柱,立柱上端贯穿延伸至侧壳外部,支撑架的一端套接在立柱的上端,支撑架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位于支撑架下方的转盘连接,在转盘的下端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三个连接杆,在每个连接杆的末端连接一个传感器,每个传感器的下端连接一探针;
[0007]在检测箱体的上端开设有内腔室,内腔室的上端开口与转盘相适配,在内腔室的外部缠绕有电加热线圈,在内腔室内部下方设有三个夹具,所述夹具用于夹持待测件,所述操控平台与电加热线圈电连接,三个传感器均与操控平台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旋转升降机构均与操控平台电连接;
[0008]通过旋转升降机构带动支撑架转动转盘正对内腔室的上端开口,通过旋转升降机构带动探针伸入内腔室内且转盘密封内腔室的上端开口;当三个探针伸入内腔室内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盘转动使三个探针与三个夹具位置一一对应,检测箱体一侧开设有与内腔室连通的外接连接孔,所述外接连接孔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与外接氛围设备连接。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升降机构包括与侧壳内部下端面转动连接的连接轴,连接
轴上端连接有转动齿轮,转动齿轮一侧啮合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下端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侧壳内部下端面连接,转动齿轮上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与立柱内部螺纹连接,螺纹杆下部套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一端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下端连接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设置在转动齿轮的上端面,在立柱上设有用于导向立柱上下移动的导向组件。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平行布置的两个导向杆,每个的导向杆上端伸入立柱侧壁内,下端与转动齿轮连接。
[0011]更进一步的,两个导向杆相对于立柱的中轴线对称布置。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内螺纹孔,在立柱下端开设有两个容纳导向杆的活动孔。
[0013]更进一步的,三个传感器分别为位移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和热导率传感器。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外接氛围设备为真空泵、雾化加湿器或氮气瓶。
[0015]更进一步的,在转盘的外周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与内腔室的内壁相配合。
[0016]更进一步的,在检测箱体的侧面开设有用于观察探针移动距离的观察窗。
[0017]更进一步的,在气管上设有阀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可以模拟不同的使用环境,使用温度,提供更具有参考意义的焊锡性能参数,直接测试焊锡丝,焊锡球,焊锡条等焊锡原料的性能参数,避免了焊接过程中的未知因素的影响;
[0020](2)本技术通过三个传感器,可以同时测量三组待测样品,提高了效率,且第一组测试完成后无需重复准备工作,可以直接调节探针位置,完成下一组测试,测试过程中可以同时测量三组不同试样的性能,也可完成对于同一试样三个不同参数的测试,节省了大量时间。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未包含外接氛围设备);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的俯视图(未包含外接氛围设备);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中的旋转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中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检测箱体;2、操控平台;3、侧壳;4、旋转升降机构;401、连接轴;402、转动齿轮;403、传动齿轮;404、第二电机;405、螺纹杆;406、从动齿轮;407、主动齿轮;408、第三电机;409、导向杆;5、立柱;6、支撑架;7、第一电机;8、转盘;9、连接杆;10、传感器;11、探针;12、内腔室;13、线圈;14、夹具;15、外接连接孔;16、内螺纹孔;17、活动孔;18、导线;19、气管;20、氮气瓶;21、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箱体(1),所述检测箱体(1)一侧设有操控平台(2),检测箱体(1)的另一侧连接有侧壳(3),在侧壳(3)内部连接有旋转升降机构(4),旋转升降机构(4)上端连接有立柱(5),立柱(5)上端贯穿延伸至侧壳(3)外部,支撑架(6)的一端套接在立柱(5)的上端,支撑架(6)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与位于支撑架(6)下方的转盘(8)连接,在转盘(8)的下端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三个连接杆(9),在每个连接杆(9)的末端连接一个传感器(10),每个传感器(10)的下端连接一探针(11);在检测箱体(1)的上端开设有内腔室(12),内腔室(12)的上端开口与转盘(8)相适配,在内腔室(12)的外部缠绕有电加热线圈(13),在内腔室(12)内部下方设有三个夹具(14),所述夹具(14)用于夹持待测件,操控平台(2)与电加热线圈(13)电连接,三个传感器(10)均与操控平台(2)电连接,第一电机(7)和旋转升降机构(4)均与操控平台(2)电连接;通过旋转升降机构(4)带动支撑架(6)转动转盘(8)正对内腔室(12)的上端开口,通过旋转升降机构(4)带动探针(11)伸入内腔室(12)内且转盘(8)密封内腔室(12)的上端开口;当三个探针(11)伸入内腔室(12)内时,通过第一电机(7)带动转盘(8)转动使三个探针(11)与三个夹具(14)位置一一对应,检测箱体(1)一侧开设有与内腔室(12)连通的外接连接孔(15),所述外接连接孔(15)连接有气管(19),所述气管(19)与外接氛围设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的焊锡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升降机构(4)包括与侧壳(3)内部下端面转动连接的连接轴(401),连接轴(401)上端连接有转动齿轮(402),转动齿轮(402)一侧啮合有传动齿轮(403),传动齿轮(403)下端连接有第二电机(404),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锦洋吕逸纳吉木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